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000字,阅读仅需2.5分钟 对于脑血管来说,卒中无异于一场“爆炸”,轻而易举地摧毁健康,带来一系列严重后遗症。但很多时候,在“爆炸”发生之前,脑血管已经在慢慢“漏气”了,只是自己不知道。 对于患者来说,它就是一个躲在黑暗中的危险分子。 脑微出血可致中风、痴呆 脑微出血是脑微小血管病变导致的一种亚临床血管损害,以含铁血黄素沉积为主要表现,最早在1996年被报道,随后引起了神经病学领域的广泛关注。 脑微出血与它们有关 那么,脑微出血是怎么发生的?研究表明,它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与年龄呈正相关。45-50岁的脑微出血发生率为6.5%,50-59岁的发生率为11.5%,60-69岁为16.8%,70-79岁为28.9%,大于80岁人群的发生率高达35.7%。 ②高血压会损害脑血管,导致脑微出血。 ③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重要病理基础。 ④较高的尿酸水平与脑深部微出血发生相关。 ⑤研究表明,脑微出血发生也与低胆固醇水平有关。 ⑥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 ⑦患有其他脑血管疾病(如脑淀粉样血管病)。 ⑧部分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抗栓药物(如阿司匹林)的使用。 高危人群要早筛早治 有以上情况的人都属于脑微出血高危人群,应提高警惕。 一方面,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等基础疾病者应积极治疗,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各项指标。 另一方面,高危人群应“主动出击”,在症状出现之前定期筛查。 由于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无法“揪出”脑微出血,体检时除完善血糖血脂等常规项目之外,高危人群还需完善头部磁共振平扫+磁敏感序列成像检查。 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防止它使坏,进而预防脑卒中、痴呆等更严重的疾病。 慢病管理门诊排班表 全科医学门诊排班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