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人无论多理智,就是无法拒绝他人的控制?

 激扬文字 2020-09-21

看了一部经典电影《消失的爱人》。
  
讲的是:结婚五周年纪念日的早上,尼克·邓恩来到妹妹玛戈的酒吧,咒骂抱怨那个曾经彼此恩爱缠绵的妻子艾米以及全然看不见希望的婚姻。当他返回家中时, 却发现客厅留下了暴行的痕迹,而妻子竟不见了踪影。探员接到报案后赶来调查,而现场留下的种种蛛丝马迹似乎昭示着这并非是一件寻常的失踪案,其背后或许隐藏着裂变于夫妻之情的谋杀罪行。艾米的失踪通过媒体大肆渲染和妄加揣测很快闻名全国,品行不端的尼克被推上风口浪尖,至今不见踪影的爱人对他进行无情审判,你侬我侬的甜言蜜语早已化作以血洗血的复仇与折磨…… (来自豆瓣)

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尼克只是从喜欢艾米到爱艾米到希望逃离艾米。接下来看我觉得尼克是凶手,虽然我惊讶的是这样一个行动缓慢、轻声轻语的人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

尼克和艾米随着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久,尼克对于艾米没有了当初的新鲜感,尼克的出轨让艾米缺乏安全感,让艾米想要控制尼克,但越控制,尼克越觉得恐怖越想逃离,艾米想剥夺尼克正常的社交,而事与愿违的时候,艾米就使用假装受害者的方式,来让尼克感到内疚和罪恶,在心理上控制尼克。看起来好像是尼克伤害了艾米,实际上尼克才是受害者。这场控制的恶性循环里,没有人是赢家。

贯穿整个电影的那本假笔记里,艾米写道:“他总是虐待我”。然而尼克尽管变心但还是有责任感存在的,没有虐待过艾米,只是在艾米自己消失的时候感慨了一句“是她自己消失的”。可在艾米看来,只要是没有按照她想的来就是在虐待。

尼克所做的一切也还在人类逻辑之中,但艾米做的事就非人类、出乎意料了。

艾米越是想要抓住爱,越是进入了以爱为名的操控游戏。

在影片快结尾,艾米出现了,说出了消失案的真相,是自己制造的伪造谋杀,目的就是为了让不爱自己的尼克进监狱。

可是尼克却在寻找消失的艾米节目中说:确实爱过,但那是以前,后来因为经济问题我们吵架,甚至在她消失的时候,我感到释怀,虽然我有错,但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无论如何她是我妻子,我希望她能回家,我爱她。

艾米没能如愿让背叛自己的尼克受到惩罚,可是却听到尼克说出了自己想听的话,于是艾米改变了注意,回到尼克身边。当听到回家吧这三个字的时候,艾米眼里闪起了光,好像得到了可乘之机,好继续控制和利用。于是艾米又如出一辙地伪造了一场案件,杀了一个帮错她爱错她的人,编造满身是血的谎言借此回到尼克身边。

这件事平静下来后,艾米又用孩子来逼尼克结婚,并说了如果离开的后果,利用尼克的责任心,来寻求安全感,尼克虽然能够察觉,也想逃离,但控制的阴影面积太大,甚至控制于无形。所以,尼克还是没有逃离。那最后尼克怎么说的呢?“我需要帮她养孩子”。

电影中一些艾米的细节也令人觉得不舒服,就拿在别人杯子里吐唾沫来说,艾米不喜欢直接表达,用恨来体现自我存在,用控制来获得安全感。

回想,艾米对尼克说过“我永远不会伤害你,永远”。艾米一些做法确实让旁观者看不到伤害,却杀人于无形,是更可怕的精神伤害——控制
 

台湾的电影把《Gone girl》直接翻译成《控制》,然而有个更贴切的词叫“情感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

最早提出这一词汇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

情感勒索的定义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爱是相互的,会让你感觉温暖,但“情感勒索”则不然,情感勒索披着爱的外衣,忽视你的感受,进行利用和控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会让你感觉窒息。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让我们觉得:“为什么我总是没法表明自己的立场,也没法坚定自己的立场?”为什么有些人就是能在情感上轻易地控制我们,让我们觉得挫败感油然而生?

要拨开这重重迷雾,看清勒索者强加给我们的一切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来想想那些对你意义重大的人,你们的关系中是否出现过以下现象?

● 如果你不照着做,他们便威胁要让你日子难过。如果你不顺从,他们便威胁要断绝往来。如果不照着他们的意思去做,他们会直接告诉你或暗示你,他们觉得被忽视了,感到沮丧或深受伤害。

● 不论你付出多少,他们总是要求更多。

● 他们通常都假设你一定会让步。

● 常常漠视或看轻你的感受和需求。

● 对你做了许多承诺,却常食言而肥。

● 当你不让步时,他们就会说你是自私、邪恶、贪婪、没心肝的人。

● 当你承诺要让步时,不管你说什么他们都会答应。如果你绝不退让,他们就马上翻脸。

● 将金钱当作逼你让步的利器。

只要以上任何一项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已经受到情感勒索的折磨了。

《消失的爱人》中,艾米利用尼克正常人的责任心和罪恶感绑架男主,来加以控制,反说自己是受害者,把所有的罪恶推给男主,要求男主一再退让。可男主即使感觉到被压抑的痛苦,还是选择继续和女主生活,长期所处的绝望环境让男主陷入其中无法跳出。

为什么有些人无论多明白,就是无法抗拒他人的控制?而其他人却能轻易地抗拒?

