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瓜蒂(历代本草汇言)

 昼三夜二205 2020-09-21

瓜蒂

瓜蒂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蒂。我国各地均产。味苦,性寒;有毒。归胃经。功效内服涌吐热痰、宿食;外用研末吹鼻,可引去湿热。临床用名有瓜蒂、瓜丁、苦丁香。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瓜蒂,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生平泽。

《名医》曰:生蒿高,七月七日采,阴干。

案《说文》云:瓜,(瓜瓜)也,象形。蒂,瓜当也。

《广雅》云:水芝,瓜也。陶宏景云:甜瓜蒂也。

《名医别录》:有毒。去鼻中息肉,治黄疸。

《药性论》:使。茎主鼻中息肉鼻。和小豆,丁香吹鼻,治黄。

《日华子本草》:无毒。治脑塞,热齄 ,眼昏,吐痰。

《开宝本草》:味苦,寒,有毒。去鼻中息肉,疗黄疸。

《本草衍义》:此即甜瓜蒂也,去瓜皮,用蒂,约半寸许,曝极干,不限多少为细末。量疾,每用一二钱匕,腻粉一钱匕,以水半协议调匀,灌之,治风涎暴作、气塞倒卧。服之良久,涎自出。或觉有涎,用诸药行化不下,但如此服,涎即出。或服药良久涎未出,含沙糖一块,下咽,即涎出。此物甚不损人,全胜石碌、硇砂辈。

《汤液本草》:内容:气寒,味苦。有毒。

《本草》云∶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者,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疗黄胆,鼻中出黄水。除偏头疼,有神,头目有湿,宜此。瓜蒂苦,以治胸中寒,与白虎同例,俱见知母条下。与麝香、细辛为使。治久不闻香臭。仲景钤方∶瓜蒂一十四个,丁香一个,黍米四十九粒,为末,含水嗅一字,取下。

《本草纲目》:吐风热痰涎,治风眩头痛,癫痫喉痹,头目有湿气。

《本草乘雅半偈》:(本经下品)

【气味】苦寒,有毒。

【主治】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核】曰∶所在有之,生嵩高平泽间。即甜瓜之蒂也。三月下种,延蔓而生,叶大数寸,五六月开花黄色,六七月瓜熟,有圆,有长,有尖,有扁。大或径尺,小或一捻。或有棱,或无棱,其色或青,或绿,或黄而斑,或糁而斑,或白路,或黄路。其瓤或白,或红,其子或黄,或赤,或白,或黑。农书云∶瓜品甚多,不可枚举。以状得名者,有龙肝、虎掌、兔头、狸首、羊髓、蜜筒之称;以色得名者,有乌瓜、白团、黄 、白 、小青、大斑之别。然其味,不出乎浓淡甘香而已。广志云∶惟以辽东、 煌、庐江之瓜为胜。然瓜州之大瓜,扬州之御瓜,西蜀之温瓜,永嘉之寒瓜,未可以优劣论也。甘肃甜瓜,皮、瓤皆甘,甘胜糖蜜,即瓜皮曝干,犹甘美可口。浙中一种阴瓜,种植阴处,熟则色黄如金,肤皮稍浓,藏至来春,食之如新。此皆种艺之巧,不必拘以土地也。修事,勿用白瓜蒂,取青绿色瓜,气足时,其蒂自落在蔓上者。采得,系屋东角有风处,吹干用。

【 】曰∶瓜象形,象实在须蔓间也,当曰蒂,蒂瓜之缀蔓处也。性偏延蔓,末繁于本,故少延辄腐。尔雅云∶其绍瓞。疏云∶继本曰绍,形小曰瓞,故近本之瓜尝小,近末之瓜转大也。凡实之吮抽水液,唯瓜称最,而吮抽之枢,抵当唯蒂而已。是以蒂具彻下炎上之用,故蒂味苦而瓜本甘,以见中枢之别于上下内外,诚涌泄之宣剂通剂也。故主大水在胸腹中,外溢而为身面四肢浮肿,或蛊毒,或咳逆上气,或食诸果病在胸腹中者,皆可涌而吐之,泄而下之。涌者近中以上,泄者近中以下,谓其从枢,故涌泄咸宜。经云∶酸苦涌泄为阴,故其气寒,其味苦。

(世知瓜蒂作吐剂,不知瓜蒂作下剂。以吐剂中有瓜蒂散,下剂中方书少有用瓜蒂者。遂致减却泄下功力,亦并将泄字训作上泄之涌,转展传讹,而诸书引用泄字者,亦无暇分别矣。)

《本草易读》:吐人。

苦,寒,有毒。逐水涤痰,涌腐吐浊。除水肿黄胆,荡宿食停饮,止嗽逆喘,通脑闷鼻。风眩头痛,痰涎喉痹,一切癫痫,诸般蛊胀。

喘痰气,瓜蒂三枚为末,水下吐痰即止。(验方第一。)

