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苏记】湖州墨妙亭:集古画竹(下)

 真友书屋 2020-09-21
文同乃是四川梓州永泰人,其先祖乃是汉代有名的文翁,故人称文同为石室先生。元丰元年,朝廷任命文同为湖州知州,当时范缜、苏辙作诗文为文同送行。元丰二年正月,文同抱病赴湖州任,途经陈州时因病重而离世,故其并未到达过湖州,但他却因赴任湖州途中而亡,故后世仍称其为文湖州。

塔后牌坊


朝廷得到文同病逝的消息后,转命苏轼继任湖州知州,而文同乃是苏轼的表兄,苏轼曾跟他学习过画竹,当年文同有个堂号叫墨君堂,为此东坡作过一篇《墨君堂记》,东坡在此记中写道:

今与可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颂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余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

奇特的石柱

可见文同有君子之风,东坡最喜与这样的朋友相交,文同的离世令东坡大感悲伤,他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写道: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莲叶荷田田

此文乃是中国画竹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筼当谷乃是在陕西洋县,此地所产竹与他地不同,因其每一节比他处所产之竹长许多,东坡面对文同所画筼当谷之竹写下了此记,他在该记中首先描绘了竹的生长特性:“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而后他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接着东坡谈到了文同教他画竹之事:“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飞英塔

但是,文同并没有到达湖州,何以组建了湖州竹派,其实这种提法也是本自东坡,他在《题李公麟憩寂园》的诗中写道:

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前世画师今姓李,不妨还作辋川诗。

小亭

东坡明确地说他的画竹风格属于湖州派,后来明代僧人莲儒写了本《湖州竹派》的书,更加将这个概念确定了下来。该书以文同为湖州竹派鼻祖,同时也把苏轼列入此派之中,于是此事就成为了事实。但东坡的确对文同所画之竹推崇备至,比如他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中的第一首写道: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如今东坡在湖州的遗迹主要有墨妙亭以及飞英寺,后人为了纪念东坡两次填六客祠,为此而建造了六客堂,如今此堂也处在飞英公园旁。

霅溪馆


关于飞英寺的来由,《湖州名胜》一书中有写道:“20据志书记载,唐咸通年间(860年~872年)有僧名云皎,游历长安时,得僧伽大师(又名泗州大圣菩萨)所授‘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石塔始建于中和四年(884),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舍利石塔。后因称有神光显于绝顶,遂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于石塔之外增建木塔以罩护之,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塔里塔’。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现’之中二字为塔名,更名为飞英塔。上乘寺也因塔而易名为‘飞英寺’。”

文保牌

对于此寺后来的情况,该文中又简述道:“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塔遭雷击而焚于火,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石塔,至今石塔上刻有‘绍兴二十四年’等年代题记字样。外塔于南宋端平初(1234)‘葺而新之’。后历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缮。1929年,因年久失修,塔顶长期漏损而突然倒塌,内外塔均遭重砸,继而风雨侵蚀,塔身日趋残破,由于战事连连,湖州人只能望塔兴叹。”

但这里的确是东坡游览之地,元丰二年,苏轼到湖州任后,正赶上四月,于是他跟一些朋友前去观赏荷花。傍晚时分他们前去游览飞英寺,他在此寺内看到章惇在飞英寺所题之诗,于是他依韵和了两首,端午节时苏轼与秦观、祖无颇等人再一次前来飞英寺游览,于此写了首《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此诗中有如下字句: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看来东坡登上了飞英塔,得以遍览湖州全景,并且看到了远处的群山。

沿左路前行


以上这些都可看出东坡多次游览飞英寺,并且还登上了飞英塔。我在前几年曾在湖州找到了六客堂,但此次为了寻找东坡遗迹,借杭州讲座之机,再一次来到了湖州。

2020年8月9日,乘朋友之车来到飞英公园门前,此次的感受与上一次相反,上次前来赶上雨雪天气,江南的湿冷冻的我湿身发抖,而今日却是40度的高温。想起少年时老师一再教大家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飞英公园内,我完美地遵从了老师的教导。

飞英揽胜

本想快速走到公园内,然门口有一大家子人要忙着照全家福,见我过来,让我帮着拍照。拍照虽然简单,但这一家人一直在商讨是戴着口罩还是摘了口罩拍照,我耐心地等待着他们的商讨结果,总算达成一致后,拍下了这烈日下的一景。但也正因为拍照的等候,使我看到了门旁立着的一块道光十七年刊刻的重修飞英塔碑记,而上次却未看到此碑。

而今公园的匾额及其大门全部用红纸书写,看上去像新贴的春联,此物时间不久即会掉色,不知为何该公园有如何偏好。

韵海楼


进入公园,眼前即是高昂的飞英塔,公园免费,但是登塔要收费,故塔的门口有一位售票人员。可能是登塔人太少之故,此人站在旁边的立柱旁,两手以不同的节奏来拍塔前的廊柱。我不清楚他练的是什么功,但想到东坡曾登此塔,当年若有人在塔下拍廊柱,会不会让他感到振动。

