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岁月的影子

 QDLF888 2020-09-22

文/

    经历盛唐与安史之乱的杜甫,在诗句中,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影子:

     在《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垂老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对比安史之乱的万国尽征戍,积尸草木腥,对比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时代的巨变,往日之生活情境、故事、人物,便时时浮现脑际,历历在目,因空间阻隔和时间流转而变得愈发清晰深刻。杜甫在诗中,记忆了这些主题。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到历史的影子。

       南北宋之交的时代巨变, 宋代女作家李清照同样身处其中,在仓促南渡,在惊魂甫定、痛定思痛时,诗词中的对比同样成了诗人抹不去的记忆画面:

“忘了除非醉”是抗拒遗忘的记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菩萨蛮》用忘却消解记忆:

        用醉酒麻醉意识,是用物理的方式强制内心的空白、遗忘,北宋被侵占,被迫南迁。但对故乡记忆还在,记忆深处的繁华须臾不可忘记;南迁后的国破山河在,是记忆痛楚的无奈,个人抵抗不了社会的洪流,只能选择逃避。“遗忘”与“记忆”看上去是一对相伴相生的孪生姐妹,就进麻醉的遗忘毕竟是暂时的,它无法阻断回忆,最多只是给记忆整成断片化。与遗忘另一面,恰恰是“记得”,且是执着的那种:

   《浪淘沙》“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永遇乐》“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在记忆与当下的对比中,历史的影子就在“旧时”“当年”与“如今”“今年”等等时间的串联中,铺成了历史的画面: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衣服上原本有莲蓬、藕叶的图案,不知何时已经破旧了。衣旧不足惜,令人伤感的是,这件旧衣承载了太多回忆,它见证过他们当年的幸福生活,也见证过她的相思与闲愁。如今,衣服还在,丈夫却永远地离开了。

   《转调满庭芳》:“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北宋词坛,因为生活安逸,没有经历社会的起伏,在相当长的时段里,他们的作品大多围绕自身情事展开,从晏、欧到秦、周,大多抒写一些近距离、短暂性、私人化的人生经验,词的中,对历史变迁的影子,记录较少。相当相对单纯。李清照是南北宋变迁之际,首先是脱离故乡,到陌生的他乡,丈夫不在身边,作为流离迁徙的异乡人,心中满是国破家亡的记忆,作为幸存者,尤其是一个曾经衣食无忧,生活浪漫的女子,变成孤苦伶仃的寡妇,正常的社会别打乱,个人的生活被打乱,投射到心理上,就是巨大的落差。美好只是记忆深处的图景。因此,记忆几乎成了她晚年孤苦凄凉生活最好的慰藉。

       她的记忆书写,没有宏大的政治叙事,没有运筹帷幄的战争预测与动员,有的只是些“絮絮叨叨”的生活片段,和“点点滴滴”的日常。

            就这一点已经突破了前期闺阁词的视野局限,贯注了魂牵梦萦、挥之不去的强烈情感,融入家国、创伤等文化记忆,这赋予她的词不同于北宋士大夫之词的别样“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