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有项公费太烫手,范仲淹、韩琦都因它栽了,官员怕踩雷不敢用

 浩然文史 2020-09-22

(清平乐 仁宗)

宋朝官府有一种公费,叫公使钱,其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正因这种随意性,仁宗朝围绕公使钱的使用正当与否,引发了数次大案,而每一次大案的背后,都有党争的影子。

一、何为“公使钱”?

关于“公使钱”,是各级官署的办公费用,主要用途是供给官衙日常开支和招待过往官员及公务人员。这一制度是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宋人王明清曾讲:“太祖既废藩镇,命士人典州,天下忻便,于是置公使库,使遇过客必馆置供馈,以济其乏食。”这实际是宋太祖对地方的一种笼络手段。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强劲,宋太祖收藩镇兵权,而转以用这种经济利益来迷惑他们。

影视剧中的赵匡胤

公使钱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朝廷拨款的正赐钱,一种是地方自筹的钱。自筹公使钱一般是根据当地情况来设置的,甚至有非法经营,常见的有房地产、高利贷、开设妓院酒楼、倒卖商品等。

朝廷并没有限制公使钱的用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使钱逐渐通用化,也就是说,它的用途逐渐扩大,包括供给官吏的日常伙食、宴请当地士兵吏员、救济下属等。正因为地方官使用公使钱的弹性较大,使用途径又比较复杂,所以其公、私的界限慢慢变得模糊,无论是用于公务还是假公济私,全看地方长官的个人修养。

(清平乐 大宋官员)

宋史记载仁宗的亲舅舅李用和:“旧制,刺史以上所赐公使钱得私入,而用和悉用为军费。”虽然法律没有规定,但是很多地方官都自觉地将这笔钱塞入自己的腰包一些。而李用和统统充作军费,可见他为官清廉。但关键的一点在于,塞入腰包的行为法律没有认可,而是士人默认的的一种行为。所以在宋朝官员倾轧时,贪污、滥用公使钱就成为一种最容易构陷的罪名。

(清平乐 李用和)

二、滕宗谅案

因为公使钱,仁宗时发生这样一件事。当时西夏元昊称帝后,宋夏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几次大规模战役宋朝都惨败了,仁宗便选择与西夏和议。和议之后,仁宗就将西北表现有功的范仲淹调回京主持新政,范仲淹便推荐了自己的好友滕宗谅(字子京)接替他的职位。当时范仲淹向仁宗打包票,说“如无称效、及有所犯,臣甘当同罪”,范仲淹用自己的名誉和性命担保,仁宗就答应了。

(清平乐 范仲淹)

但到任不久后,滕宗谅就因公使钱的使用不当而被弹劾。庆历三年(1043年),陕西四路都部署郑戬举报滕宗谅,说他“前在庆州枉费公用钱十六万缗”。

监察御史梁坚也弹劾滕宗谅,在他的劄子中,列举了滕宗谅的具体不法行为,如滕宗谅在泾州时曾低价收购老百姓的牛,来犒劳将士等。

范仲淹为自己的好友辩护,说当时因为敌人已经逼近,为了犒劳将士们让他们英勇作战,就算行为过分点也情有可原。

梁坚又说滕宗谅在颁州时曾赏赐银叶子给女妓倡优,让士兵们引发怨恨。范仲淹再次为滕辩解,说这不是滕亲自干的。但无论怎样辩解,滕宗谅用女妓来搞乐舞之事都是不对的。因为仁宗庆元年间就下过一道政令,“边臣僚宴会,自今并毋得以女妓祗应”。

梁坚乘胜追击,上奏说“滕宗谅到任(庆州)后,使钱十六万贯,其间有数万贯不明”。而此次范仲淹认为16万贯中,有15万贯并不能算作公使钱,而是军队的物料钱。此次,范仲淹为保滕宗谅,甘愿用自己的相位做担保。

(清平乐  范仲淹)

三、仁宗朝“公使钱”之争

梁坚、范仲淹争辩之后,朝中就兴起了一场关于公使钱用途的大讨论,此时正值庆历新政时期。范仲淹认为朝廷因为重文轻武,对边疆本来就刻薄少恩,所以在公使钱上,只要官员不装入自己的腰包,就应该从便使用,而不该因此事构陷罪状。欧阳修、尹洙、苏舜钦都赞同范仲淹的说法。

(清平乐 范仲淹)

仁宗本来就仁厚,听到这些话,就将滕宗谅降一级了结此案,这件事也暂时告一段落。但随着御史梁坚的去世,在悲情之中,此事又被翻了出来。尤其是御史中丞王拱辰,针对此事做文章。他指斥滕宗谅曾烧毁账簿。一时之间,好多大臣附和,指责对滕宗谅的惩罚太轻了。在重臣的压力下,仁宗连贬滕宗谅三次。范仲淹不久也因受到牵连出京,庆历新政主心骨自此离开。

(滕子京与范仲淹塑像)

那滕宗谅烧账簿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范仲淹为政西部时,拉拢羌人是一个重要的政策。当时一批羌人前来归附,滕宗谅便花了3000公使钱犒劳这群人,史书记载说“属羌数千人内附,滕厚加劳遗,以结其心”。这是边疆的一种惯例。梁坚所说的16万,实际是把往日的费用也归纳进来并放大。只是等到梁坚弹劾他之后,他担心此案牵连的人太多,所以就把账簿烧了。王拱辰拿这事做文章,他真的百口莫辩。

(清平乐 王拱辰)

滕宗谅的不幸在于,当时全国都在节衣缩食支援前线,连仁宗都下令缩减宫中用度。他在这时候挥霍了本来就敏感的公使钱,能不给人话柄吗?再加上他在政治上倾向于范仲淹,所以就无辜卷入了庆历新政时的党争。

四、尹洙案与党争

滕宗谅案不久之后,因为公使钱,又爆发了尹洙案。尹洙同样是宋夏边境的要员,知渭州。庆历五年(1045年),边将董士廉入朝弹劾尹洙“将官钱数百贯挪作己用”。尹洙辩解说是将钱借给部下让他们还债,同时用这笔钱兴办产业来盈利。

(清平乐 尹洙)

要按旧例来说,尹洙并没有违制,但他却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弹劾尹洙的幕后老板夏竦,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因为尹洙与韩琦交好,而此时新政一党都被放逐出朝廷了,此时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的,就只有韩琦了。

(清平乐 夏竦)

当时西部战事,韩琦主攻,尹洙坚定地执行其策略,反对修筑水洛城,上面说过,举报尹洙的董士廉就是被尹洙下大狱的。而北宋战略改变之后,意识到重修水洛城的重要性,诸事牵连,自然就扯到韩琦的头上。韩琦迫于压力,上书请求补任外官,随着他出任扬州,仁宗朝党争就告一段落了。

(清平乐 韩琦)

文史君说

宋代的“公使钱”有非常大的灰色空间,如何使用公使钱并没有严明的规定。所以在特殊时期,公使钱的使用往往会被放大,成为党争构陷政敌的借口。仁宗朝滕宗谅案和尹洙案爆发后,对政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批官员因此而被贬出京。案情的两位主人公都受到贬官处分,而他们的长官范仲淹、韩琦也受到牵连。

有此教训,边将对于使用公使钱都变得异常谨慎,虽然公使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但他们生怕踩了地雷。名将狄青不就说过吗,“不愿主领公使钱,恐未知次第”!

参考文献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

汪圣铎:《两宋财政史》,中华书局,1995年。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