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美术简史4——隋唐绘画艺术

 一周图书馆qqzy 2020-09-21

第四章  隋唐绘画艺术

一、道释画

(一)阎立本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

《步辇图》

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政治联姻事件。

刻画了高原民族的外貌特色,使者睿智、谦和,唐太宗谦知雄才大略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

用笔上劲健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步辇图》

《历代帝王图》

揭示出内一个帝王不同的心态,气质特征。如:司马炎的宏图大略;陈文帝美姿容,有才识的性格。作品有别于人物创作类型化的技法,使肖像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历代帝王图》

(二)尉迟乙僧(西域画风)

1.擅长画佛家外国人物,“外国鬼神骑行怪异貌,中华罕见。”

2.铁线描,用笔劲紧,设色侧重熏染“如堆起绢素”,对唐代吸收西域于阗画风有很大影响,为唐代画家追求更为成熟的绘画语言和技巧表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吴道子——“画圣”

在创作成就主要表现宗教绘画,画地狱相尤为著称,有着熟练的绘画技巧,曾凭记忆一日之内绘制嘉陵江三百余里的壁画,绘丈余人物可从任何部位画起,同样准确动人。

艺术成就:

1.早年擅长工细的密体

行笔差细,如铜线萦盘,施以重彩,人物虽小,而有宏大放纵之态。

2.晚年擅长豪放的疏体

“离披其点画,脱落其凡俗”,用色“浅染暈成,敷色简淡”,也有用白描。

线条“磊落逸势”“笔力劲弩”,故称“莼菜条”,在线条的运用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一向富有运动感、节奏感。

3.吴家样

吴道子创立了独特的宗教图像样式,被称为“吴家样”,是“张家样”后更成熟的佛教画样式,评论家以“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形容与曹家样的区别。吴氏风格被称为“吴装”。

4.手诀传授

将自己绘画的经验整理成“手诀”,训练弟子,著名的弟子有王耐儿,张爱儿,卢楞伽等。

二、仕女画

仕女画在初唐已受重视,水平较高。如《仕女乐舞屏风》,仕女画以张萱、周昉最为著名。

(一)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画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场景,对表现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富有概括意义。

《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

分不同的情节表现了从事制练劳动的妇女,分别描绘捣练、缝制、络线、拉直、熨平等场景。在表现几组人人时,相互之间的联系生动自然,如扯绢者身体微微后倾,熨平者小心熨平,仪态娴静;扇火的女孩畏热而回首;一小女孩钻在练下仰首而望……表现地生动诱人。

《捣练图》

(二)周昉

善于描绘唐代宫廷人物的生活景像。代表作有《明皇骑从图》《杨妃出浴图》《游春仕女图》等。

《挥扇仕女图》

挥扇仕女图

此长卷描绘了宫中嫔妃生活的哀怨,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特征。全图分为十三个人物,分独坐、抚琴、对镜、刺绣、倚桐等几组。其中“对镜”一节,画的是懒于梳妆,对镜而立,充满愁怨和疑惑的嫔妃,表现“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的宫怨。

三、山水画——初唐时成为独立的画科

(一)展子虔   青绿山水的开端人

《游春图》

构图以俯瞰式,山岗重叠。河水平远,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设色浓丽,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无皴法。树木用粉点染,显示了山水画正由六朝萌芽状态走向成熟的过程。给后世深远的影响,开启了青绿山水的端绪。

《游春图》

(二)李思训

使青绿山水有所继承和发展。代表作有《江帆楼阁图》。

(三)李昭道  李思训之子

《明皇幸蜀图》

表现了安史之乱中,唐明皇避难入蜀的历史场景。用笔、设色稍变其分,而妙又过之。他在表现马队“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前状”的细节描写,给人强烈的历史悲痛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明皇幸蜀图》

(四)王维

首先使用“破墨法”,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张璪

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摹写自然山水的同时,要表达人物主观感情。

四、花鸟畜兽画——初唐时独立成科

1.         尉迟乙僧、康萨陀,皆擅花鸟。

2.         薛稷,擅长画鹤。

3.         边鸾,擅长画鸟。

4.         王公淑墓中的壁画《牡丹芦雁图》,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独立的花鸟画。

5.         五代时,黄荃的宫廷画风与徐熙的民间画风形成了两大分野。人称为“黄荃富贵,徐熙野逸”。

五、鞍马画

该时代,鞍马画受到重视,庞大的出行、畋猎场景,成为人物画中不可缺少的题材。

1.         曹霸

人称“曹将军”,善于画马,杜甫誉其为“一洗凡马万古空”。

2.         韩幹

善画马,坚持写实主义,称“陛下内厩马,皆臣之师。”有《牧马图》传世。

3.         韩滉

善画牛。有《五牛图》,与戴嵩同以画牛驰誉。

《五牛图》

六、画论

该时期体例赅备,史论兼善的画学体系确立。

(一)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

是现存最早的绘画著录。记录了画家姓名、作品名、题识、印记、来源、本别等,形成绘画著录体,开创了绘画史料学的先例。

(二)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现存最早一部绘画断代史。按“神、妙、能、逸”四品记述唐代120名画家,坚持“不见者不录,见者必书”的客观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它阐明了绘画的功用:成教化,助人伦,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更进一步地阐发了谢赫的“六法”。强调“气韵”和“骨气”的辩证关系。提出“笔不周而意周”的“得意”主张,指出有“疏密”二体的绘画发展传统。

它是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是一部绘画的百科全书,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

重要概念:

设色

绘画时敷色,是运用色彩的效果,表达物象的情境变化和韵味。古人称为“随类赋彩”、“活色生香”。从配彩类别上可分为:墨彩、淡彩、粉彩、重彩。具体着色方法有:渲染(又分单色渲染、淡彩渲染、重彩渲染)、平涂、罩染、统染、立粉、积水、没骨点写、烘托等。山水设色,大体可分水墨淡彩、浅绛、青绿、金碧、没骨等几种。

没骨山水

没骨法是指不用墨线勾皴,直接以色彩(或和墨,如以整合赭画树干,这里墨作色用)描绘物象。相传南朝梁张僧繇创没骨山水,唐杨升擅长这种画法。明董其昌,蓝瑛,清王原祁等偶一为之。没骨山水设色不能追求过多的层次变化,要求明快显豁。

骨法用笔

出自古代南齐谢赫的画论《古画品录》六法之一。“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是说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骨”字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骨”、“骨力”乃借助于比喻来说明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其外在表现等。谢赫使用“骨法”则已转向骨力、力量美即用笔的艺术表现了。当时的绘画全以勾勒线条造型,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只能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出。因此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与书论“善笔力者多骨”相似)、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骨法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绘画民族风格的完美发展。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青绿山水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隋朝展子虔《游春图》为青绿山水的开端,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进一步发展。后世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另一件就是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等,都是青绿山水的代表作品。

不好意思,大家!上次因为出现了一些错误,删掉重新上传的。

由于写文比较快,字数较多,加上找配图,虽然有校对,但总有忽略的,请多多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