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出来的秘密》(三十五):你在教育中,缺失了什么重要东西?

 启明灯 2020-09-21

何劲波老师:

上次说要把王阳明先生讲的《训蒙大意》,关于教育上的一些看法。我们把《训蒙大意》调到前面来,先来讲,如果这个讲完了,后面还有时间,我们再把其他的没讲的那几页课件再讲一下。

《训蒙大意》,训是说教训,蒙是说开蒙,一般这个蒙是指七岁以前的儿童,七岁八岁,因为七八岁是一个天癸嘛,一个生命周期。女士的生命周期是以七年为单位,男士的生命周期是以八年为单位。第一轮过来的就是七八岁,古时候的人呢,他们在教学上很有意思,咱们现在七八岁的小孩早就都上了各种班了。

去年(2018年)年初的春节,有一个新闻,南方的一个妈妈焦虑到什么程度呢?给她的孩子报了三个培训班,这个孩子只有两岁啊!拼命报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想法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她不知道啥是起跑线,她以为起跑线就是报个美术班、音乐班、英语班、奥数班,报个那班就是起跑线。其实起跑线是原生家庭的家教,孩子他爹妈是明白的,这孩子明白的几率就大大的增加了。爹妈是个不明白的,这就不好说了。所以古人其实很在乎孩子的教学,虽然很在乎,但是他不上头,他不像今天带着深深的焦虑,然后还以为自己早早的教育了。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呢,所谓“教育”这两个字,也不是我们今天以为的学个知识、学个技能。教是什么意思呢?“上所施,下所效。”这是《礼记》上讲的,什么意思呢?就是上边的人干啥,下面的人就学啥。上边的人爱占便宜,下边的人就自动爱占便宜。这是教。

那么这个“育”怎么讲呢?“育”叫“养子使作善也。”说我养个孩子吧,让这个孩子一直感觉好,一直有正能量,“养子使作善也”。你从这两句里头来看,你没有看到给他传授什么技能啊。你没有看到那个东西?换句话说,在古人教育的角度来讲,他并不认为传授知识、掌握科技什么这个东西是很重要的事情。他认为一个人能不能生活的很开心,能不能生活的很放松,一个人是不是很有能量,幸福指数是不是很高,这个是很关键的,所以你看“养子使作善也”这都是《礼记》里的。

那么谈到这个教育呢——在过去的人,他从上学(一般就是七八岁)一直到他成人(十五岁),就是第二个天癸。第一轮不是七八岁嘛,到第二个七八岁不是就十四五岁了。到了这个时候,这个阶段干嘛?这个阶段读书,读经典,所以你看古时候的小孩坐在私塾里边:子曰,之乎者也……干嘛呢?背书呢。背书干嘛呢?背书实际是他做的叫“存储”,他把经典存储到小孩的硬盘上,是干这个事呢。为什么呢?因为现代心理学表明:零到十三岁是孩子的记忆黄金时期,十三岁以后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动提升。这事老刺激了,自动提升,换句话说就是十三岁以前没学过数学,十三岁以后自己也会算算术了。叫逻辑思维能力自动提升。

你看今天很多家长干嘛呢?今天很多家长玩了命地补个奥数,趣味数学啊,都搞这类型的东西,结果这个阶段他并不是逻辑很发达的时候,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发育起来。这个阶段是存东西,结果该存的没有存上,好用的也没有用上,这就好比你非要逼青蛙去爬树一样,那个青蛙很努力,奋斗一生,最后也没有爬上,也是一只失败的青蛙,挺冤枉的一件事。

那么对于古人来讲零到七岁——实际上不叫零到七岁,叫一到七岁。为啥讲一到七岁?因为中国人岁数虚一岁。虚一岁虚到哪儿去了?虚到娘胎里去了。中国人算岁数是从入娘胎开始算岁数,外国人算岁数是出娘胎开始算岁数,为啥出娘胎算数?因为人家是独立的嘛,你在娘胎里还不独立,不算个人,出来了你就独立了,所以他讲究的是独立性。中国人不讲这个,中国人讲联系性,说你跟你妈共用一年的生命呢,所以你自动就知道孝!说虚一岁,你自己就孝了。所以你看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我们今天叫“逆反期”“叛逆期”从来没有发生过。

