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分钟中医医案 | 头晕之肝阳上亢

 旷世奇药 2019-07-18

不久前小湛医生通过一则阳虚头晕医案略谈了头晕/眩晕的中医认识,其余证型尚未记录医案。今天到社区医院帮扶义诊,刚好有一肝阳上亢头晕患者复诊,其表现十分典型,特录之以飨诸君。

简要病史:患者王某,男,69岁,因「头晕1月」于2019-07-03就诊。

有「2型糖尿病」病史。

刻诊:患者面色有神,语声有力,昏沉、头重,呈持续性,活动颈部(如后仰、双侧转头)时加重,无视物旋转,无耳鸣,恶心呕吐,无自发眼震及凝视眼震,伴睡眠不佳,全身乏力,每日右肋下疼痛,口干喜冷饮,易出汗,大便干结,食欲可,舌质红,苔黄腻,舌中根部尤著,脉滑数。

西医诊断:因未做相关检查,不明确。

中医诊断:头晕 肝阳上亢。

中医处方:镇肝熄风汤化裁,7剂。

具体处方如下:

具体处方,患者家属手机拍摄

服药后反馈:患者2019-07-17来社区医院复诊,告知服药4剂后头晕已消失,右肋下疼痛亦轻,精神状态好转,患者自感症状已几乎消除,故剩余3剂中药未再继续服用。今复诊时仍有遇热出汗较多,遂予当归六黄汤+桑叶、山茱萸、石膏5剂调理,嘱随诊。

按语:《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语,故肝风上扰、肝阳上亢为头晕/眩晕常见之病机,但须注意,此十九条中「诸……皆……」格式乃是作「多数」解,不宜作「凡是、全部、都是」解。

然而临床上头晕/眩晕病例宜从肝风、肝阳论治者确实不在少数。本案患者无论从表现、舌脉上看均可判断为肝阳头晕。

「镇肝熄风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由其另一个名方「建瓴汤」变化而来,原是用于类中风证,典型表现为「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

作为清末民初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张锡纯将类中风称作「脑充血」,镇肝熄风汤为此症之屡试屡效方。

对于肝阳头晕,时医多用「天麻钩藤饮」,亦颇合病机,但其重镇、柔肝之力皆逊于镇肝熄风汤,小湛医生认为,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阳上亢者非用雷霆手段不能镇强敌以建功。

镇肝熄风汤方中的代赭石、麦芽、茵陈三味共奏镇肝、柔肝之效,乃刚柔并用之法。张锡纯对此三味药运用甚有心得,独具特色。

凡猛烈沉重之方,皆可“减其制”以适于轻症,此乃变通之法,不必拘泥,本案以柴胡代麦芽,又加菖蒲、远志、百合、菊花者,亦是随证治之以清通安神。

喻嘉言《寓意草》中说「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

无独有偶,郑钦安《医理真传》序中亦道「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

小湛医生倒认为,阴阳看对了,辨证对了,大方向不会错,但选方用药也至关重要,否则,中医最终会堕落成空谈理论的虚架子,不能落到实处。

当然,对一个中医来说,学习辨证确实比学习汤头本草要困难得多。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