分享

国破家亡,却被献给敌国的美女:妲己

 公元2012 2020-09-19

妲己(生卒年不详),己姓,字妲,苏氏部落女,有苏国(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传说妲己是一个美人。据《左传》记载:公元前1047年,商纣王发动大军攻打有苏氏部落。有苏部落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在灭亡和屈膝间,有苏部落首领选择屈膝,献出牛羊、马匹及美女妲己。

关于妲己的种种记载及传说,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挖掘出土许多殷商时期的遗物,其中的玉器,铜器等各种器具,尤其是龟甲与兽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与“卜辞”,使得我们对周代以前历史状况的认识,远较孔子、司马迁当时所能接触的资料为多,才对妲己和商王帝辛的真实面貌,有了接近事实的评估。

一方大佬为何狠心割爱?名门闺秀为何性情大变?英明神武的一国之君为何竟遗臭万年?煌煌殷商又为何一夜突变分崩离析?碎尸挖心惨案,究竟是何人所为?倾国倾城美貌,究竟是人是鬼?姬周兴起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积怨的爆发还是宿命的无奈?这结果,是爱是恨或者是什么?敬请关注今晚8点《走进迷信》和《一家之言》联合推出的年度巨献《千年谜影之狐妖妲己》,让我们跟随主讲人知乎用户赵越一同走进这个少女危险而又神秘的内心世界。

关于妲己的种种记载及传说,已经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挖掘出土许多殷商时期的遗物,其中的玉器,铜器等各种器具,尤其是龟甲与兽骨上所刻的大量文字与“卜辞”,使得我们对周代以前历史状况的认识,远较孔子、司马迁当时所能接触的资料为多,才对妲己和商王帝辛的真实面貌,有了接近事实的评估。“纣王”并不是他真正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的恶谥,意思是“残义损善”。再莫名其妙的人也不会如此往自己脸上抹灰,他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帝辛”。

温碧霞版苏妲己

帝辛性情刚猛,好自用,帝辛三十余岁嗣位,当时商朝开国已经六百年,国力雄厚。物阜民丰,帝辛血气方刚,孔武有力,能手格猛兽,神勇冠绝一时,而且能言善辩,还兼通音律,性好美色,更刚愎自用,于是凭丰沛的国力与自己过剩的精力,大举向东南方发展,征服土地肥沃的人方部族(今淮河流域),从而拓地无算,国威远播。商王文丁时,季历受封为“牧师”,成为西伯。因权重遭忌,季历被文丁软禁绝食死,自此季历所属周部族与商朝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季历去世后,其子姬昌继位,力行仁政,国力日盛,附近的部族都非常信服,遭到商朝的忌惮。

姬昌就是后世所称的周文王,当时他的长子伯邑考在商朝做人质,担任为帝辛驾车之职。后因事触怒帝辛,帝辛烹杀伯邑考,并将他做成肉羹,赐给姬昌吃,并把姬昌囚禁在羑里两年,由于周部族的臣子们多方营救,并向帝辛行贿,才获得释放,由此周部族与商朝的仇恨越积越深。

在往后的日子里,帝辛的臣子们似乎都刻意地在经营东南一带的广大地区,而忽略雄踞两北的周氏族,姬昌首先并吞泾、渭平原上的密须、阮等部落;更越过黄河,征服黎、刊等部落,黄河以南的虞、芮等部落也已望风归附,周人的势力渐渐威胁到商的中心地区。周人的首都由歧地(今陕西岐山县)迁到渭南的丰邑(今陕西户县),国力快速强盛。而此时的商王继续沉迷酒色,百姓对商王的行为怨声载道,有诸侯开始背叛他。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姬昌去世,由他的次子姬发继位,姬发以姜子牙做他的军师,周公做他的傅,召公、毕公一班人辅佐武王,遵循文王的遗业,韬光养晦、励精图治。帝辛日益昏乱暴虐,杀王叔比干,囚王叔箕子,大师疵、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去投奔周。这时武王姬发发觉攻打商的时机即将到来,孟津观兵以试探商军并座并宣布帝辛的十大罪状,于是联合天下诸侯,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军商都朝歌。帝辛的哥哥微子启率领一批东南夷人组成的十七万大军,把周武王的联军拒于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县)。想不到这些夷人组成的军队,忽然一夜之间哗变,溃不成军。周人不费吹灰之力,长驱直入,兵临朝歌城下。帝辛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帝辛死后,周武王象征性地用黄钺砍掉他的脑袋,妲己也被杀。

