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总要玩手机,怎么办

 云海明月 2020-09-20


有一次,我在餐馆看到一位爸爸带着一个两三岁的男孩来吃饭,孩子从进门开始就一直哭闹,爸爸尝试了很多办法也没能哄好,就掏出手机给孩子玩,孩子立刻安静下来专心地玩手机,眼睛一直盯着手机,爸爸就趁机一口口地喂饭给他吃。

这个场景大家都不陌生吧?孩子小时候,带他真的不容易。有的时候我们想要自由一会儿,就会把手机这类的电子“保姆”扔给孩子,孩子就不再来黏自己。而且孩子在玩手机游戏的时候,很快就能掌握技巧,仿佛天才一样,让家长看了都觉得自豪。可是,时间久了,很多问题会凸显出来,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孩子视力的影响。孩子的视觉系统没有发育成熟时,过量地使用手机肯定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另一个问题是会形成对手机的依赖,让孩子不想读书、不想运动,慢慢地不想跟人交流只想停留在手机世界中。

手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破坏延迟反馈模式

手机游戏都是特别及时的反馈模式,孩子每做对一个小的行为,游戏会立刻给出一个反馈。比如,在手机上玩切水果的游戏,他不停地去切,只要切到一个,手机会立刻给他一个声音的提醒,甚至果汁染满屏幕。孩子对成功的渴望会得到及时的满足,慢慢地他会习惯于这种“快”的即时反馈模式。

当孩子习惯了这种“快”的即时反馈模式时,他的大脑很难接受另外一种模式-延迟反馈,就是一种行为要坚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反馈。

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反馈。比如孩子用很长的时间去建构一个大的积木模型,当建成城堡的那一刻,他会觉得好自豪;他用很长的时间去摆多米诺骨牌,当一块块都摆好,然后一下推倒的那一刻,他也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这种反馈的模式是比较慢的。如果孩子从小知道他做出的行为虽然暂时得不到反馈,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他会得到,得到的时候很幸福,那么在坚持一种行为的过程中他就不会着急、失望,会习惯这种较“慢”的延迟反馈模式。而这种慢的延迟反馈模式正是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常见的反馈模式。在小学的课堂上,不会是他每学会了一个知识点老师都夸他不会是他每认真听课一会儿就立刻可以看见效果。一个班那么多的孩子,常常是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长时间才可以得到老师的一次反馈。那么,一个熟悉了手机游戏的“快”的即时反馈模式的孩子对于这种“慢”的延迟反馈会很难去适应。他总是渴望每一个认学习的行为都能够得到立即反馈。当他得不到的时候,他就会失望,就会走神、溜号,去找一些新鲜有趣的事。

在家做作业也一样,如果把数学题放到电子游戏中,每做对一道,立刻就有一个“丁零零”的反馈声,而且随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正确率,那孩子就会动力很强。但是现实生活中,一套两三页的卷子,中间是没有反馈的,如果孩子又不能去适应这种“慢”的延迟反馈模式,就很难集中精力认真写完,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全神贯注,可是等到去学习的时候,就坐立不安,因为他可能是渴望每个学习行为后面能够有立即的反馈。

所以,在小学阶段如果不去改变孩子的学习模式,不让他去适应这种“慢”的延迟反馈模式的话,孩子就无法适应学习。

“四个如何”——合理控制孩子使用手机

手机对孩子的危害,真的不亚于定时炸弹。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限制孩子玩手机呢?怎么限制才能有用?这时,一定要思考“四

个如何"”。

第一,如何提出要求?在什么样的契机下提出限制要求?有的家长会说,因为上学时间很紧,要好好学习,所以孩子不能玩手机。

这样孩子会突然间觉得被限制了,不让玩手机的时候,反抗都是很强烈的,肯定要哭闹,这时如果还在对他讲,是因为要学习才不能玩手机,那他对学习会是什么样的态度?他会憎恨学习。

所以不能用学习、阅读、运动来作为限制玩手机的理由,最好找到科学依据,可以跟孩子一起读一篇医生的文章,或者相关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医生要求小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不能超过20分钟,低年级孩子要限制在10分钟之内,否则会损伤视力,早早戴上眼镜。

这样限定的时候,他不会跟学习产生对立感,而且因为有科学依据他还会有一个不得不做的紧迫感,限制要求就比较容易接受

第二,如何控制时间?孩子玩游戏时最常见的现象是时间到了他不关,要赖。这就涉及怎么控制时间的问题。首先,由家长来计时,还是由孩子自己来计时?如果由家长来记,那么很有可能孩子正玩得起劲的时候,突然之间家长说时间到了,孩子还没玩够。其次,用闹铃或手机计时好不好?好一些,但也有可能孩子在玩的时候很专心,闹铃突然响起时他对这个时间并没有预期,所以总会耍赖想多玩会儿。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最好是用一种直观的、可视化的方式来计时。比如沙漏,买一个漏沙时间为10分钟的沙漏,孩子来计时,把沙漏一翻,让孩子开始玩,孩子会对那个沙漏里的沙子流下的过程有个直观的感受。他一边玩着游戏,一边看着沙子在流心中会有一个关于时间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体会到了时光流逝,懂得了珍惜时间。当沙子流到底,他就知道时间到了,这样他更容易接受。

第三,时间到了,如何来关闭游戏?最好的办法是由孩子自己来关闭游戏。要和他商定,由他自己来关闭,但要说好,如果到了时间没关的话,家长会提醒一次,还没关闭的话,那么家长会强行关闭。

这时如果他哭闹,你怎么办?家长千万不要妥协!孩子一哭一個就妥协,规矩就白立了。这时也不要批评他,孩子本身因为行为受到限制就不开心,这时要再加上批评的力量,他对控制玩手机的反感会更强。

所以可以用我们建立规则时最常用的方法,叫作温柔地坚持。

温柔地坚持是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要温柔以待,不去指责他,不去呵斥他,而是接纳他的这种“没玩够”的心态。当他哭的时候,跟他说: “嗯,真的没玩够,刚才玩得蛮开心的。”当他平静下来的时候,跟他说: "我看你刚才玩得特别好,明天你接着玩。”家长要温柔地接纳孩子的情绪,至少保证不去指责孩子,在旁边静静地陪伴他,等他情绪稳定下来。坚持几天,孩子就接纳限制玩手机的矩了。

第四,孩子做到时,如何及时表扬、强化?当他突然之间做到了自己主动按时关闭游戏,我们怎么办?要说: “很好啊,咱们说玩20分钟,你就玩20分钟!到时间你自己就关了,真棒!你能够说到做到。来,明天接着好好玩!"

第二次玩的时候,他自己看着沙漏,一到时间,他又关了游戏。

你要接着说: “哇!你做得真好,你真能说到做到,明天你好好玩,而且妈妈还支持你,选你自己喜欢玩的内容。"

时间长了以后,孩子对手机的使用会有很强的掌控感,他自己知道什么时间玩、玩多长时间、确定玩什么样的内容,他甚至能进行计划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孩子玩手机节省下来的一点时间干什么?能不能让他做本练习册,写点口算题?不要!节省下来的时间一定要做一些让他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比如他喜欢阅读,那就让他阅读;他喜欢出去玩,那就让他出去玩。把他玩游戏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让他的生活更丰富、更有趣的事,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对玩手机的限制。

过度使用手机会造成孩子过于依赖及时反馈,不能去适应学习中“慢”的延迟反馈,所以我们要尽早进行限制。这个过程一定不会是一个很顺利的过程,可能需要三五天,甚至一两周,你一定要做好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这样你便不会内心急躁,从而做到温柔地坚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