中国是使用文字记载年代最长的一个国家,在中国的历史上,几千年的文字记载,没有一例就是“逆反期”没有这种事件。你说中国人傻吗?中国人意识不到孩子不会逆反吗?不是的,中国人用一个“孝”字就把这个问题全解决了,讲链接,大家讲“亲”这个问题全解决了。外国人强调独立,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我是我,我妈是我妈,他强调这个独立性,这个独立性实际上就是一个小我。咱们现在学到这儿就知道了。强调小我就是你不要干涉我,那是你呀,这是我啊,你看逆反期就来了。其实你今天纵观历史,纵观中国文化,你看到很多东西令我们唏嘘不已。

过去一到七八岁的孩子,他在干嘛呢?他不是像现在报各种班,他就是去玩,爬墙、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都干的这些事情,就像咱们小时候一样,我这么大年纪的,你会看到我们那个童年太有意思了,特别值得回味。在九一年还是九四年的时候,读过叶圣陶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那我们看今天的孩子有童年嘛?今天的孩子弄一个水泥盒子,就像咱房子这么大的盒子,水泥做的,装进去,然后再弄几个塑料玩具,就把他的童年打发了。为什么咱们每一个人一到这个禅院“哇,挺好的!”你那个“挺好”是哪儿来的?叫接地气呀。它是活的,不是塑料的。你就觉得挺好,自动要接地气,人接不着地气就不行,所以古时候的小孩他就是满地跑,像咱们小时候都是满地跑,一会就不知道干啥去了,你跑到房上,大人还要训你一顿“下来!打你呀!”也就训一顿,也不知道这有多危险。现在的小孩,还没有过马路呢,家长就开始哆里哆嗦的“慢点慢点”你看一到放学,咱们小时候放学谁接啊,现在上学根本就不是孩子上学,全是家长上学了,乌央央的在门口,完了学校还得弄一堆家长志愿者戴一个袖带,指挥孩子们……还得弄这,真的是这样,唏嘘不已呀!

但是对于古人来讲,古代教育孩子,你说光是放到野地里面玩,好像也不太对劲,因为你光这么教叫“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论语》里面孔子讲的。文就是装饰,文的本意是“纹”,后来就成了简化字了,两层含义,一个文:文字,一个纹:纹样。就成两个字了。说你学这文化,你学个礼貌,这不都是在装饰自己的生命嘛,你装饰比本质质朴的那个东西,野生的那个东西装饰的过头了。那么这个“史”,历史的史。你就看这个小孩,戴个小眼镜,没生气,今天你能看到很多小孩背着双肩包,完了那眼镜好几圈,就两个眼睛瞪着的那种,都是那种缺乏生气的样子,不像本该孩子们都生龙活虎的样子。“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如果你野生的本质那部分东西太过了,不讲究了,质胜文了,不讲究这不就成了个野孩子了,那怎么办呢?“文质彬彬”文和质结合的恰到好处,“然后君子”这个孩子就长成了。

所以对于古代的孩子来讲,一方面把他放归大自然,让他去和自然接触,比方说小时候小孩,你看农村的小孩每天光屁股,穿开裆裤,坐在土地上,在那儿玩。现在城里面能见着吗?早早的就把裤裆给他缝上了,然后你看他往地上做,一把就拎起来了,然后就是“刚给你洗了衣服!”不让玩土。但是你看很多孩子脾胃功能不好,因为不玩土。所以这个挺有意思。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他除了要和大自然要做亲密接触,要去听虫子的声音,听刮风的声音,听白云飘过的声音,听阳光洒下的声音,他是生活在这个大自然里头的;同时他还要学习一些规则性的,基本的一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就叫“训蒙”。

学的这部分东西就叫训蒙,所以我们现在看的这一块叫做《训蒙大意》。王阳明先生他认为这个孩子的教育,应该关注的几个板块。


这儿讲“古之教者,教以人伦。”教学里面一个重要的板块“教以人伦”。

人伦是什么?