  • 前言

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节目。公元前十一世纪,依靠青铜冶炼走向繁荣的商文明此刻正再一次面临着巨大危机。东方是时降时叛的东夷诸部落,西方则是虎视眈眈的周国,更致命的是殷商内部此时也矛盾重重,神权与王权间的生死博弈,兄弟叔侄间的残酷斗争,方国与殷商间的貌合神离。这一切都似乎在向世人宣告着,商文明六百年的荣耀即将走向尽头。而妲己,究竟是充当了他的掘墓人还是陪葬者?妲己自身又为何在千百年中一直成为女祸论的代言人和狐狸精的现世相?带着种种疑惑,节目组特意不远万里深入不毛来到被毛主席亲切嘱咐一定要办好的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湘潭大学,采访了拥有本科学位的历史学界无名学者。大家鼓掌欢迎。注:此处加特效声“啪啪啪”。

  • 第一回:帝辛伐有苏,胜,获妲己以归。作琼室,立玉门。

自公元前1104年,商王文丁诱杀周公季历,商周矛盾彻底公开。处于双方夹缝中的有苏国为了生存,不得不摇摆于商周之间。公元前1075年,帝辛即位,为了贯彻殷商先易后难,先东夷后西周的战略,保证后方稳固,毅然决定征讨位于肘腋之地的的有苏国。苏护见帝辛来势汹汹,于是决定向殷商献出女儿妲己以表示彻底臣服。

照幽怪:

  1. 首先,当时向商王进献美女是各方国的义务。甲骨文中武丁的后妃多至六十多人,这些后妃名多为“帚某”,“帚” 下一 字大都为国族名,如帚周、帚六、帚息、帚妊等,她们都是异姓诸侯向商王进奉的美女。《史记·殷本纪》说:“九侯有好女,入之纣。”讲的就是这回事。由此可见当时殷纣王伐有苏,苏护进献女儿妲己入帝辛后宫以表示臣服是当时礼法的要求,并不是有苏国蓄意为之。

  2. 其次,虽然殷商当时已进入父权为主的阶级社会,但在它的某些制度与习俗中却依旧保留了前阶级社会的影子。此时男权尚未发展到垄断一切的地步,形式上的男女平等依然存在。甲骨文资料表明,在家国同构的殷商时期,妻妾与普通臣子之间在法理上并没有相当明确的分工,商帝后妃直接参与了商王朝的政治生活,掌握和控制国家的各种权力,担任着商王朝许多部门的重要职务。她们不仅主持或参与商王朝的一切祭祀典礼,亲自占卜以决定国家大事,而且还直接挂帅率军出征南征北战,讨敌御强,甚至她们还拥有个人所属的领地属邑,亲自经营农业生产。就像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她不仅是君主的妃子,还是军队的统帅,在政治事务中也拥有极大的发言权。

  3. 结合以上两点,窃以为,商王的后宫实际上类似于一个诸方国代表组成的“议院”,来自不同方国的妃子代表各自方国的利益表达意见参与政治。近年考古学发现商代部分夫妻死后并不是合葬,而是选择相互独立的墓室和独立的祭祀,这很有可能表明在当时由婚姻关系组成的家庭并不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单位,夫妻各自所在部落的利益相比于家庭更占有主导地位。假如这点成立,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上文的推测。


  • 第二回:妲己受宠,帝辛为之作琼室,立玉门。

妲己成为帝辛妃子后,《竹书纪年》中记载帝辛为她作“作琼室,立玉门”,武王伐纣的其中一个理由更是“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可见其受宠信程度之深,并且已经深入参与到了殷商的政治当中。为何商王对一直在商周之间摇摆不定的有苏国之女宠爱到这种地步?而在妲己成为帝辛妃子之后,在对外关系上,商周关系逐步走向缓和,商王先是释放了姬昌,后又赐予西周征伐之权,在对内政治上,则残酷镇压异己使得人心大乱诸贤背离。这里面究竟是不是有妲己的一部分“功劳”在?妲己到底是不是西周和有苏反商联盟所使出的一出“美人计”?

