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颜真卿《争座位帖》,告诉你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鸿墨轩3dec 2020-09-20
书法报 2020-06-29 10:19:11

《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书于广德二年,时颜真卿五十六岁,正值盛年。行草书,计1192字,墨拓本。真迹宋代犹在,苏东坡等人曾见过,后不知去向。

《争座位帖》笔法顿挫,变化莫测,气息生动,神采焕发,在书法史上享誉极高,曾得到历代书家学者们毫无保留的赞美与推崇。

学习颜真卿《争座位帖》,告诉你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颜真卿《争座位帖》宋拓藏本局部

苏东坡说:《争座位帖》“尤为奇特,信乎自然,动有姿态”。

米芾说:“字字意相联属飞动,诡行异状,得于意外,世之颜行第一书也。”

……

历史的评说总是公允的,《争座位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学习行草书的指导意义的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篇沾溉过历代书坛、使不胜枚举的书家受益的经典之作,对于行草的初学者而言,难度系数大了一些。

学习颜真卿《争座位帖》,告诉你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颜真卿《争座位帖》宋拓藏本局部

首先,它不是真迹本,而是黑纸白字的拓本。

真迹经过勾摹上石、刀具刊刻、手工拓印等一系列工艺后总会和真迹有些差别。

不仅如此,因刻帖的原石年代久远,以及石质高下等原因,帖面上免不了一些因“崩、蚀、残、损”而产生的石花。

怎样理解、处理、取舍“写”与“刻”的差异,怎样理解、处理、取舍帖花中的“石花”,对初学行草书者是个难题。

学习颜真卿《争座位帖》,告诉你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颜真卿《争座位帖》宋拓藏本局部

其次,此帖行距密、字形小、笔法变化多端。

因此,对帖中的笔法、结构、虚实、映带等技法与关系的领悟与把握,不是轻易可以达到的。

好比读一篇措词深奥的古典名著,不求助于老师,不求助于“白话释文”是很难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的。

现在一位可遇不可求的,能指点迷津的名师,一篇深入浅出、明白典雅的释文——启功先生临《争座位帖》就摆在读者的面前。

启功先生(1912——2005)是当代著名的学者、书法家、画家、鉴定家,堪称一代国学大师。他六岁开始入塾习字,数十年来不曾间断地对书法艺术进行临摹、学习、比较、研究、探索、鉴定,启功先生在书法领域,功底的深厚广博,在当代恐无出其右者。

学习颜真卿《争座位帖》,告诉你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争座位帖》启功临本局部

启先生对颜真卿《争座位帖》,感情深厚,曾一再全篇通临。此篇展示的是他所临的第四本。此临本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中每一个特点都是有利于初学者学习、领会颜鲁公的这件传世名作的。

一、白纸黑字的真迹

临本不仅是真迹,而且是用时下普通的笔、纸、墨完成的。比起追摹用唐代笔、纸书写并经上石摹刻的墨拓本来,要容易得多。

工具的特点是不可低估的,如果用柔毫、生宣、淡墨去临摹王羲之用健毫、熟纸、浓墨所写的《丧乱帖》、《二谢帖》的话,那么,无论怎样努力都是不可能取得“形似”的效果的。

二、字形放大

启先生的临本把原帖的字形放大了许多倍,而且行距也重新排列,整齐美观。字形放大了以后,笔划在起笔、行笔、收笔等各个部位的变化,如行笔方向的接、转、折、逆、藏,用笔轻重的提、按、顿、挫;字体结构的聚、散、疏、密等起承转合的方法,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摆在诸位面前,为初学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学习颜真卿《争座位帖》,告诉你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争座位帖》启功临本局部

三、风格典雅

临本的笔法自然、和谐、纯正、遒劲,绝无雕饰、震颤、鼓努为力等习气。其结构清晰、紧密、严格、美观,绝无扭捏作态、粗野古怪的俗气。临本中,不仅有颜鲁公的风格特点,而且也在处处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启功先生的风格特点。两家风格特点的有机整合,体现着书法艺术的许多规律性特征。

全帖1100余字,启功先生写来严肃认真,从容不迫,而且一笔不苟,一气呵成。最适宜初学行草书者参考、临摹、研究,从此临本入手写行草书是一条坦途,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