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静思之 2020-09-21
我们继续伊丽莎白·霍姆斯血检骗局的故事,之前这个故事已经写了5篇,这是第6篇。
欺骗与社会圈层文化相关

在伊丽莎白·霍姆斯希拉洛斯长达15年的血检骗局中,我们知道,在头两年开发微流体技术失败以后,霍姆斯一直在用替代方案支撑,从“点胶机器人”和对市面上已有检测设备的逆向工程发展来的解决方案,怎么说也和颠覆性创新搭不上边,但是伊丽莎白不愿意承认。

在这一点上,最起码瑞幸咖啡是诚实的,他们没说做咖啡的技术有什么了不起的创新。所以,伊丽莎白只能把这一切包裹在密不透风的外壳和严格的保密措施之下。我猜测此时伊丽莎白已经过了她的“诚信底线”,开始用谎言来支撑和宣扬她的梦想,当然,这个梦想和她的个人魅力确实迷倒了很多人。


根据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教授关于谎言的经验系数理论,人们一方面需要维护自己诚实正直的良好自我形象,另一方面人们又被作弊和谎言带来的利益所吸引。这两方面必然是冲突的,怎样平衡?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自我合理化是一个重要手段,例如,人们可以把作弊和谎言归于利他,比如做公益,尽管我在作弊或者欺骗,但是我的动机和目的是好的,借此平衡内心的冲突。

艾瑞里教授的实验证明,如果事前明确参与实验获得金钱是捐给公益事业,被试作弊程度会大幅上升。或者目的是帮助他人情况下,作弊程度也会明显上升。艾瑞里教授说:知道结果有利人时,人们就会作出欺骗行为,即使我们并不认识这个受益的人。这样看来,即使是利他主义也有阴暗的一面。

甚至在生理反应上,也就是人的无意识状态都证实了这一点,在上述实验中,艾瑞里教授将被试接入测谎仪。一旦作弊,紧张的情绪会影响血压心跳等身体指标,这往往是人主动意识难以控制的,所以一旦作弊或者撒谎,测谎仪上的曲线就会跳动。

但是如果作弊获得好处是捐给公益组织的,居然测谎仪上的曲线不再跳动了。换句话说,在为公益目的撒谎的时候,人们的内心是平静的,我们很好地通过自我合理化解决了撒谎导致的内心冲突。正如揭露希拉洛斯骗局的卡雷鲁所说:所有人都相信,伊丽莎白真诚地信仰一个愿景,相信她的行为是在帮助人们。


除了伟大善良理想带来的自我陶醉,另外一个和自我合理化有关的就是环境。艾瑞里教授指出,欺骗具有传染性,特别是在“群内”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所谓群内,是指某一个互相认同的社会圈层,因为互相认同,欺骗行为也更容易被合理化与模仿。

艾瑞里教授认为,当作弊者是我们所在社会群体的成员时,我们会感觉作弊是可以接受的。但当这个作弊的人不属于自己的社会群体时,我们很难为自身的不良行为找到合理的借口,且自身的道德感让我们更想把自己和那些不道德的外人区分开。

(群内)其他人在我们定义包括欺骗在内自身行为是否可接受是关键的,只要看到自己所属社会群体中某人的行为跨越了这个范围,我们就很可能会重新调节自己的道德标准,把别人的行为看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如果这个人恰巧是有权力的人,比如父母、老板、老师或其他我们尊重的人,那么我们将其看成榜样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硅谷创业文化的阴暗角落

HBO纪录片《滴血成金》描述了伊丽莎白所处的硅谷文化的一个侧面:“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怎样翻译成中文?在《坏血》一书中翻译成“演久成真”,我觉着还是英文原文意蕴深刻。

在假装的过程中,你可以给投资者讲述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形成自己的一套逻辑链闭环的说辞,先吹嘘你的想法,再通过吸引资本和人才的方式努力在现实中追赶你的目标,直到你实现了它。

如果在资金烧完前,你做出了成果,也许就成为一种“传奇式的成功”。例如,埃隆·马斯克的火箭与特斯拉都做到了。顺便说一句在《坏血》一书结尾,卡雷鲁对于马斯克的特斯拉是深深地不以为然,那是2018年。

这其实也不是硅谷独创发明,在中国资本圈早就有这样的玩法,将这种老板戏称矿工,就像挖金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挖下去,再搞钱把巷道支撑起来,两种结果,一种不幸被埋里面,另一种成为大英雄。
祖师爷爱迪生


HBO纪录片《滴血成金》中说,爱迪生可能是“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最早的鼻祖。在爱迪生之前,人类研究电灯泡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始终也没有成功。爱迪生是第一个在报纸上登出文章大肆宣扬自己发明了白炽灯泡的人。
电影中说,爱迪生最大的发明其实是他自己。实际上,离他最终解决灯丝能够长时间不融化这个难点之前,还有很长路要走。也就是说,爱迪生在宣称自己已经发明了白炽灯泡的那个时间点上是夸大其词的。

