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孩童视角出发,学当“孩童教师”

 尕蛋亲 2020-09-20

“孩童教师”的提法,来源于哲学家尼采的“精神三变”的隐喻——精神会由骆驼变成狮子,再由狮子变成孩童。教师的成长也同样经历这三个阶段的变化,最为理想的教师图像就是“孩童教师”。“孩童教师”既愿意虚心求教,同时又充满创造力,他们向孩子传递真善美,也激发孩子探索世界的求知欲。

文 | 应彩云

第一次听黄敏君老师提起“孩童教师”这一概念时,我立刻就被吸引了。因为对于幼师,没有比拥有一颗童心更要紧的了。所以,“孩童教师”形象、恰当地概括了我们的职业理想—做一个有童心的幼师。

后来收到书稿,在细细品读中,我也跟着作者一起开启了一段“孩童教师”的成长之旅……

从孩童的纯真中,发现日常生活的独特之处。

我们可以:在黄敏君老师的《为什么蝴蝶不开花》中,通过一个看似误会的玩笑,理解孩子童心之下的视角和学习环境;在《小班数活动的有效和有趣》中,通过“种花”的情景操作,理解孩子童趣之下的学习效率;在《多策略提高学习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中,通过六大互动策略,理解孩子童真之下的教学效率。

我们看到,只有理解了孩童的纯真,才能为他们造就一个合适的学园。

从孩童对世界的关注中,学习活在当下。

我们可以:在王红裕老师的《不是我的错》中,学习如何引导孩童关注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捕捉孩子容易聚焦的教育内容;在刘颖老师的《让爱成为孩子一种美好的习惯》中,学习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孩子身边的教育价值;在杨雅文老师的《聚焦关键经验培养 提升幼小衔接质量》中,学习在孩童成长的特殊关口,提供给他们必经的教育体验。

我们看到,从孩童的视角出发,我们才能恰当地促进他们当下的发展。

从孩童的创造性中,学会摆脱“经验”的牢笼。

我们可以:在陆益老师的《读图,看到故事中的故事》中,学习通过图画书的细节阅读,创新教学方法;在李洁老师的《幼儿园绘本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中,学习通过增添绘本的文化元素,创新孩子与生活相融合的学习经历;在《玩乐中识水墨.游戏中玩水墨》中,学习通过创新绘画的学习材料和艺术学习的方式,为他们带来别样体验。

我们看到,只有关注了孩童的好奇点,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创新他们的学习环境。

从孩童的情绪中,反观自我的精神世界。

我们可以:在黄敏君老师的《“真善美”的小世界》中,从孩童关心老师的日常,反观我们的世界观;在《孩童教师》中,从孩童对小事件的观点,反观我们的价值观;在李洁老师的《童趣》中,从孩童出游的轶事,反观我们的情感世界。

我们看到,理解孩童的情绪能帮助我们反观自己的精神世界。

读着跃然纸上的“孩童”和“教师”,我仿佛重温了自己的成长之旅,也仿佛见证了大家的成长之旅……

让我们一起做回“孩童”,从孩童的视角出发,学习当一名合格的“孩童教师”。

相关图书


《孩童教师》
黄敏君  著
40.00元
点击书封进入购买页面




编辑:徐昱轶
审阅:李   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