十种蛊气,为末,枣肉为丸,每三十丸,枣汤下。(第二。)

急黄喘息,胸中坚欲饮者。同赤小豆为末,水下取吐,不吐再服。吹鼻取吐亦可。(第三。)

遍身如金,瓜蒂四十九枚,丁香四十九枚,烧末吹鼻,取黄水出。(第四。)

身面浮肿。同上。(第五。)

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等分)

为散,香豉汤下,取吐。治病如桂枝症,头不痛,寸脉微浮,心中痞硬,气冲咽喉,不得息者。又治胸中烦躁,饥不得食,厥逆脉紧者。又治宿食在上膈者。(诸方第一。)

《本草崇原》:气味苦寒,有毒,主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蔕今作蒂,反蒂一名苦丁香,乃甜瓜蒂也。《别录》云∶瓜蒂生蒿高平泽,七月七日采,阴干。今则甜瓜一种,北土中州处处皆莳植矣。三月下种,延蔓而生叶,大数寸,五六月开黄花,六七月瓜熟,其类最繁,有圆有长,有尖有扁,大或径尺,小或一捻,或有棱,或无棱,或色或青、或绿、或黄斑、或糁斑、或白路、或黄路、其瓤或白或红,其子或黄或赤,或白或黑。《王祯农书》云∶瓜品甚多,不可枚举,以状得名者,有龙肝、虎掌、兔头、狸首、羊髓、蜜筒之称。以色得名者,有乌瓜、白团、黄㼐、白㼐、小青、大斑之别。然其味不出乎香甜而已,雷敩曰∶凡使勿用白瓜蒂,要取青绿色,瓜气足时,其蒂自然落在蔓上者,采得系屋东有风处吹干用。)
(今浙中之香瓜即甜瓜也。诸瓜之中唯此瓜最甜,故名甜瓜。亦唯此瓜有香,故谓之香瓜,余瓜不尔也。今人治黄疸初起,取其蒂烧灰存性,用少许吸鼻中,流出黄水而愈,极验。)
甜瓜生于嵩高平泽,味甘,臭香,色黄。盖禀天地中央之正气,其瓜极甜,其蒂极苦,合火土相生之气化,故主治大水,及身面四肢浮肿。所以然者,禀火土之气,达于四旁,而能制化其水湿,故又曰下水。土气运行,故杀蛊毒。苦主下泄,故治咳逆上气。苦能上涌,又主下泄,故食诸果病在胸腹中者,皆可吐下之也。
愚按∶苦为阴,甘为阳,此系蔓草,性唯上延,以极苦之蒂,生极甜之瓜,直从下而上,从阴而阳,故《伤寒》《金匮》方作为吐剂。

《本草新编》:瓜蒂,味苦,性寒,有小毒。凡邪在上焦,致头目、四肢、面上浮肿,与胸中积滞,并下部有脉、上部无脉者,皆宜用瓜蒂以吐之也。

或问瓜蒂可疗黄疸,吾子略而不言,何也?夫黄疸之症,多从下受,用瓜蒂吐之,是从上疗之也,似乎相宜。然而,黄疸乃湿热壅于上、中、下三焦,下病而止治上,将置中焦于不问乎,此瓜蒂不可治黄疸亦明矣。余所以作缺疑之论矣也。

或问瓜蒂能去鼻中息肉,子亦不论,是何说乎?曰:鼻中生息肉者,因肺中之热也。用瓜蒂以吐去痰涎,则肺热除,而鼻火亦泄,似乎相宜。然而,肺热虽移热于鼻,上吐以泄鼻中之火,势必中伤肺中之气。肺气既伤,胃气自逆,肺心反动其火,火动鼻中,更添热气,前之息肉未消,而后之息肉又长矣,予所以削而不道也。至于瓜蒂性易上涌,不宜轻用,不独鼻中生息肉也。若胸中无寒,胃家无食,皮中无水,心中无邪,以致诸虚各症,均宜慎用。误用则祸不旋踵矣也。

《本草备要》:宣,涌吐。与淡豆豉、赤小豆,并为吐药。
苦,寒。阳明(胃)吐药,能吐风热痰涎,上隔宿食(吐去上焦之邪,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在上者涌之,木郁达之是也。越以瓜蒂、淡豉之苦,涌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则木得舒畅,天地交而万物通矣。当吐而胃弱者,代以参芦。朱丹溪曰∶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张子和曰∶诸汗法古方多有之,惟以吐发汗,世罕知之。故予尝曰∶吐法兼汗以此夫。昂按∶汗吐下和,乃治疗之四法。仲景瓜蒂散、栀豉汤,并是吐药。子和治病,用吐尤多。丹溪治许白云大吐二十余日,治小便不通,亦用吐法,甚至用四物、四君以引吐,成法具在。今人惟知汗下和,而吐法绝置不用。遇邪在上焦及当吐者,不行涌越,致结塞而成坏癥。轻病致重,重病致死者多矣!时医背弃古法,枉人性命,可痛也夫),治风眩头痛,懊憹不眠,癫痫喉痹,头目湿气,水肿黄胆(或合赤小豆煎,或吹鼻中,取出黄水),湿热诸病。上部无实邪者禁用(能损胃耗气,语曰∶大吐亡阳,大下亡阴。凡取吐者,须天气清明,巳午以前,令病人隔夜勿食,卒病者不拘。《类编》云∶一女子病齁喘不止,遇道人教取瓜蒂七枚为末,调服其汁,即吐痰如胶粘,三进而病如扫)。