沿着塔后之路向公园深处走去,在路两边又看到了巨大的柱础,可以想到当年公园内的飞英寺是何等之壮观。公园的正中有个面积不小的水塘,里面遍种荷花,想来东坡也曾在此赏荷。池塘的路旁立着几根造型奇特的石柱,介绍牌上称这叫龙凤石柱,乃明代遗物,原为湖州孔庙牌坊前的石柱,但石柱的造型像是被荷叶覆盖了顶端。

转到了右侧

我沿着水塘的左路前行,路侧的一组建筑名叫霅溪馆,对面临水建有一组仿古建筑,当年李常正是在霅溪边招待苏轼、张先等人。而今这里看不到溪流,但飞英塔的全国级文保牌却立在此馆门前,不知是否说明这里才是当年的碧澜堂,可惜我找不到介绍文字,无法印证自己的猜测。

沿着公园一路兜圈,路过飞英揽胜刻石,继续前行就是韵海楼,据说这是当年颜真卿组织写作班子编书之处。我上次来飞英公园,就是为了探访此楼。上次来时,韵海楼大门紧闭,今日依然。

保护起来的古碑


沿湖边路继续前行,终于找到了墨妙亭,其实该亭本不处在飞英公园内,余方德编著的《苏东坡与湖州》一书中称:“墨妙亭原在人民公园大门右侧,临同岑路及旧爱山小学的一隅。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载:‘墨妙亭在府治内,’其址位于旧府治北的逍遥堂东、清樾亭北。旧府治北隅于辛亥革命后辟为公园。此亭自北宋以来以富藏汉唐碑刻驰名海内。其中尤以东汉‘费氏三碑’《梁相费汛碑》《堂邑令费凤碑》《费凤别碑》、唐颜真卿书《石柱记碑》、《射堂记》等享名于世。1991年,墨妙亭移址重建于飞英公园。”

墨妙

介绍牌


其实早在元代时,墨妙亭内的古碑就已毁掉了,余方德在书中写道:“墨妙亭之古碑,毁于元兵入主之际。元后不通汉文,不知古碑的贵重,加以磨砺后铺路垫池底。”

墨妙亭

墨妙亭匾


对于历史遗迹如此践踏,读来真让人叹息,清康熙年间吴绮任湖州知州,他想重建墨妙亭,但却很难再搜集到那些古碑,他在《荆州亭》词序中写道:

余莅郡时,尽为乌有。一老吏云:“俱前人磨治为门内官道及池底之用。”余悬重赏购索,不得一字,并松雪所书“墨妙亭”额亦为前守易去。嗟乎,河山兴废,陵谷变迁,又何足慨!最可怜者,文字亦归灰劫耳,作《荆州亭》以吊之。

东坡与湖州介绍牌

墨妙亭记

墨妙亭内景


但是后来的当地文人还是重建了墨妙亭,王克文,余方德主编的《湖州名胜》一书中写道:“及至嘉庆间,县令赵季由偕友来寻墨妙亭时,已残败不堪,以致有‘青山依然在,古刻迹如扫,乃悟金石质,年寿犹不保’的浩叹。后于光绪末年由邑人陆心源(即海内著名藏书家‘皕宋楼’主)搜集境内所剩遗碑重建。民国17年(1928),郡人俞宗濂重建墨妙亭于吴兴公园内,亭为平屋五楹。陆树苍书亭额,内集元明清碑刻十块嵌壁间,亭外廊又有冯起震、冯可宾父子合写竹石二碑,且有明朱国祯、温体仁题跋。1957年,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墨妙亭为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被拆,许多石刻被毁,著名的冯可宾竹碑也被砸碎。1976年,在其遗址改建了茶室。”

赵孟頫所书碑

早在1962年,湖州籍名贤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就为墨妙亭题写了匾额,1983年,湖州籍书法家费新我再次提议要恢复墨妙亭。在多位名家的呼吁下,有关部门终于搜集了十几块旧碑,后来又找到了赵孟頫的《胡笳十八拍》石碑、《妙严寺碑》、智永的《千字文》等,找到了这些碑石,更有了重建的必要,《湖州名胜》中写道:“1996年兴建飞英公园。将墨妙亭易址重建于园东侧。选有元、明、清遗刻12方,新刻苏轼《墨妙亭记》、曾巩《墨妙亭》诗碑,亭旁有‘曲水流觞’与亭相映。”

疫情间的措施

如今的六客堂

眼前所见的墨妙亭是一座仿古的亭阁,亭旁有不长的碑廊,墙上嵌着一些新旧刻石,其中有苏轼所写《墨妙亭记》,但此石显然是后人补刻,字体也不是寻常所见的东坡体。只可惜这些刻石都用玻璃保护了起来,难以拍得清晰的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