照幽怪

  1. 首先,有苏国自夏中叶便从传统部落发展为方国,商汤灭夏时臣服于商,后又经数百年发展,颇具实力。不仅如此,有苏国位于今临漳境内,正处于殷商京畿要害之冲。而自西伯季历开始,姬周通过讨伐今山西境内的戎狄将势力逐步发展到太行山以西,如果此时有苏倒向姬周,姬周将跨越太行山的阻挠,直接对殷商造成威胁。基于前文所说的商王后妃往往代表着其母国的利益,因此,帝辛对于妲己的宠爱只怕更重要的是想稳固与有苏国的联盟关系,制约姬周。

  2. 其次,商周关系缓和本身便是符合殷商利益的举措。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整个大陆日趋寒冷,以西周为例先是自岐迁于程,后又因“大饥”迁都于丰。西周如此,殷商也是如此。面对西北方向咄咄逼人西周与戎狄,殷商自武丁时期便撕毁与东夷诸部落的盟约,不断向其发起进攻,寄希望于通过占领东南方向淮河流域温暖湿润的土地来摆脱危机。在这样的国策之下,与姬周缓和关系是大势所趋。帝辛即位第一年便升姬昌的爵位为侯,此时妲己尚未入宫。在帝辛即位之后,商周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谐。在这段时期内,殷商对东夷的讨伐虽节节胜利但也元气大伤特别是对所属方国士兵的连征召引发诸方国不满,另一方面却是姬周利用诸方国对殷商的不满合纵连横地位大涨。矛盾再次爆发于“二十一年春正月,诸侯朝周”。商王震怒,第二年“大蒐于渭”,即在姬周势力范围内的渭河举行大规模军事活动震慑诸方国,并在第三年囚禁姬昌。但是显然,帝辛并没有被愤怒冲昏头脑,在姬周作出让步后,帝辛释放姬昌。越明年,“西伯率诸侯入贡” ,商周之间再次恢复平静。

  3. 再其次,商王帝辛对内部的残酷镇压并不简单是后世史书中发神经似的暴虐。自商文明诞生以来,对他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黄河水患,也不是来自戎狄入侵,数次关乎存亡的危险皆是祸起萧墙。这便是殷商混乱的继承制度,既有兄终弟及又有父死子继,并由此引发了九世之乱。但是在殷商中后期,商王便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意树立起嫡长子继承制。如,帝辛本是次子,但是母亲是王后,因此得以继承王位。而对于王位继承制的改革自然触动了在以往制度下最有权继承王位的人,这便是帝辛的哥哥微子启和叔叔比干。在王室斗争之外还存在着神权和王权的斗争,以及连年征战造成的殷商与诸方国、奴隶与奴隶主的斗争。此时,这些对帝辛有反对意见的人便群起而攻之。为了镇压这些“反动派”,帝辛决定使用重刑,《竹书纪年》记载“四年,作炮烙之刑”。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时妲己尚未入宫,可见帝辛的“暴虐”和妲己的“撺掇”并无关系。

  4. 自妲己入宫,虽然深受商王宠爱并积极参与政事,以至于被周人指责“惟妇言是用”。但令人疑惑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商周关系能一直保持着对殷商有利的“冷战”亚和平状态,并且帝辛也坚定地通过严刑峻法打击政敌推行改革。由此可见,妲己在殷商是站在商王帝辛这一边的,并不是后人谣传中是以姬周有苏为首的反商联盟实行的美人计。


  • 第三回:武王伐纣,朝歌城破,妲己陨灭,苏氏见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率领同盟国自孟津出发,在牧野击败数倍于周的殷商大军。不日,联军攻破朝歌,帝辛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妲己也被周武王以祸国罪名杀死。而这时候,另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发生了。殷商失势后,武王命有苏国后代苏忿生为司寇,位列六卿,主管全国刑狱诉讼,并将其封国于殷商旧地温(今沁阳)。何以同出一族,妲己以罪处死而苏忿生则位居要津呢?

照幽怪

  1. 首先,殷商与姬周之间的实力相去并不悬殊。姬周能够在牧野之战一鼓作气击败殷商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偶然因素。正如《左传》所言:“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当时殷商主力仍陷于东夷,首都空虚,紧急之间只得征调奴隶参战,这才被姬周一击而中。即使是在西周建立后,殷商仍拥有着巨大的实力,之后武庚之乱更是花了三年时间才彻底平息。因此,在当时情况下,弱者有苏国最可能采取的策略便是两边下注左右逢源,一面嫁妲己于商王让其衷心辅佐帝辛,一面则又和姬周暗通款曲,并且两面都做得极好。

