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上名医】韩翔:一老一青,关注不同中风危险因素

 MaoMao4iqeqpu8 2020-09-20


随着秋季到来气温下降,又将进入秋冬脑血管病高发期,这一时期尤其需要加强脑卒中(俗称中风)的预防,对于高危人群更应加强防范。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中风是老年人好发的疾病。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韩翔教授指出,近些年来青年人发生脑卒中者也并不少见,常见发病原因与老年人有所不同。

老年人预防脑卒中

关注动脉硬化和房颤

老年人好发的疾病多与年龄增长相关,老年人脑卒中的发病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本质就是血管的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内皮上的脂质沉积越来越多,甚至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就会变得狭窄,血流就可能发生“拥堵”。当斑块在某些诱发因素的刺激下破裂后,就会激发机体自身的凝血机制和炎症反应,从而形成血栓想要将“破裂口”堵住,结果却造成血管堵塞,有些血栓还会随着血流流向血管远端、分支血管,管径逐渐变细,血栓就会被“卡”住,血管就会完全堵塞,如果堵塞的部位是在脑血管,就是脑梗塞了。
韩翔教授介绍说,脑卒中最高危的人群是曾经发生过卒中的患者,其中,颅内动脉狭窄者一年内复发的几率高达25%~33%。针对卒中后人群再卒中的预防,关键在于对高危因素的管控,称为二级预防。
有二级预防,必然也有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针对没有发生过脑血管危险事件的人群,但是在体检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有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等,虽然没有临床症状,却已经存在器官损害。”韩翔教授解释说,“比如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这类人群就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如服用他汀类药物等,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这种情况也可称为亚临床状态,虽然没有临床症状,但是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已有病变。”
发现以下常见的病变时,都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1.颈动脉斑块、狭窄:脑动脉分为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颈内动脉上行穿入颅内后又分成多支小动脉。由于颈动脉较为表浅,通过无创、价格低廉的超声检查就可以发现病变,便于推广、普及,因而可以成为脑卒中高危因素的筛查手段。一旦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建议到神经内科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脑卒中风险的高低,分别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不同的干预措施。
2.冠心病:心脑血管病紧密相关。“有些患者脑血管事件尚未发生,但心脏事件可能先出现,因为心脏较为敏感,一旦缺血就可出现胸闷、气急、胸痛等症状。而脑血管的一些病变没有特异性的表现,一般的头晕、头痛未必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而普通的体检也不包含脑血管检查,所以,发现心脏等器官的损害后,建议到有条件的医院做心脑血管的深度检查。” 韩翔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心脏冠状动脉之所以会发生狭窄,说明全身大血管都已经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了,脑血管也不例外。”如果体检没有发现颈动脉斑块、狭窄,但患有冠心病,已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缺血,这种情况下不能对脑卒中放松警惕,建议进一步检查颅内血管,如脑血管造影(CTA)或者脑核磁共振(MRI)检查。
3.“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除了严格控制这些指标外,“三高”人群每年体检还应该“加餐”,做脑血管的深入检查。
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血检发现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要警惕脑卒中的发生,积极治疗,提前进行干预。
5.房颤:房颤也是脑卒中的一大重要危险因素,是老年人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房颤相关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20%左右。因此,房颤患者要积极采取预防脑卒中的治疗措施。

