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届高三专题训练丨《大气》

 hjh2004 2020-09-20

(考试范围:大气   考试时间:45分钟)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甲)。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乙示意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9~10米           B.7~8米
C.6~7米             D.4米以下
2.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 
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向下流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回答3~5题。
3.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高度 ②气候类型 ③地形特点 ④地表温度 ⑤云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4.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5.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
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主产区位于我国云南文山州。图一为小明同学暑假去云南文山拍摄的三七种植照片,图二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一中尼龙网的用途是(  )
A.削弱a           B.削弱b
C.增强c           D.增强d
7.推测三七的生长习性是(  )
A.耐高温          B.喜强光
C.喜温湿          D.耐干旱
俗话说“果园不冬灌,受冻又受害;果园灌冬水,开春发的美”。果农常在“大雪”至“冬至”期间,土壤冻结前灌一次水。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园冬灌可增强a辐射,减弱b辐射
B.果园冬灌可增强b辐射,减弱c辐射
C.a、b、c辐射波长大小关系是a<b<c
D.大气中的臭氧通过吸收b辐射而增温
9.“大雪”至“冬至”期间,果园冬灌的主要目的是(  )
A.可以满足果树对水分的需求,缓解干旱状况
B.可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
C.有利于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果树冻害
D.有利于保护表层土壤,减少风力搬运和侵蚀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动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需要改善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地区,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来源地区,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读图,完成10~12题。
10.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
A.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B.加强城郊热力环流
C.降低风沙天气频率   
D.完善城市功能分区
11.规划城市通风廊道,首先应(  )
A.确定补偿空间位置
B.调查城市人口密度
C.明确城市盛行风向 
D.统计污染源分布区
12.城市通风廊道应(  )
A.远离主要道路    B.严控建筑密度
C.限制车辆通行     D.靠近下风地带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凉爽的小气候。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13~15题。
13.对“冷岛效应”形成的原理解释合理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绿洲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B.在垂直方向上,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C.在水平方向上,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弱
D.在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强
14.“冷岛效应”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①不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
②有利于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
③不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
④有利于绿洲地区与沙漠地区热量的交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的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据此完成第16~18题。
16.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
A.树冠集水作用
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阴效果好
D.土壤硬化下渗弱
17.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
A.融雪       B.风沙
 C.降水       D.蒸发
18.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正午树荫面积为S',S与S'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1< span=''>
D.冬至日P>1      

在苏勒亚其其格演唱的歌曲《拉萨夜雨》唱道:“拉萨午夜的细雨,淋响了心的铃铛……”,夜雨率是指20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总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读下图青藏高原夏季(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9~20题。
19.图中甲、乙两地的数值可能为(  )
A.42,50    B.48,45 
C.49,51    D.49,49
20.关于拉萨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夜晚的主要原因是(  )
A.临近河流,夜晚水汽较白昼充足,水汽容易凝结
B.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水汽容易凝结
C.地处高原,夜晚气温远比白昼低,水汽遇冷凝结
D.大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水汽遇冷凝结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21~22题。
21.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22.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
A.夏季白天  B.夏季晚上
C.冬季晴天  D.冬季阴天
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 km,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示意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读图完成3~5题。
23.影响甲地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植被    D.洋流
24.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原因主要是(  )
A.降水量较多    B.空气湿度较大  
C.病虫害较少    D.土壤水分较多
25.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  )
A.云南省  B.海南省  C.甘肃省  D.河北省

