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克尼画风景(附有霍克尼风景写生的视频)

 水里画外美术馆 2020-09-21

大卫·霍克尼是现今世界上最重要且最负盛名的艺术家之一。

在霍克尼的作品里,最根本的不是形式上的语言,而是艺术家的情绪,他对生活的态度 : 那种细致,那种超脱,那种不入主流,但又让主流不得不服的自信。对于霍克尼来说,艺术有着无限的可能性,生命继续,创造便不会停止。


霍克尼把大画布,裁剪成小而便携的画布,这样就可以自由携带到室外去。

霍克尼在洛杉矶,找到了一种崭新的观看和呈现世界的方式。他笔端辨识度极强的画面很容易让观众一眼难忘,不羁的色彩、感性的生活方式、享乐主义的图景。

这里为霍克尼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视觉灵感,数百幅标志性风景画在他家中,在他花园里诞生。

1981年在中国写生的大卫·霍克尼

他当然要和我们讲述中国,他1981年的《中国日记》之行,以及1986年如何与一幅在他看来伟大的中国画相遇。

霍克尼与中国有着的不解之缘,1981年霍克尼第一次访问中国,其后,这位艺术家在中国名声大噪,但令中国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在2015年,4月13日霍克尼在北大主讲“谈当代美感的建立”,

“一厅现场,两厅直播”的火爆场面让人瞠目结舌。4月18日,大卫·霍克尼的个展《春至》(David Hockney: The Arrival of Spring)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展览更是引爆艺术界的热点话题。

1986年,他在大都会博物馆东方馆看到《乾隆南巡图》时50岁,中国传统中是“知天命”的年纪。一年后,他和菲利普·哈斯(Philip Haas)合作拍摄了影片《与中国皇帝的大运河一日游,或曰表面即错觉而深度亦然》,他撰稿、导演,并出演了那个讲述者的角色。作为对《乾隆南巡图》的参照,霍克尼在影片中谈到了意大利18世纪画家卡纳莱托(Canaletto)的画作:《从西南眺望圣马可广场》。仍然是他在各种场合反复阐述的观点:“有人说意大利的绘画是从一个窗子向外看,但我要问:你在哪儿?你在屋子里面。中国风景画的视角要大得多,你可以走出去,在其中穿行,对我来说这是更好的想法。窗户是摄影,我认为现在是时候打破窗户了,我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我只对图片(picture)感兴趣。我认为真正有力量的是图像(image),而不是装置和行为。行为是现在时的,剧院是现在时的,但图像不一定是。”

霍克尼的作品很好看——他深受马蒂斯的影响,善于用色;也很好懂——无非就是生活里的家人朋友和衣食住行。在形式上,霍克尼的画面简洁明快,物象写实、精细,同时又有微妙的变形,在视觉上有着平面插画和广告海报的效果。当面对霍克尼笔下的人物、泳池、树木,我们很容易就能在一片看似平凡的景观中看到人与人、人与时代和自然之间的微妙情感。有一种亲密的感觉会隐藏在霍克尼的作品之中。

数十年中霍克尼绘画都吸取这种波普艺术的特点,又创造性地融入他的绘画之中。他的画写实中略带变形,既有精细的照相写实,又有变形夸张的拼合,那种人与存在,人与社会细微奥妙的变化深藏在他的作品之中,这一独特的形式被人们称为“霍克尼式”拼贴。

“月复一月经过那些以前的路,你会意识到,那里的土地是多么富有生气,作物一直在更换,土地的颜色、质地和感觉也一直在改变。还有天空,东西动得有多快,就有多生动。”

TheRoad to York through Siedmere.1997.

DoubleEast Yorkshire.1998.

GarrowbyHil, 1998.

 Hockney’s 9 Canvas Study of the Grand Canyon, 1998. Photograph: Richard Schmidt/Tate

NicholsCanyon 1980,Acrylic on canvas, 213.3 x 152.4 cm

“你看风景的照片会看腻,但是自然而美好的东西,永远不会让你看腻。”

David HockneyGarden with Blue Terrace 2015 Private Collection

《水边的大树》

2008年,他把自己的代表作之一《水边的大树》捐献给了泰特现代美术馆。


晚年的霍克尼喜欢画树,这些画作通常很大,有一些长达40英尺。

徐彬|夏天虚构的故事

徐彬|在绘画艺术里领悟生命内在的激情

徐彬水彩|夜声

徐彬:水彩花花世界

独家!徐晚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