伦的意思是人际关系,人伦就是人和人的关系。那么人和人的关系用今天的说法叫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团队关系、社会关系等等等等,过去他不这么分,过去直接叫夫妇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君臣关系,有了君臣关系就有了社会关系了,叫朋友关系。他讲这五伦,五种人际关系。假如把这个五伦当做一个课题的话,讲完估计也得一两个小时,所以我们简单的了解下就行了。咱们这主要讲下《训蒙大意》,这儿稍微说下五伦关系。

五伦关系里面的第一伦叫“夫妇”,这个夫妇关系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什么呢?遵循的一个原则叫“有别”,夫妇有别。“别”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区别。说大家不一样,现在我们这闹不清,一上来脑袋一热就说“男女平等!”一平等就把那个平等理解成相等了,人家能做的事你也非要做,但男女平等不是那个意思,男女平等是强调不一样。所谓平等一定是强调不一样的,如果是把不一样去掉了,变成了都一样,那就变成相等了。所以这儿讲夫妇有别,那么这个别是别什么呢?我们讲“男人是天,女人是地”有这么个说法,“男人是天”不是说这个男人有多牛,这个男人多厉害,这个女人多龟孙子,不是这个意思,男人是做天的事,女人做地的事。

男人是天的事是干啥的?是他提供精神指标的这一部分东西,比如说你种地,什么刮风啦,下雨了,温度啦,这是天的事。养孩子也是,建设家庭也是,这个男人是能给妻子做精神表率的。古人叫“夫为妻纲”,纲是纲领嘛,我可以作为你的纲领,你就参考这我做就行了。三纲叫什么?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当父母的给孩子做个榜样,当丈夫的给妻子做个榜样,当领导的给下属做个榜样,这是三纲。今天看来很有道理的,可是我们曾经一度对那个文化有误解。这儿讲这个男人能给妻子做榜样,做什么样的榜样呢?做道德的榜样。

什么叫道德的榜样?有一个指标——五伦,五常,四维,八德。

这个男人守五伦,知道跟别人怎么处。然后五常,常是什么意思?常是永恒,永远,就是这个人一直有五种能量,五种德性,这五种德性叫什么呢?叫仁、义、礼、智、信。

礼是什么意思呢?礼不是礼貌,礼是恭敬,克制。所以礼后面老跟一个字叫“礼节”。节是啥意思?节就是竹筒子,竹筒中间长的那个横膜,竹子一节一节的,中间的那个东西叫节。礼节就是克制,以前讲过节就是过一段时间收收心,现在是我们一过节先放松放松,先狂欢狂欢,这叫过节了。已经把节过反了。

“智”就是是非之心。知道这个事情能做不能做,合适不合适。

“信”咱们讲了那个放羊娃的故事,他叫信德,他是能量,这叫五常。

四维是什么呢?礼、义、廉、耻。出处在哪儿呢?出处其实就在这儿“四维”。四维在《礼记》上讲: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不国。

就是礼、义、廉、耻是四根柱子,这四根柱子是支撑这个国家的,你可以想象这就像一个亭子一样,四根柱子,上面扣个盖,这一个房子就有了。说“四维不张”四根柱子不见了,四根柱子不起作用了,“国将不国”国家就没了。

然后他怎么讲呢?