  2. 其次,妲己之死很可能是其自愿为之,并不是被周武王处死。先不说有苏国是武王伐纣的大功臣即使妲己有罪也可以以功抵过,仅仅是“有罪无罪”这点便难以决断。当然,从客观上说,妲己对殷商的辅佐是对姬周的阻碍。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妲己辅佐帝辛是指责所在,并无不妥。这点我们可以从《尚书》中看到周人对妲己的态度。《泰誓》中说:“今商王受……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牧誓》中说:“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可见指责的主要对象仍是商王帝辛,连妲己的姓名都没有提到,再加上当时王妃参政本来就没什么大不了的,由此可以推论出,妲己之死很可能是出于对帝辛的多年情感,或者是作为王妃这一殷商角色的殉葬。而春秋战国之时史书中所说的周武王杀妲己则有可能是杜撰。


  • 第四回:妲己是如何炼成的之从一国王妃到红颜祸水再到千年狐妖

自华夏文明礼仪渐隆,“妲己”这一代表父权视角下经典女性形象的人物被史家和文人墨客反复鞭挞。她美丽又充满诱惑,是让礼义廉耻伦理纲常沦陷的泥沼;她神秘又带着危险,是令雄心壮志家国社稷致命的毒霜。那么妲己形象的定型又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阶段呢?又是哪些人在这其中立下了不世之功呢?

照幽怪

  1. 春秋文献中的妲己。《尚书·泰誓》:“今商王受……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尚书·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这两段对于妲己仅仅是一笔带过,可见在当时人眼中,妲己并没有多大过错,错的是商王。

  2. 战国文献中的妲己。《国语·晋语》:“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在这一段中,首次指名道姓点出妲己,并且将她于殷商灭亡联系到了一起。但是根据前后排比,我们可以发现,这段话并不是在指责妲己,而是在指责妇女参政的危害。自西周以来,女性权力被逐步剥夺,西周灭亡更使得人们对于妇人干政存在极大抵触。

  3. 秦代文献中的妲己。《吕氏春秋》:“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为了迎合当时的父权思想,《吕氏春秋》跳脱出前人对于妲己和殷商灭亡中若有若无的联系,特别是《国语》虽然定罪极重,但是却无任何事实依据。到了此刻,人们已经不吝于直接凭空杜撰出罪证来让妲己进行扰乱朝政法纪的表演了。

  4. 汉代文献中的妲己。《史记》: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闲,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王子比干谏,弗听……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列女传》大同小异,仅选部分有异于《史记》者作为对比:诸侯有畔者,纣乃为炮烙之法,膏铜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辄堕炭中,妲己乃笑。比干谏曰:“不修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纣怒,以为妖言。妲己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于是剖心而观之。《史记》相比于以往史书,更注重了文学修养,栩栩如生的场面描写如太史公亲眼所见。不仅如此,仅仅用一句“(纣王)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就轻轻松松将纣王所犯的所有错误全部归功于妇人妲己了。刘向所作《列女传》的优点在于敢在前人基础上大胆进行二次创作,不仅加上了炮烙之刑时“妲己乃笑”这样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描写,更是将《史记》还是由纣王说出来的“吾闻圣人心有七窍”的话移花接木到妲己身上。不得不说,篡改历史何其易哉!

  5. 唐代文献中的妲己。李翰在其《蒙求》注中将妲己率先解释为狐狸精,从此汉语又多了一个常用词。为何唐人会将妲己称为狐狸精呢,很可能是前人如太史公刘向之辈写得太投入太动情,不知不觉用力过猛,让后人觉得这哪里是人能够干出来的事啊!于是,顺理成章的,妲己就成了妖精,是非人的存在。这样一来,再坏的事都可以往妲己身上招揽了,妲己的形象又一次迎来质的飞跃。

  6. 明代文献中的妲己。明代的神怪小说《封神演义》可谓是前人泼脏水的集大成者,不仅将妲己在《史记》《列女传》等历史著作里所犯罪行一一保留,并且调整顺序优化结构重新进行整理,还加个更多更新更好的内容。比如妲己说自己能猜出孕妇所怀是男婴还是女婴,要纣王剖开孕妇的肚子验证她的说法。还比如看到冬天有人赤脚在冰上行走,觉得那人的脚一定有特别之处,于是就敲碎那人的脚骨研究。自此以后,妲己的形象就在世人的心中深信不疑了。


  • 第五回:隐藏在“狐妖妲己”背后的思想

为何俗称直笔的史家在记载妲己之时就会选择凭空捏造呢?妲己这一形象为人广为传唱的背后又反映出社会怎样的价值观念呢?现代以来为妲己翻案的呼声不绝于耳又为何没有效果呢?来,我们再次把时间交给帅气的多八安。