答案也许在于我们的“情绪键”,它们隐藏着丰富情绪,是我们的软肋。储存在情绪键里的一些记忆可能让我们隐隐作痛,当生活中某件事情勾起某些被长期掩盖的记忆时,能够激起凌驾于思考与逻辑之上的反应,正是我们的软肋为情感勒索者提供了途径,用情感勒索的方式按下我们的情绪键。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情感勒索、勒索者的心理及类型,受害者特质,还有如何解决。

什么是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为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会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勒索我们,我们如果不照它们的要求去做,就有苦头吃了。

几乎在每段人际关系中,让人苦恼的互动情况都常常是造成双方摩擦的主要原因,但是很少有人能仔细分辨并了解它们。这种一方意欲掌控的状况,常被理解为“沟通不良”。

我们会告诉自己:“我靠感觉,而他则靠理智行动。”或是“她只是想法和我不同罢了。”但事实上,摩擦的根源并不只是沟通方式不同,而是一方希望凡事都按自己的方式来,却因此牺牲了另一方的利益。这可不是单纯的沟通不良而已,而是双方的较劲。

福沃德认为,情感勒索的危害性并不在于受害者实际上答应了勒索者的什么要求,而是在于受害者自我完整性的损失。

情感勒索者的心理及类型

“别离开我,不然我会…”

“你是唯一能帮我的人…”

“不听我的话就滚”

“如果你回去工作,我们就一刀两段”


看似相同的情感勒索行为其实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属于“施暴者”的人,他们总能清楚地让我们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并告诉忤逆他们的后果,对积极施暴者来说只要我们一不顺从,他们立刻怒发冲冠,对消极施暴者来说他们会沉默以对,把我们放进充满压迫和紧张的压力锅中。

第二类属于“自虐者”的人,他们将所有威胁内化,强调如果不让步,自己会做出某些举动。如“你敢离开我,我就自杀”。

第三类属于“悲情者”的人,他们在使别人产生罪恶感这方面颇有技巧。悲情者通常会让别人察觉他们的痛苦,使用无声的抗议手段,目的就是让我们让步。

第四类属于“引诱者”的人,是四种情感勒索者中最不易被察觉的,他们先会给我们发出可望而不可及的正面信息,如果我们不顺从就什么也拿不到,尽管如此达成目标的机会微乎其微,他们给的物质条件还是引诱着我们勇敢向前。

每种类型的情感勒索者都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在表达要求、压力、威胁和负面评价方面当然也有迥异的表达方式,这使我们很难辨别出情感勒索,他们的行为仿佛笼罩在一层浓雾当中。


情感勒索者讨厌输,他们习惯把“结果无所谓,重要的是过程”这句老话改成“过程不重要,能赢就行”。

受害者特质

一个巴掌拍不响,受害者面对压力的方式也会为情感勒索者塑造出一种完美的环境:

  • 过度需要别人认可

  • 常常有挫败感,心生怨恨

  • 如果不答应别人的要求就会有罪恶感,觉得自己是个坏人

  • 不计代价维护和平

  • 容易为他人负过多责任

  • 频繁质疑自我

当面对感情受害者施加的压力时,这样往往是在培养感情勒索者:

  • 道歉

  • 试图和对方讲道理

  • 争吵

  • 哀求

  • 提出让步,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如何解决

面对情感勒索时,如何应对才是正确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训练学会摆脱情感勒索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摆正立场,坚定信心。


第一步,把“我受不了”改为“我受得了”

第二步,把“我会告诉自己,我的想法是错的”改为“我要得到我想要的,即使会激怒情感勒索者也在所不惜”;把“我会告诉自己,就是现在妥协一下而已,之后我会强硬起来的”改为“我会坚持我的立场,而且现在就会表达我的意见”;把“我会取悦别人,却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改为“我和别人一样,做的事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我也很清楚我要的是什么“。

第三步,SOS法,指的是在应对勒索过程中的三步骤:停下(Stop)、观察(Observe)、谋划(Stratgize)

一旦你不再担心害怕,不再被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牵着鼻子走,你就会知道自己面前其实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你可以自主选择要跟谁走得更近,还有你真正想把自己的时间、热情和能量用在哪里。

当你能冲破迷雾,拒绝情绪虐待,那种生活恢复正常的美好感觉就会回来了。从前占据你心中的困窘与自责,也就将被一种自信与自尊的全新感受取代。

由于篇幅有限,想要了解更多勒索者的手段以及应对方法,可以阅读福沃德博士的《情感勒索》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