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
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就是一根柱子如果倒了,那么这房子就歪了,倾斜了;两根柱子没了,这个房子就危险了;三根柱子没了,这房子就塌了;四根柱子没了,这房子连看也看不见了,找不到了,绝了。

倾可正也,危可安也,
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

说他要是没了,就再也没机会了。

所以经典上就给我们讲过这个四维是什么东西。那么礼义廉耻是什么呢?前面礼、义讲过了,廉是个啥东西?其实廉还是个良知。这里面礼义廉耻其实都是良知。

礼就是你自动对人的敬畏心,自动的,良知。

义是老太太摔倒了你自动要扶他,自动的那个心。

廉是你知道这个东西我不能拿我不能要,你自动就不要的那个心。

耻是什么意思?耻是一做这个事你就知道不对,这事我不能做,不能做的这个心就叫耻。举个例子,比如说红灯亮了,你还要过马路,你还要过马路叫无耻,没有羞耻的心。其实你过马路自动就觉得不合适,自动觉得不应该,可是你不应该还要过,这不就叫无耻吗?无耻不用多严重,就是你的耻那个心不知道了。为什么古人在谈到“耻”的时候,你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把“耻”放在最后边,为什么放在最后边?这个地方是个底线。

孟子讲“耻之于人大矣,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你要有这个耻的心,那就会往前走,你会努力,你会奋斗,你会朝着幸福越来越近了。你要是无耻,没有这个羞耻的心,那就直接堕落了,讲“失之则禽兽耳”你那个能量跟动物的能量是一样的,你体验的是动物一样的生活,所以说“失之则禽兽耳”。这是讲这个“礼义廉耻”。

这个地方讲一个男人如果懂这些东西,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他就能给家里人做榜样了,家里人就跟着学,自动跟着学。所以古人在谈到男人的时候还有一个词叫“立身行道”,立身就是自己能把握住自己了,行道是干嘛呢?行道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行道就是做德。把道行出来就成德了,就是这个人有德,这是男人的事情。

女人是干嘛呢?女人是具体的各种生活指标,具象指标,什么叫具象指标呢?就像这个女人脾气不好,全家脾气都不好;这个女人爱吃辣子,全家都爱吃辣子;这个女人爱占小便宜,全家都爱占小便宜。就是具体的指标有女士来影响的,这就叫女人是地。

在谈到女人是地的时候有一个词叫“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是干嘛的?就是你心量很大,心量大到能接受一切,不但能接受一切,还能把所有的逆境转化成我成长的动力。但是这个能容能化你仔细体会,所谓的能化实际上是你格物的功夫,你只有格物的时候才能化,你不格物的时候消化不动的。当时只是安慰安慰自己,过两天又火了,过一阵子又受不了了,只有格物才能化。所以你知道这个女人是格物致知的人啊,一直会做功课的,这叫厚德载物。

那么在谈到这个女士和男士之间关系的时候,讲了一个词叫“相(xiàng)夫教子”。过去“相夫教子”这个词都是拿来批判封建制度的,说“相夫教子”是迫害妇女的,但是你看“相夫教子”这个里面有迫害妇女吗?他让妇女干啥了,没说让干啥,那个“相夫”呀,这个词好多人不会念,好多人念成相(xiāng)夫教子,为啥念一声呢?你不知道啥意思。

相的意思是丞相,搁到这儿名词动用,就是辅佐丈夫。辅佐丈夫做买卖?辅佐丈夫挣钱?不是的,是辅佐他立身行道。为啥要辅佐他立身行道呢?因为他有时候立不住,什么叫立不住啊?打电话叫出来喝酒,说不去,老婆在家呢。三缺一,喝完酒打麻将。等会吧,我告诉她说加班呢。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女人出来帮他一下,相他一下他就立住了。我们从分工上来讲,男的更像皇帝,女人这个身份更像丞相,所以他是这么个关系 。

那么这儿讲“教子”,教子是干嘛?教子实际上就是女子作为母亲在行使教育的功能,我们一谈教育功能,往往脑海当中浮现四个字叫“言传身教”。“言传身教”作为教育的手段来讲是分成两个部分的,一个部分叫“言传”讲道理;一个部分叫“身教”做榜样。然后还讲一句话“身教大于言传”,做榜样比讲道理还重要。

但是今天你看所有的母亲全会讲道理,有几个会做榜样的?我有一次在幼儿园上课,下课时候有一个家长——

一个妈妈问我何老师,请教个问题,我们家孩子从幼儿园接回去,只要一回小区路过超市,一定要在超市里面消费,一定要买东西,天天买,不买都不行。她问我怎么办?