解析与参考答案
解析 1.B 2.D第1题,读图乙,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防霜冻风扇”安装高度为7~8米时,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风扇启动后,可把高处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①对;风扇吹出的并不是热风,②错;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③错;风扇的转动使下层空气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向下流动,④对。
解析:3.C 4.B 5.C第3题,太阳高度、地形特点、云量变化是影响R地该日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第4题,从图中可知甲、乙线与太阳辐射强度比较接近,由此可知甲表示地表温度,乙为地面净辐射强度,则丙为近地面大气温度。第5题,由地表温度在10 ℃以下,且世界时02:00-12:00有太阳辐射,说明正值白天,由此可排除A、B;根据最低气温在0 ℃以上可排除D选项。
6.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尼龙网覆盖于三七上方,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可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图可知,a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会变化;b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少;c为大气逆辐射,d为地面辐射,尼龙网对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的直接影响很小。
7.答案 C   解析:云南文山州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通过尼龙网可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降低,这说明三七不耐高温、不喜强光;当地降水较多,通过尼龙网降低地面温度,可减少蒸发,说明三七喜湿,不耐干旱。
8.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a是太阳辐射,b是地面辐射,c是大气逆辐射。冬灌不能增强太阳辐射,但能保持地温,增强地面辐射,空气中水汽增多,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A、B两项错误;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故波长由短到长的是a<b<c,C项正确;大气中的臭氧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D项错误。
9.答案 C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果园不冬灌,受冻又受害;果园灌冬水,开春发的美”可知,冬灌有利于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果树冻害,故C项正确。
解析:10.A 11.C 12.B第10题,由图可知城市通风廊道主要由绿色植被组成,城市中绿色植被具有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的作用,可削弱城市热岛效应。第11题,由材料可知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故要规划城市通风廊道,首先就得明确城市盛行风向,通风廊道应沿盛行风向伸展,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保持或引导其他天然气流如海洋风、陆地风、山谷风吹向作用空间。第12题,由材料可知,城市通风廊道建设的主要目的为改善城市风环境,通风廊道应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美化市容地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贯穿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结构。而城市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建筑密度增加导致的空气流动困难,故其建设要严格控制建筑密度。
解析:13.B 14.A 15.B [第13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冷岛效应”分布区在水平方向上,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强,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弱;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戈壁、沙漠较绿洲的比热容小,沙漠增温比绿洲快,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绿洲区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但绿洲作为一个冷源,会使先下沉的那部分空气冷却,因此,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选B。第14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同时也不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冷岛效应”还会形成一种凉爽的小气候,因此,有利于提高绿洲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还可以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选A。第15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天山及其以南地区,甲位于塔里木盆地内部,为沙漠区;乙地位于天山北侧,降水较多,且位于汇水区,绿洲面积较大,“冷岛效应”明显;丙位于天山顶部,应为高山冰雪带;丁地位于天山南坡,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选B。]
解析:16.B 17.D 18.C 第16题,枯树根区没有树冠,不存在树冠集水作用强,A项错;没有树冠,无蒸腾作用消耗,B项正确;没有树冠,不存在树冠遮阴作用,C项错;枯树根区土壤疏松,下渗作用强,D项错。第17题,梭梭树对融雪、风沙和降水影响较小,梭梭根区夏季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故选D项。第18题,北疆地区一年之中没有太阳直射现象,所有时间都为斜射,所以树阴面积始终大于垂直俯视面积,全年P<1,选择c项。< span=''>
解析:19.A 20.B 第19题,图示乙的数值是50,甲在一闭合等值线内,由“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判断甲的数值应比45还要小。第20题,拉萨地处拉萨河谷,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解析:21.B 22.A 第21题,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第22题,近地面为偏西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为偏东风,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
23.B 根据材料信息'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 km,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可知,影响两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应是局部地形。读图可知,甲地降水夜间多于白天,则甲地可能位于河谷盆地,受山谷风的影响,夜晚盛行上升气流,多夜雨,白天盛行下沉气流,不易降水。故本题选B 项。
24.D 读图可知,甲地夜晚降水多,乙地白天降水多,则甲地夜晚蒸发量更小,更有利于保持士填水分,对农业生产有利。故本题选D项
25.A 云南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甘肃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河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读图可知,甲、乙两地年降水量约为1 000 mm,可以排除C、D选项;甲、乙两地相距较近,降水日变化差异主要受地形影响,因此两地最有可能位于地表崎岖不平的云南省。故本题选A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