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力于环境传播的泰国学者

 昵称71627124 2020-09-21

来自泰国的Sukanya不会忘记她在中国的留学经历,以及为什么会来到中国。六年前,带着对汉语的热爱以及对祖先故乡的好奇,她只身来到中国求学,这一呆就是六年。

这个夏天,Sukanya结束了她的留学生涯回到泰国,成为一名从事环保研究的学者。“获得博士学位奖学金和研究经费是一次有价值、有意义和富有成果的经历,这对于我目前从事的职业非常有帮助。”Sukanya告诉本刊记者,这次经历让她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媒体传播和文化,同时结识了更多学术专家和媒体从业者。

对中国印象深刻

2011年秋天,Sukanya第一次来到中国,这也是她第一次出国学习。

“大学本科期间,我选修了汉语课,那是我最早开始接触这门语言。”Sukanya说,“中国汉字的写作方式培养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能更集中注意力。那时,我希望有机会参观我祖先的故乡,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Sukanya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门前留影

一次偶然的机会,Sukanya被选为重点培养人才到中国深造。2011年,在中国—东盟学术合作与交流项目中,她获得了中国和东盟大学联盟提供的奖学金到中国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我既担心又兴奋。”她说,“来中国的第一个月过得非常艰难,不过适应之后,我感觉非常舒服,并且很享受在北京的学习和生活。”

“我对中国的印象是中国人的努力、勤奋、友好和乐于助人。特别是当我有了中国朋友以后,这种感觉更加明显。”Sukanya说,还有就是北京的交通管理,尤其是地铁和公共汽车,这对于不熟悉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不仅方便,而且价格合理。

实际上,给她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国在环境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以及行动。“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的做法非常实际,是基于非常明确的措施和政策。这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和参考。”Sukanya说,最经典有效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提倡骑自行车等。此外,中国政府和学者也一直在试图培养中国农村人口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她告诉本刊记者,中国政府启动国家气候变化适应计划,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引导,包括支持发展相关技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层面的行动,可以帮助中国、东盟和其他相关国家在绿色发展上进一步合作。”

除了获得奖学金,Sukanya还得到了由中国政府提供的各种研究经费,使得她能够在博士毕业后继续留在中国深造。而这一切得益于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交流合作的日益推进。据本刊记者了解,2016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目前,中国与东盟已建立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等平台,在文化、教育、环保、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双方人员往来频度和人文交流深度与日俱增。

以传播作为工具

“我对传播学的兴趣始于我的研究生期间,我希望能把传播当作一个工具,尽我所能地为社会带来帮助。”Sukanya告诉本刊记者,自己对环境传播的关注始于2009年8月。

那一年,她成为泰国玛希隆大学环境资源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而那里主要的研究方向都与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关。“那时我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峻,不是哪个国家,而是跨越边界的。我开始学习和思考如何运用传播让环境条件变得更好。”Sukanya解释说,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很多国家遭遇的洪涝和干旱都是由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因此,我决定去研究环境传播,并将其付诸实践。”

确实,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Sukanya一直致力于环保领域的研究和实践。2015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她获得了泰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T)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资助,以交流学者的身份在中国做调研,主题是中国和泰国的非政府组织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为我提供了一次与中国学者进行商讨合作研究计划的机会。”她说。


Sukanya在中国农村调研

这一次的参观访问,Sukanya收获颇丰。“在访问期间,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宣传和适应气候变化是重要的和具有挑战性的。”她说,适应气候变化是一个新问题,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并推动实践发展。同时,大家也分享和学习了中国和泰国在这方面的传播方法。很明显,这样的对比对学术和实践都有帮助。

在她看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在推动农村人口适应气候变化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去研究那些组织适应气候变化活动和交流的国际NGOs,比如乐施会、绿色和平组织等。通过研究这些组织,分析他们的传播策略,以便更有效地适应气候变化。

“由于泰国的社会背景,虽然国内各个部门也在全力推动这件事,但仍然处于探索过程。泰国可以从中国学习实现有效环境管理的路径。”Sukanya说。

做中国与东盟沟通的桥梁

事实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环境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2003年,中国与东盟签署“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2010年成立的“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环保合作的重要机制平台。

目前,在环保方面,中国与东盟最有代表性的合作是《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2016—2020)》。“根据这项合作,东盟和中国将推动学术和研究的发展,为环境管理创造新的知识和方法,以减少环境退化所带来的影响。”Sukanya说,此外,还要达到保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包括达到提高公众绿色发展意识的目标。

“据我所知,中国和泰国在环保领域也有一系列合作,包括国家政府部门和一些研究机构。”Sukanya告诉本刊记者,比如说国土资源部之间的生态村(2011—2013)合作、泰国和中国环境保护部在农村地区的垃圾管理合作等。

“由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跨国界的问题,环境关怀与问题的解决对于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非常重要。在环保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政府、媒体、学者,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普通公众。”她表示。

“信息传播方面,媒体在加强中国和东盟环境保护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合作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Sukanya说,中国和东盟的媒体应该合作,分享和学习彼此的信息、媒体技术、调查新闻报道、特别报道等,这可以帮助特定部门在实际行动中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关于我们』

《中国报道》杂志官方微信

新鲜 丰富 深度

微信号:china_report

官网:www.chinareports.org.cn

编辑:李浩君(实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