我说什么怎么办?

她说我应该怎么跟孩子说说,怎么劝孩子不买?

我说你孩子多大?

她说四岁。

我说四岁你怎么劝,四岁你跟他说啥呢。

她说那怎么办!

我说你不买就完了吗!

完了她还楞下哦,就是哦。

孩子为什么买?你的榜样样在前面呢,所以他就跟着买,你不买他没事了,其实很简单啊。我们讲教子实际上就是能给孩子做个榜样,今天经常听见女人们在一起聊天“现在的小孩真精啊,那么点大的小孩你都说不过他”,为啥那么点大的小孩你都会说不过他?因为你给他的全是言传,没有身教啊,所以他就成了个耍嘴的了。

父子的关系叫“父子有亲”。父子之间的联系他靠什么维系呢?靠的是爱来维系,亲是爱,靠的是爱的这个感觉来维系的。可是今天有种情况我们很常见啊,就是网上有个说法,网上这个话说的挺诙谐的,他说晚上十一二点楼道里传来妇女的咆哮声,你不要担心,这不是家暴,也不是遇上抢劫了,这孩子是一个妈妈在辅导孩子写作业而已。就这种场面,其实你看他说的挺滑稽的,可是你读完了心里面酸酸的,好像很多人家都是这样的,为什么呀?因为过去其实没有这种事,过去不会把作业带到家里让家长做,这个时候其实意味这家长的身份已经转换了。家长跟孩子之间靠爱,我爱你,你一说孩子,一说我爹,一说他,我就觉得可亲了,你看是不是这么说的?“我从小就跟我爹可亲了”他是这种表达。可是现在你身份变了,你身份还是父母,可是你的角色已经变成教练了“作业没写对,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怎么不会做!”这个不是父母的角色,这个是教练的角色。

严师慈父,角色不一样,所以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想让孩子写作业,你背后有一个代价就是要损伤亲情,这绝对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所以孟子精的不得了,孟子讲一句话子而教”这孩子咱们换着教,写作业的事你去做,爱孩子的事给我,我家孩子给你教,你家孩子给我教,就把这个问题有效的避免了。今年九月份吧,如果没有记错不是七月就是九月,反正暑假前后,中央出了一个政策,要求学校禁止给家长布置作业。看完很感慨,中央太体贴人了!真是的,很多家长是苦不堪言啊,那个代价太惨重了,可家长很无奈,就是你做也不对,不做也不对,不做损失一个孩子,做了损失亲情,损失个家庭,其实就是这样的,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易子而教”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多做一些亲情链接,这儿讲叫“父子有亲”。父子之间要这个亲的感觉,那么拆开讲就是父和子有亲。父慈子孝,父亲慈爱孩子,孩子孝亲父母。

然后再讲到兄弟,“兄弟有序”。序就是序列,假如你这个小孩没大没小的,这就是没了序列了,有大有小就是有序列。兄弟有序怎么理解呢?就是把兄弟这个字拆开,拆开你就会发现这个词叫“兄友弟恭”。谈到兄友弟恭就是“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友是什么意思呢?兄友是说当哥哥的要对弟弟行友爱之道。当然不光是弟弟,姐姐妹妹也是啊,姐夫小舅子也是,妯娌们之间也是,都是兄弟关系。“兄道友”当哥哥的那个道是友爱他,关心他;弟弟的道是什么?就是恭敬他,像长辈一样恭敬他。如果哥哥这样爱弟弟,弟弟这样恭敬哥哥,那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这个家庭就很和谐了。如果你不懂这个就要付出更高的代价了,这是今天的话题。