在拿到投资人的钱后,他又花了4年的时间做各种实验,经历无数失败,就在山穷水尽之时,终于make it,解决了问题,做出耐用的灯泡,成为全世界人都知道的爱迪生。

有趣的是,在尝试微流体技术创新失败,不得以改装点胶机器人和逆向工程现有检测设备而拼凑出的第一代设备原型,伊丽莎白将其命名为“爱迪生”。

大家一起唱

在辉煌时刻,伊丽莎白除了乔布斯,爱迪生一直是她的榜样。她圆睁着蓝色大眼睛用她令人惊讶的男中音对着观众缓缓说出爱迪生的名言:“我并没有失败过一万次,只是成功地发现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最终在一万零一次获得成功。”我真心觉着比何老师的后浪煽情多了。

在硅谷,社会环境甚至风险投资家也对“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正如艾瑞里教授所言:科技创新与惊天骗局只有一步之遥。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偶然性,正如科学的突破一样。

例如,因发现宇宙背景微波辐射而获得1978年诺贝尔奖的罗伯特·威尔逊和阿诺·彭齐亚斯,他们的发现是我们现在都熟悉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础。当时两位物理学家在研究宇宙辐射时,发现他们的信号总有类似静电的噪声,他们很长时间都认为这是鸽子在天线上拉屎造成的,在不断清理鸽子粪的过程中,他们偶然发现,这种背景噪声始终存在,最终确认这是宇宙的背景辐射。


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是这些科技新贵们的座右铭,标新立异敢于挑战不可能才是成功者的标志。成功者万里挑一衣锦还乡,失败者白骨累累荒野落寞。对于投资者而言,试图在事前预测创新科技企业充满偶然的未来是非常困难的。

在现实中,即使投资组合中100家企业中99家企业都最终倒闭,只要抓住一家独角兽也许就可能覆盖全部成本甚至大赚。因而对于风险投资而言,他们鼓励创业家们定下更加宏伟、更加野心的目标,明里暗里也纵容他们fake it,也许后面就能make it。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伊丽莎白和希拉洛斯可以在15年里面始终将其技术保持于高度保密的状态,搞的神秘兮兮的,居然投了那么多钱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都会同意。
身边有奸臣

除了环境,在艾瑞里教授的理论中,群内人,特别是榜样人物的行为道德准则,对于人们形成什么是可接受的行为范围有着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撒谎者的行为影响周围人的诚信底线。

在伊丽莎白·霍姆斯15年的创业生涯中,有一个人可能对于她形成非常高撒谎经验系数有着直接影响,拉米什·桑尼·巴尔瓦尼。2009年桑尼正式加入希拉洛斯公司成为公司二把手。
这是个比伊丽莎白大二十岁的巴基斯坦裔矮胖男人,从纪录片和书中众人的描述中可以发现,桑尼是个令人讨厌的家伙,一副粗野、无品的暴发户派头,在希拉洛斯管理上,他也可以说是那种愚蠢、小心眼、蛮横坏老板的典型,一个开着兰博坚尼的恶棍,似乎所有员工都不喜欢他,这倒是与伊丽莎白令人着迷的魅力相映成趣。

上世纪八十年代,桑尼来到美国上大学,后来在莲花、微软等公司做程序员。在上世纪末的网络泡沫中,桑尼作为CTO的一家公司奇迹般的以2.32亿美元卖了该领域刚上市的龙头公司商业一号。桑尼分得了4000万美元,要知道,这家卖了2.33亿美元的公司还只有3家客户在测试他们的软件,尚未取得任何收入。


五个月后,互联网破灭,股票市场崩盘,商业一号最终破产。桑尼可以说是硅谷文化中“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完美成功者。而且在拿到4000万美元后,桑尼还委托中介机构伪造材料试图避税,后来被国税局查出后来罚款和解了事。

尽管从正式记录上看,桑尼是2009年才加入希拉洛斯公司。实际上,早在伊丽莎白19岁时一次中国实习之旅中就结识了桑尼,是的中国,伊丽莎白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随后,一直保持秘密情侣关系,伊丽莎白早就搬进了桑尼在硅谷的大房子里。不过,在这事上,伊丽莎白一直对极其信任她的董事会老男人们撒谎,说自己单身,甚至让他们觉着她是没有时间谈恋爱,这些董事还试图帮她介绍。

到了2009年,希拉洛斯公司钱烧完了,靠桑尼担保借款1000万美元才渡过难关,此时,桑尼正式出现在希拉洛斯,成为公司第二号人物,“老鹰二号”。

从伊丽莎白这段历史上看,桑尼最终make it的现身说法,以及桑尼本身不诚实的言行似乎对后来霍姆斯持续谎言的形成有着示范的作用。按照艾瑞里教授的理论,群内人的榜样可以使不诚实行为的诚信底线大大降低了。
谁是坏人?

希拉洛斯骗局败露后,也有言论认为,伊丽莎白是被周围这些坏人,特别是桑尼所欺骗。不过,骗局曝光后,伊丽莎白很快解雇了桑尼,将他作为替罪羊扔了出来,两人也分手了。

不过《坏血》的作者卡雷鲁认为,各种事实证明,如果真有什么操控者的话,那就是霍姆斯自己,是她将这些人一个个玩弄于掌股之上。

王小波说:社会中有两种人,一种编写社会的脚本,另外一种去演出这些脚本。

显然,伊丽莎白是那个写剧本的人,也是当仁不让的主演。


教授新书上架:

如果需购买饶教授签字版请微信联系教授,教授微信号:raojiaoshou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