《本草从新》:内容:一名瓜丁。宣、涌吐。

苦寒。有小毒。阳明(胃。)吐药。能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吐去上焦之邪、经所谓其高者、因而越之、在上者涌之、木郁达之是也、瓜蒂散、越以瓜蒂淡豉之苦、涌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则木得舒畅、天地交而万物通矣、丹溪曰∶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子和曰∶诸汗法、古方多有之、唯以吐发汗、世罕知之、故予尝曰∶吐法兼汗、其以此夫。)治风眩头痛。懊 不眠。癫痫喉痹。上脘痞硬。头目湿气。( 鼻。)水肿黄胆。(或合赤小豆煎、或吹鼻中、取出黄水。)湿热诸病。(类编云∶一女子病 喘不止、遇道人、教取瓜蒂七胶粘、三进而病如扫。凡取吐者、须天气清明、巳午以前行之、令病患隔夜勿食、卒病者不拘。)损胃伤血。耗气夺神。上部无实邪者。切勿轻投。(当吐而胃弱者、代以参芦。)甜瓜(俗名熟瓜。)性冷。有小毒。损阳。(虽能解暑、然夏多食之、深秋未有不下痢者。凡瓜皆冷利、早青尤甚。)瓜叶、无发。捣汁涂之。即生。

《本草求真》:[批]吐热痰在膈。

甜瓜蒂专入脾、肺、胃。即俗名苦丁香是也。味苦气寒,有毒。盖此气味纯阴,功专涌泄。凡因热痰聚膈,而见面目浮肿,咳逆上气,皮肤水气,黄疸湿热诸症,则当用此调治,或兼他药同入涌吐,如仲景合赤小豆之酸甘,以吐胸中寒邪。《金匮》瓜蒂汤,以治中暍无汗之类。胸中者清阳之府,诸邪入胸,皆阻阳气不得宣达,以致胸满痞硬,斯非汗下可施,惟以瓜蒂极苦,赤小豆味酸,相须相益,能除胸中实邪,为吐剂中第一品也。若不因其高而越,则为喘为嗽,势所必至,但非实热实症,不可轻用。

《本草便读》:苦寒通于胃腑。吐膈上蓄聚之热痰。研散纳之鼻中。治头内蕴留之水湿。(瓜蒂即甜瓜蒂。以色青味甜。可供果馔者为佳。待瓜熟后。取蒂连柄半寸许。曝干用之。味苦性寒。

入肺胃。功专消水化热。治黄瘅。杀虫毒。其极苦之性。能降能涌。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

在下者引而竭之之义。各因其病而利导。但其性甚紧。善引吐。为瞑眩之药。非上焦有风痰实热水蓄等证。不可用之。)

《本草撮要》:味苦寒。有小毒。入足阳明经。功专引吐。得淡豆豉、赤小豆吐中有散。叶捣汁涂头生发。偏头痛以瓜蒂晒干生研末。纳鼻中出黄水即愈。甜瓜蒂也。

《本草分经》:苦,寒。胃经吐药。能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亦治湿热诸病。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齐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实,阴干。
今第一出高丽,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州,味过酸,其核并似猪肾。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相似,味苦,亦良。此药多膏润,烈日曝之,乃可捣筛。道方亦须用。


《中药大辞典》
为木兰种植物五味子的果实。霜降后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摘,拣去果枝及杂质,晒干;贮藏干燥通风处,防止霉烂、虫蛀。
生于阳坡杂木林中,缠绕在其他植物上。分布东北、华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

【炮制】

《雷公炮炙论》

雷公云:凡使,勿用白瓜蒂,要采取青绿色瓜,待瓜气足,其瓜蒂自然落在蔓茎上。夫采得,未用时,使榔榔叶裹,于东墙有风处挂令吹干用。

【现代药理研究】

1.  瓜蒂具有保肝作用。

2.  瓜蒂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3.  瓜蒂有催吐作用。

4.  瓜蒂具有抗肿瘤作用。

5.  瓜蒂所含葫芦素B、E能提高正常家兔血浆cAMP量,对cGMP影响不大,使cAMP/cGMP比值上升。

6.  所含葫芦素D注射给药时,对猫、狗等动物有降压作用,同时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使肠蠕动明显增强,导致腹泻。

(整理/王佳妮)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明德初心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 点击 参与讨论 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