照幽怪

  1. 在儒学“妇道”思想未曾提出时,妲己污名化主要是受丈夫帝辛拖累。自古成王败寇,胜利者书写历史。针对先秦时众人对于纣王的攻击,子贡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纣王远没有大家说得那样坏,只不过是因为处在不利的位置,于是天底下所有的恶全都被放到他身上去了。当帝辛遭受攻击时,他的宠妃当然不能幸免。

  2. 女祸论和妇道思想的影响。伴随着父权社会的逐渐巩固,妇女越来越少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与之而来便是女祸论,认为妇人参与政治会祸国殃民。女祸论出现于西周末年“褒姒亡国”事件后,后又与儒家妇道思想合流。特别是《周礼》和《礼记》确立了女子“三从四德”的道德要求,从此女性便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任何女性自我意识的表达都被认为是挑战伦理纲常。因此,像妲己这样不仅妖言惑主甚至越权参政的人更是卫道者的活靶子。

  3. 士大夫借古讽今的传统。其实大多数文人对之前的历史并没有多少研究,只是想要借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已。后宫干政意味着士大夫阶层的权力受到挑战,因此士大夫对于后宫干政的典型人物妲己岂能不大加斥责。

  4. 迎合普通民众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文人墨客在渲染妲己神人共愤的孽行同时,也不忘给她加上了倾国倾城的外貌。这无意间就能够让大多数没有机会亲近美女的普通人得到一种“越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的阿Q式自我安慰,和我一直觉得有钱人心里一定有很多苦一个道理,自然有利于广为流传。

  5. 现代为妲己翻案多数站在反对男权的女权主义者立场,最出名的莫过于鲁迅先生那段“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旦己亡殷,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那些古老的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是绝不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由男的负。但向来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显然,这种话缺少足够的历史依据,直接将殷商时代等同于人们心目中的“男权社会”。更有甚者,在既无史料支撑又无考古依据的情况下直接说妲己是杰出的女性政治家,这种人和上文中所说的司马迁和刘向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国语·卷七晋语一》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列女传·卷之七·孽嬖传》“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

《列女传·卷之七·孽嬖传》“妲己配纣,惑乱是修,纣既无道,又重相谬,指笑炮炙,谏士刳囚,遂败牧野,反商为周。“

《楚辞·天问》“殷有惑妇何所讥?”

《荀子·解蔽》“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袁绍之败也,融与太祖书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太祖以融学博,谓书传所纪。后见,问之,对曰:‘以今度之,想其当然耳!’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史记》曰:纣伐有苏,有苏人以妲己女焉。纣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武王杀之,斩以玄戈,悬之小白旗。(《世本》又载。)

《列女传》曰:妲己者,殷纣之妃也。纣伐有苏,有苏女以妲己。美而辩,用心邪僻,夸比於体,戚施於貌。纣好酒淫乐,不离妲己,所誉者贵之,所憎者诛之。

按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说法,妲己是千年狐精附体,受女娲之命来祸乱殷商的,所以纣王才变得如此怪戾,做出那些残忍的事来。诗曰:诸侯之女承恩露,玉帛金丝绣华服。娇若九重天仙子,实为殷商亡国狐。炮烙熔骨锻赤练,虿盆噬魂化流毒。引得凤鸣彻岐山,摘星鹿台尽归土。

当然,这是小说的说法,不足为信,但却能表现出商末政治形势。据《晋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这就是说妲己是纣王征战得胜的“战利品”。历史上妲己家族是蛇图腾,脸黑,昆吾后代,有苏氏己姓,苏是草,己(己巳相通)是蛇,意为打草惊蛇。

近日,流量大剧《封神演义》正在热播,剧中混乱的剧情设定与五毛特效令大家吐槽的同时,大家对于妲己的人物设定也有很大兴趣,那文史君就来科普一下妲己在历史中的真实形象。

现今大众印象中的妲己形象来源于明人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一书,书中妲己为冀州候苏护之女,被其父献给商纣王做妃子。因被狐妖附体,唆使商纣王做出一些惨无人道的事情。诸如炮烙之刑、挖比干心、剖孕妇腹观察婴儿性别。但小说家言,不足为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古史中的苏妲己到底为何许人也。

范冰冰版妲己

一、妲己到底何许人也?

