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中国血统的客家人

 昵称71627124 2020-09-21

引言:“我爱我所生长的印尼,也爱抚养我的父母的故乡——中国。凡是对两国有利的事,我都会尽量去做。”知恩图报的熊德龙对印尼和中国充满了特殊的感情。

“我虽然是‘老外’的长相,没有中国血统,但我对中国有特殊的感情,我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和一腔百分之百的客家情。”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华文媒体《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如是说。

我是客家人的儿子

熊德龙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印尼华人。1947年,熊德龙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兼有荷兰、印尼血统,出生后被遗弃在孤儿院。快两岁的时候,他被旅居印尼的广东梅县籍华人熊如淡、黄凤娇夫妇收养,取名熊德龙。

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伴随熊德龙长大的是“司马光砸缸”“岳母刺字”等中国故事,普通话和客家话成为他的“母语”。从懂事时起,他就在养母的怀抱里,夜夜听她唱悠扬悦耳的客家山歌,念令人难忘的客家童谣,还听她讲为人处世的道理。至今,他依然记得养母讲“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道理、念客家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在熊德龙心里,他就是客家人的儿子。

在熊德龙童年的记忆里,海外的中国人无论生存环境如何恶劣,也不会忘记逢年过节将自己的血汗钱寄回老家买田买地、孝敬父母、操办学堂。家境贫寒的熊氏夫妇也从不间断地寄钱到梅县乡下,孝敬他们的父母。记得有一年年关,已身无分文的母亲翻出仅有的手镯,带着熊德龙去当铺当钱寄给家乡的老人过年。养母说:“孩子,就是再苦再穷,也不能忘家忘本啊。”这句话令熊德龙终生难忘。从此,中华民族爱国爱乡、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根植在他幼小的心田。

心系中国的侨领

受中华传统客家文化的熏陶,这个没有中国血统却充满中国情怀的小男孩熊德龙,没有辜负中国养父母的期望。

为了减轻养父母的生活重担,只受过中等教育的熊德龙16岁就到一家海绵厂打工。他非常聪慧,且勤奋好学,很快就在生意场上表现出过人的经商才华。两年后,他在养父母和亲友的支持下,开设了一家小海绵厂。

十多年间,熊德龙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力,凭着对客户的真诚守信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孝敬父母、忠义朋友、信誉事业”的座右铭时时警醒自己,博得了广大客户对其人格的赞誉和信赖。随着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熊德龙的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名下拥有美国大兴银行、好莱坞大都会酒店、熊氏地产投资有限公司、新加坡国际金叶烟草有限公司、香港皇玺洋行等几十家著名企业。


同时,熊德龙还不失时机地进军海外华文媒体,以推动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1993年,他斥巨资收购了由一位旅美台湾人于1981年在美国创办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希望通过做大这个窗口,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 

几十年来,熊氏集团逐步发展到烟酒制造、金融、房地产、国际贸易、酒店、旅游、传媒等多个领域,企业遍布美国、加拿大、中国、印尼、新加坡、柬埔寨等国家,成为知名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

但无论走到哪里,熊德龙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美国华人社会里,熊德龙有着非同寻常的号召力。为了增强华人的凝聚力,唤起爱国热情,他组织多种多样的热爱中华活动,成为美国洛杉矶地区的知名侨领,并担任美国中国留学生基金会主席等职务。  

1995年10月1日国庆节,熊德龙组织美国南加州华人华侨、中国留学生、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阿市市长、市议员等许多朋友,在美国洛杉矶阿罕布拉市隆重举行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庆祝中国国庆升五星红旗的仪式。此举在美国影响巨大,激发了侨胞们的爱国热情。

 1997年,他利用《国际日报》全程跟踪报道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将访问期间的200余幅珍贵照片及有关资料,编印成精美的《世纪之旅》画册出版,一时成为众多美国人首选的珍藏画册。

回馈社会

“我爱我所生长的印尼,也爱抚养我的父母的故乡——中国。凡是对两国有利的事,我都会尽量去做。”知恩图报的熊德龙对印尼和中国充满了特殊的感情。

长期以来,熊德龙在印尼做了许多善事义举,为地震、水灾和穷人捐款捐物、慷慨解囊。 熊德龙在重大场合一有机会就说:“印尼山清水秀,幅员广阔,气候温和,社会稳定,物产极为丰富,欢迎世界各国到印尼投资建厂,因为这里的天好、地好、人也好!”

上世纪80年代初,长大成年的熊德龙回到中国。看到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为了报答养父母的恩德,熊德龙决定为“中国发展进步”出力。

此后30多年间,他倾其所能,不断地向国内投资,先后捐出数亿元资助国内的教育事业,输送近3000名中国的基层干部出国培训,帮助他们拓宽视野。


从1986年开始,他分批邀请海外华侨、华裔代表团回中国参观考察,牵线搭桥,引进资金和项目。当许多华侨实业家纷纷在中国的经济热土投资设厂时,熊德龙却把目光放在贫穷落后的西部,如贵州、云南等地。“中国有一句话,‘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熊德龙说,“我到中国不是为了做生意、赚钱,为的是实践自己的诺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我的‘家’在中国,我要宣传中国,回报我的‘家’。我希望中国早日富裕起来。”

近年来,熊德龙先生又马不停蹄地奔走于雅加达、北京、上海、广州之间,足迹包括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地。由于对国内经济建设的贡献和远见卓识,熊德龙先后被云南、广东、贵州等八个省政府聘请为经济顾问,并获得30多个城市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受到广泛尊敬。2009年,熊德龙荣获“亚太最具社会责任感华商领袖”光荣称号。今年4月28日,他又被印尼旅游部任命为印尼-中国旅游亲善大使。

如今,熊德龙想进一步助力中国“走出去”。他说:“《国际日报》肩负着这个使命,我们要帮助印尼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国,我们要促进两国友好关系不断得到发展。”

关于我们』

《中国报道》杂志官方微信

新鲜 丰富 深度

微信号:china_report

官网:www.chinareports.org.cn

编辑:刘文婧(实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