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邮票邮集的编组6(下)

 Aaqjyp47turufq 2020-09-20

                                   (第四节)两宋水墨梅、竹

  梅、竹在宋代成为一种独立画科,标志着此时的绘画,不仅内容愈加丰富,题材也愈加专门化。画水墨梅、竹、或兰花的,以文人画家为多,把兰、竹等人格化,画中多有寓意。

(1)文同(1018-1079)字与可,梓州永泰人,号石室先生,又称锦江道人。文同生平喜竹爱竹,认为“竹如

     我,我如竹”。对于竹的生长规律及其特性,他都相当的了解,每画前必“成竹胸中”。后人评论墨竹画

     家,无不首先提到文同,说明文同在墨竹方面的成就极大。

《墨竹图》绢本、 墨笔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的一枝墨竹,竹叶和竹枝

     从左上方垂下,再往右方微印而上,寓屈伏中隐有劲拔的生机。此画不但是客观观察与笔墨技巧的呈现,

     也是士大夫人格与节操的隐喻。画叶的墨色有浓淡的对比,据米芾说也是自文同始。 而他的画竹,不只是

     画竹之状,更是寄情于竹,借竹之荣、枯、丰、瘠,抒写人的悲、欢、穷、达。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松竹图古画邮票》文同·墨竹图

(2)金卡《文同墨竹图》

 

(2)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政治家,又属于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卓越的成就,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与诗人,又是杰出的

     书法家和画家。喜欢并擅长画枯木竹石,有较强的表现力。

《寒食帖》纸本、行书,纵33.5厘米,横11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帖遣兴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

     第三年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书法起伏跌宕,光彩

     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极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

     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中国书法艺术·苏轼寒食帖》

(2)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苏轼·寒食诗

(3)PF102《苏东坡塑像》

 

                                    (第五节)两宋民间绘画

    宋代民间绘画的发达,小农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扩大是一个重要原因。民间画工不但集中在大城市,山乡水村也有他们的活动。画家在宋代已有了“画士”和“画工”的区分,其画风也分为“士人画”与“工匠画”。

(5-1)木刻版画

   宋代雕版书发达,“官私印本,多有图谱”。各种书籍包括佛卷经书里面都有插图,以及科技书籍里面的建筑、农具等图样都是出于民间画工或画僧之手。

 

所需邮票如下:

(1)2003-19图书艺术2-1·宋刻本《周礼》

(2)2009-19国家图书馆2-1古籍馆

(3)利比里亚《千禧年·中国古代科技》活字印刷·

 

(5-2)卖画

   为了让绘画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民间画工把作品作为商品,通过不同方式销售出去。这在唐代已开始,至宋代更加流行。《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梁街市,就有贩卖绘画的行商门市和摊子。

 

所需邮票如下:

(1)《清明上河图》特写邮资明信片

 

(5-3)为瓷器作画

    宋代瓷器相当发达,官窑私窑都需要画工去画纹饰。不少瓷器上的写意花卉,不逊文人手笔。民间年节时,灯彩、风筝都需要画工彩绘。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天工开物》-瓷器篇·瓷器绘画

(2)T62《中国瓷器-磁州窑》6-1宋·双虎纹瓶

(3)台湾《民俗·灯笼彩绘》

 

(5-4)为石窟作壁画

     宋代佛寺盛行,石窟也继续开凿,这都需要大量的画工去画壁画。如敦煌石窟。

《观音济难》:取材于敦煌石窟北宋时期最大的洞窟第55窟中观音经变图的一部分。描绘河中行船遇难时,船上

     乘客合十礼拜,颂念观音名号,求其保佑的情景。

 

所需邮票如下:

1996-2《敦煌壁画》第六组4-3宋·观音济难

 

                                  (第六节)宋代的书法艺术

    宋代书法,承唐继晋,上技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宋太宗时留意书法翰墨,购摹古先帝王名贤墨迹,命侍书王著刻工为十卷,以枣木镂刻之,是为《淳化秘阁法帖》。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

 其著名代表书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1)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

     庄,雄伟遒丽。

《澄心堂帖》纵24.7厘米、横27.1厘米。 此作秀妍恬淡,颇具晋唐人的韵致。全文以行楷写成,结构端正略

     扁,字距行宽紧合适,一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文房四宝》4-3蔡襄·澄心堂帖

 

(2)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

     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

     之点画,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

     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 苏轼被贬黄州第三

     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 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

     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

     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 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所需邮票如下:

(1)2010-11《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苏轼·寒食诗

(2)台湾《中国书法艺术-寒食帖》

 

(3)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

     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此帖第二行还斤斤于行草之间,似觉拘谨,从第三行开 始便洋洋洒洒,一任自

     然,于点画亦不大注意,而极得天然之妙。

《黄州寒食诗题跋》是他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后写的一段跋语,此跋历来为人们所珍视, 与原帖合称“双

     璧”。用笔锋利爽截而富有弹性。其字写得藏锋护尾,纵横奇崛,其长笔 画波势比较明显。由于黄庭坚善

     于把握字的松紧,因此形成了中宫收缩而 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人们也称其为辐射式书体。在布局上,

    《跋文》常从欹侧中求平衡,于倾斜中见稳定,因此变化无穷,曲尽其妙。从局部 看,一行字忽左忽右,

     但从整体看,呼应对比,浑成一体。此跋给人以神 情饱满,气势贯通的感受,决无荒率之病,达到了艺术

     的化境。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中国书法艺术-寒食帖》边纸

(2)台湾《宋代书画艺术》黄庭坚·花气袭人帖

(3)台湾《故宫建院60周年》4-3黄庭坚·花气袭人帖

 

(4)米芾(1051-1107)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

     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

《蜀素帖》。“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

     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 刷字”的独特风格。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

     了 动态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 之,当为生平合作”。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宋代书画邮票》4-1米芾·蜀素帖

(2)J142《中国艺术节》

 

(5)常杓(生平不详)

《宋词》篆书,绢本、册,纵24.5厘米,横11.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中国书法艺术》5-4宋常杓·篆书

 

 

 

                                  (第七节)辽、金、西夏的绘画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当时宋国的东北到西北,辽、金、西夏先后兴起。不仅在政治、经济有了发展,在文化方面也做出了不少努力,曾不断吸收汉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自己的生活。辽、金、西夏的绘画,是我国兄弟民族在历史上的贡献,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6-1)画家

(一)耶律培(李赞华)(899-936)字图欲,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儿子。因内部矛盾,投后唐,到汴梁。明宗

      李亶赐姓李赞华。其人知音律,精医药,工辽、汉文章,善画本国人物。对辽、汉绘画交流作用巨大。

《丹枫幼鹿鸣》此画原传五代人所绘,后据考证,与辽兴宗耶律宗真所画《千角鹿图》(后赠宋朝)风格一致,

      画风一样,可能为一套,从组图另一幅《秋林群鹿图》对比可看出。

 

所需邮票如下:

(1)安提瓜和巴布达《传五代丹枫幼鹿鸣》

 

(二)萧融(生卒不详)辽国贵族,官至南院枢密使。辽山水、翎毛画家,又是文学家。喜爱唐裴宽的山水和边

     鸾的花鸟,生平竭力吸收中原画家之长。

《花鸟图》轴、绢本、设色,纵145厘米,横8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山鵲野鸟,用石青、白粉,颜

     色极为明丽。山石間一道水流激射而出,一鵲饮于其間,令人觉得景幽境美。本件就画风论,与其他的明

     朝呂紀作品比較,非常接近,反而不是11世紀時候的风格。

 

所需邮票如下:

(1)台湾《故宫古画邮票》4组辽萧瀜·花鸟画

 (2)1999年贺卡型4-1四季平安邮资封美术图

 

(三)张瑀(生卒不详)金代画家,画史无传.传世作品只见<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卷,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129厘米,现藏吉林省博物馆.描绘东汉末年蔡邕之女蔡文姬从匈奴归汉

     行旅在漠北大风沙中之情景.画面上沙尘弥漫,人骑错落有致,互相呼应,神情逼真.塞北风光跃然纸上.

 

所须邮票如下:

(1)圣基茨 2002年马年生肖<金朝张瑀文姬归汉图>小型张

 

(6-2)壁画

(1)《供养菩萨》敦煌石窟第328窟,壁画是西夏时期重绘,画面是四个供养菩萨像。均立于莲花座上,体态丰

     腴,面容圆润,披挂璎珞,衣饰流畅。画面和真人一般大小,是西夏壁画的代表之作。

 

所需邮票如下:

(1)《敦煌壁画》第六组4-4西夏·供养菩萨

 

(2)西夏王陵壁画

     西夏陵座落在贺兰山东麓,从已发掘看,墓道甬道两壁有武士像壁画,墓室有反映西夏人游牧生活和市井

     生活的绘画。

 

所需邮票如下:

(1)1996-21《西夏王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