青年人预防脑卒中

关注心脏病变和血管损伤

由于对青年人的年龄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韩翔教授坦言,目前对青年人卒中的定义也相对比较模糊,有以45岁为上限的,也有以55岁为上限的,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
青年人卒中占总卒中人群的15%左右。据悉,华山医院专门开设有青年卒中门诊,接诊的病人并不少。韩翔教授分析说:“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各行业竞争激烈,年轻人压力比较大,特别是从事IT等行业者,经常熬夜加班,这是脑卒中非常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我在临床就遇到过不少熬夜后突发脑梗的年轻人。也有些年轻人可能已经出现高血压了,却没有发现或引起重视。”
对于青年人卒中的高危因素,韩翔教授认为,主要是心源性病变和血管性损伤。
心源性因素
“青年人卒中最多见的原因是心脏问题。”韩翔教授指出,“部分人群存在心脏隐性的结构异常,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但是在血流动力学出现相对紊乱的情况时,比如熬夜、疲劳过度时出现高凝因素形成血栓,用力排便时胸腔压力增高导致心脏内异常血栓脱落等,栓子随血液循环流向脑内血管,就可能发生脑梗塞。”
1.心脏卵圆孔未闭(PFO):青年人的心源性脑卒中比较常见的病因是心脏卵圆孔未必,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一病变,通过介入治疗封堵未完全闭合的卵圆孔,就能减少再次卒中的风险。不过韩翔教授也指出:“一般人群中卵圆孔未闭者高达25%左右,但大部分人没有不适症状,不会致病,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治疗。”心脏卵圆孔未闭是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左右心房之间的“隔板”没有完全关闭,使得某些诱发因素作用下右心房内的栓子直接通过未完全闭合的卵圆孔进入左心房,然后顺着动脉血流进入脑血管中而引发脑梗塞。卵圆孔未闭是否需要治疗,还要根据未闭合的“通道”长度、形状以及是否伴有房间隔流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心房黏液瘤:四五十岁的女性脑梗患者中,心房黏液瘤也是较为常见的一大病因。心脏黏液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绝大多数发生在左心房,附着于房间隔卵圆窝附近。在某些诱发因素的刺激下,肿瘤破裂,像果冻样的黏液碎块就会随着动脉血流到达全身各处,流向脑动脉的黏液块就会堵塞脑动脉而造成脑梗塞。韩翔教授坦言,此类脑梗一旦发生,溶栓、取栓等治疗方法的效果都不太理想,首先要清除心脏内的肿瘤,否则肿瘤的“碎片”可能在全身各处堵塞血管,造成相应器官组织的缺血、坏死。
血管性因素
韩翔教授认为,血管性因素是青年人脑卒中比较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因素。很多中青年人群平时工作忙碌疲惫,经常会去做颈肩按摩,但是按摩不当会造成血管损伤。当损伤到脑的供血动脉时,可能导致脑动脉夹层。
动脉血管壁由内而外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当内膜、中膜撕裂后就会形成动脉夹层,内膜一旦破裂就会激发机体的凝血机制、炎症反应等一系列自我保护机制,从而形成血栓、血肿,之后堵塞动脉血管而引发脑梗塞。
曾有一位40多岁的女性,平时经常去按摩店做按摩,有固定的按摩师。但有一次更换了新的按摩师,由于手法过重,扳颈后疼痛不已,后就诊发现脑干延髓部位动脉梗塞。
近几年来,韩翔教授已经陆续救治中青年脑动脉夹层后脑梗患者400多例。他提醒说,颈部不适者不能乱“搓”,尤其是靠近颈部动脉的位置,很可能造成颈动脉的损伤而诱发脑梗塞。同样,颈肩部按摩也要注意安全,一定要找正规机构有资质的推拿师。
据韩翔教授介绍,脑动脉夹层可以通过磁共振检查发现,但并不是所有的磁共振仪器都能做到,必须具备相应的序列、丰富的经验才能发现这一血管病变。所以,脑卒中发生后选择具备相应救治资质的医院,是救治成功的第一步。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是青年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韩翔教授指出,直系亲属中有血管病史(包括脑血管、心血管和外周血管等)者,如果出现典型临床表现,就要提高警惕。比如:眼底血管病变者出现视物模糊、肾血管病变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尿、中风者影像学检查发现脑白质病变等,都要考虑并排查遗传相关性疾病的可能,必要时做基因学筛查。
因其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脑卒中成为危害大众健康的重要“杀手”,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无论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需要加强脑卒中的预防,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专家简介

韩 翔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上海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长兼神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脑血管学组副组长等职。致力于研究中青年人卒中的病因(如颅颈动脉夹层、血管炎、PFO等)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探讨;缺血性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和病理学研究;颅颈动脉夹层的影像与治疗;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诊治等。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