那么了凡先生在《训儿俗说》里面谈到五伦关系的时候,讲了很具体的一个办法,就是兄弟关系在于什么呢?在于走动

有没有发现小时候一个被窝里的,经常一起爬山,一起上墙,一起打架,打得头破血流,还丝毫不影响兄弟之间的阶级感情的,大了以后好像就渐渐疏远了。为什么呢?疏于走动啊,所以了凡先生给他个建议,建议平均每个月至少聚一次,大家坐在一起,不是为了吃饭,不是为了喝酒,主要是为了促进一下感情。而且“有过相规,有善相告”有什么不满意的就当面说。如果平时我们之间有什么误会都可以一杯酒搞定,一杯酒搞不定的就两杯,中国有这么好的文化。我后来读了《训儿俗说》以后,我觉得很妙,我们兄弟之间就经常在一块儿聚,平均一个月至少聚一次,最长一个月,有时一周、两周、三周、四周,在太原有一大帮子兄弟,我们时常在一起聚一聚,坐一坐,聊一聊,长辈们很欢喜,长辈们一看你们弟兄们感情挺好的,他就会很放心,他们觉得很幸福。所以你看“兄弟睦,孝在中。”

接下来讲君臣,君臣讲的是“君臣有义”,什么意思呢?如果把它拆开讲叫“君仁臣忠”。领导啊,要懂得爱他,要懂得关心他,那么作为下属呢,你要懂得支持他,忠,忠于职守。那么这个君仁是怎么个仁法呢?其实我也会经常听到他们做团队的,带团队的,很头疼,说现在的人,不知道咋的就叫对他们好,你说给他们发多少钱就叫好?再说你发的基数很大,看起来每个人没拿多少,实际上发出去的钱是一大堆啊,作为老板他也扛不住啊。不知道怎么才叫对他好。

其实很简单,古人讲了一句话“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干嘛呢?就是不管你是管理国家也好,干嘛也好,教育是先行。教育先行是干嘛呢?实际上他做的这件事是统一思想。可是你说统一思想,谁统一谁呢?当领导的统一员工吗?你说如果领导错了怎么办?这不是大家经常还讲一句话,同一件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说的对呢?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更简单,有句俗语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猜老人是谁啊?老人是街上耍宝剑的那个吗?广场舞,打太极的那个叫老人吗?这里的老人是古圣先贤!所以大家一起学习,讲白了说,就是大家共同学习传统文化,团队就建设起来了,因为学习传统文化,你内在的灵魂就得到修复了。天底下还有什么利益比这件事情更加重要吗?灵魂得到修复。所以团队很容易就建立起来了,这是讲君仁。

臣忠是干嘛?臣忠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是你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当年南联盟大使馆被美国人的导弹给炸了,那个时候江总理讲过一句话,那句话就特别有智慧,那句话叫什么?“立足本岗,富国强民”。说大家站在自己的位置把手头工作都干好,咱们国家就强盛了。实际上也是一样,一个团队每个人能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这个团队就好了,就是一个像样的团队,所谓臣忠就是立足本岗。

然后君臣再往上就是朋友,朋友之间讲了一个什么原则叫“朋友有信”。朋友是什么意思?所有打交道的都叫朋友。但是狭义上来讲叫“同门为朋,同道为友”,就是大家在一个法门里面学习就是朋友。那么实际上对于我们社会关系来讲,社会关系并不见得非得是一个法门,就是你所有打交道的人都叫朋友,四海之内皆兄弟。朋友有信呢,就是你和人打交道最基本的信德,你要把握好,这个就叫五伦。

下期预告
     《活出来的秘密》(三十六)  
阳明先生阐述《儿童教育大纲》
看完百感交集


本系列音频及文字由启明灯整理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