《封神演义》中的妲己是冀州候都护的女儿。但需向大家说明的是,在商时期,天下的社会形态为方国联盟。所谓方国联盟,并非大家印象中如后世的王朝一样是由王统一管理天下的形式,而是每一个方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商王只是其中最强大的方国,商王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各方国服从,各方国定期向商王朝贡。了解大致背景,我来来看一条材料,就能知道妲己的来历。

(温碧霞版妲己)

《国语-晋语》中记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这句的意思为殷商国君辛(纣王)征讨有苏这个国家,有苏氏国君把自己女儿妲己贡献出去。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大致得知妲己为殷商时期一个小国家有苏国君主的女儿,有苏国可能因为反叛或者没及时上贡引来方国盟主商纣王的讨伐,被迫把国君女儿献给纣王。

二、妲己为人到底如何?

商周时期史料较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仅有的史料来推断妲己的为人。

《史记-殷本纪》中关于妲己的记载只有一句“(帝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听计从。

傅艺伟版的纣王和妲己

这条与上条是可信史书中仅存的两条关于妲己的记载,我们由此可以大致得出的信息只有纣王十分宠爱妲己,他十分听妲己的话,仅此而已。

但妲己今日在我们心目的妖精狐媚形象已经根深蒂固,这一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值得我们深究。

三、妲己历史形象的步步丑化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其诗作《雪谗诗送友人》中写道“妲己灭纣,褒女惑周。天维荡覆,职此之由。

那“妲己灭纣”这一观点到底是如何出现并深入人心的?我们常见的妲己的罪行,如唆使纣王滥杀无辜、建酒池肉林、行炮烙之刑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此书中记载有“妲己嬖幸于纣,妲己之所以誉贵之,妲己之说憎诛之。”的说法。此书中的记载是否可信,我们只需稍加考察《汉书·刘向传》便可知晓。此传中写明了刘向写此书的动机是因为目睹了当时皇帝沉溺于后宫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剧史书记载,赵氏姐妹受宠于后宫,赵飞燕相传可以掌上起舞,赵合德被成帝唤作温柔乡,成帝终日与姐妹二人在宫中嬉戏,不理朝政。

影视剧中的赵飞燕姐妹

刘向对此深感痛心,认为是由于赵氏姐妹魅惑君主所致,故作此书向皇帝规谏,说明贤妇可以兴国、妖妇则会亡国,来引导皇帝。故他在叙述的过程,十分强调“妇德”,一方面塑造贤良的女性帮助古代君王成就大业,一方面责痛斥那些邪恶的女性形象,导致国家灭亡。故在书写,出现大量张冠李戴、牵连附会的描写,纣王的许多恶劣行径被转移到了妲己头上,妲己被塑造成一个狐媚君主,心狠手辣、以杀人为乐的形象。

这一观点的深入人心与儒家观念长期主宰中国古代社会是分不开的。在儒家的观念中,儒家最推崇的周代的政治,所谓文王、武王、周公在儒家心目中都是圣人的形象。相反,被文武二王取代的纣王在儒家眼中都不太光彩,故纣王无道、妲己妖媚,被历代儒生认为是理所应当。此外,中国传统社会与儒家向来有轻视女子的观点,《左传》有言“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即是儒家在论述时最早把政权兴亡归罪于女子,其中就提到了妲己。

林心如版妲己

至于妲己与狐狸精的形象联系起来,则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狐狸精形象的形成与演绎慢慢与妲己联系所致。在早期中国,狐狸被作为是一些部落的图腾,象征着神。中国古代专门记载志怪的书籍《山海经》中有记载“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祥见,出则衔书。”此时的九尾狐与神是同一等级的。

但随着狐仙文化的发展,到了汉代,开始出现狐妖的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狐仙形象进一步堕落,狐妖开始幻化成美女,在凡间迷惑伤害好色之徒。唐以后,狐妖美女的形象大盛,出现大量蛊惑人心的淫狐媚狐形象,大诗人白居易在《古冢狐》中把狐妖形象与妲己联系在一起,他写道“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长溺人心。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他把狐妖与狐媚的美女作比较,用来告诫世人美色害人害国不浅。

狐妖的形象可不只是妲己,还有青丘狐

元代刊刻的《武王伐纣平话》中说第一次塑造了《封神演义》故事中的原型:妲己为华州太守苏护之女,本是心地善良的女子,在应征入朝途中被九尾金毛狐换去神魂,自此妖狐在宫中蛊惑纣王,残杀大臣、祸乱百姓。这也使纣王从一个贤良的君主变成一个无道的君主。自此于是妲己的形象便被固定下来,到《封神演义》的进一步演绎,妲己则完全转变为一个妖媚残忍的狐狸精形象。

《青丘狐传说》宣传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