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肝熄风汤证病机、汤证脉症、汤证诊断要点

 ZHWSHY 2020-09-21

镇肝熄风汤证

【渊源】 《医学衷中参西录》。

【病机】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

【汤证脉症】

主症:头目眩晕,脑中热痛,目胀耳鸣,面色如醉。副症:心中烦热,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呈歪斜;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

舌脉: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长有力。

【汤证诊断要点】

1.具备主症。

2.主症合任何一组副症,加典型舌脉。

【禁,忌】

1.风邪上犯头目所致之头痛、眩晕者不宜用。

2.风邪挟痰阻于头面经络,引起口眼歪斜者不宜用。

3.风与痰湿、瘀血阻络,引起手足麻木、屈伸不利者不宜用。

【汤证辨疑】

1.天麻钩藤饮证:本方证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与镇肝熄风汤证均有头痛、眩晕。但前者为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除上症外,尚见失眠;后者无失眠,其目胀耳鸣、面色如醉,或肢体渐觉不利、口角渐呈歪斜,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又为前者所不具,且头痛、眩晕之症较前者为甚,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引起。2.六味地黄汤证:本汤证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与镇肝熄风汤证均有眩晕耳鸣。但前者为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除上症外,尚见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小儿囟门不合之症,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后者无以上诸症,却有脑中热痛、目胀、面色如醉,或口眼喝斜、肢体不遂,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等表现,乃由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引起。前者脉细数,后者脉弦长有力,亦可供辨别。另外,尚有左归丸证、大补阴丸证及二至丸证之病机和临床表现与六味地黄汤证大同小异,惟程度轻重不一,各有所重,故与镇肝熄风汤证之辨疑,不再列述,可参考本条以识别。

3.阿胶鸡子黄汤证:本汤证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与镇肝熄风汤证均可见头目眩晕。但前者系邪热久羁,热灼阴血,虚风内动所为,其头目眩晕只为副症,而筋脉拘急、手足瘦疯才为其主症;后者无上述症状,其头目眩晕为该汤证之主症,此外,尚见脑中热痛、目胀耳鸣、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时常噫气,或口眼歪斜、肢体不遂等,乃由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引起。前者舌绛苔少,脉象细数,后者脉弦长有力,亦可资辨识。

【临床应用】

1.本方为肝阳上亢、气血逆乱而设,临证运用时以汤证诊断要点为依据。若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如两尺脉虚者,加熟地、山萸肉;如便溏者减代赭石,加山药;若头脑热痛较剧,目胀明显者,加夏枯草、钩藤、菊花;若血压持续不降者,加珍珠母、槐米、益母草、泽光。

2.现代常以本方加减治疗高血压病、脑卒中、癫痫小发作、癔病性晕厥、神经官能症等证属阴虚阳亢、气血逆乱者。

【汤方组成】怀牛膝一两,生赭石(轧细)一两,生龙骨(捣碎)五钱,生牡蛎(捣碎)五钱,生龟板(捣碎)五钱,生杭芍五钱,玄参五钱,天冬五钱,川楝子(捣碎)二钱,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甘草钱半。

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