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小说里面,我们经常看到名门正派的所谓掌门、高僧、或者辈分极高的各类高手打不过魔教里面厉害角色。比如,灭绝师太的师兄孤鸿子,拿着倚天剑跟杨逍(灭绝师太称他是魔教的少年高手)比武,结果“给那魔头连施诡计,终于胸口中了一掌,倚天剑还未出鞘,便给那魔头夺了去”,然后“随手将倚天剑抛在地下,扬长而去”,把这个峨眉派掌门的师兄活活气死。在昆仑山的地盘上,杨逍在神志昏迷、受伤多处的情况下依旧能够能够从昆仑掌门夫妇何太冲与班淑娴的手头救出杨不悔和张无忌,而“何氏夫妇相顾骇然,好不容易这大魔头自行离去,哪里敢追?”。 年少成名的杨逍简直是少女杀手 笑傲江湖一书中,明文载明魔教中至少八名黄衣长老的武功都和不戒和尚在伯仲之间。不戒和尚是谁?他能够以一己之力压制桃谷六仙的六股真气,也能轻轻松松拿下与青城派掌门在同一个段位上的田伯光,并且在华山上跟岳不群的较量也丝毫不落下风。 此外,光明右使向问天在双手系着铁链的情况下丝毫不把围攻自己的正教中人放在眼里,从全文来看正教中也就武当掌门冲虚道长等极其有数的高手可与其一战,而魔教中与向问天同一段位的至少还有黄钟公、上官云、鲍大楚等多位长老级别的人物。而五岳剑派之中,除了左冷禅,其他头面人物都没啥了不得的武艺。至于少林、武当,除了最头面的方正、方生、冲虚可以撑撑门面,也没看到其他顶尖高手。方正可能略胜任我行一筹,但从全文来看又比东方不败要差得远了。 号称“天王老子”的光明右使向问天 这样问题来了,为什么正派中人普遍打不过魔教高手呢? 首先,名门正派普遍有论资排辈的毛病,人才难有出头之日。而魔教看战功讲功劳、能者上庸者下。 就一般而言,名门正派有森严的等级秩序和严格的门规与准入机制,门人练武只能一步步来,并且只能照着前人写的经典来练,这样年轻人很难有出头之日。比如天龙八部里面的少林寺之中,辈分是按照“玄、慧、虚、空”来排行,虚竹要是没有奇遇,撑死也就第三代里面的杰出弟子,根本不配上台面。纵然虚竹的武功卓绝,但是在鸠摩智来犯之时,全无他说话的空间。作为少林寺后辈,他也只学习了入门级的罗汉拳与韦陀掌,根本没机会学习高深武学。 正常情况下,虚竹在这种场合根本没机会出头 艳光四射的紫衫龙王 其次,名门正派里面的人才全靠内部培养,墨守成规排斥创新,一招一式都在条条框框之内,很容易出现普遍性的庸才。而魔教则不拘一格降人才,广泛吸纳各大门派的精英为自己所用。 笑傲江湖里面,各派门人只能学习自己门派内的招式,比如华山派的只能学习华山剑法、青城派的只能学习青城剑法以及掌法。一旦这个门派本身的武功存在问题,那这个门派的门人弟子基本全废了。同时,要是这个门派的一把手没达到顶尖水准,他的门人弟子基本上只会更差。不仅仅是这样,门派的一把手还会严格限制自己徒弟们的成长和进步,决不允许他们出现任何与自己传授内容相左的“偏差”。比如,华山顶上,令狐冲明明以一把剑鞘破了师娘的“无双无对,宁氏一剑”,结果却被岳不群连扇两个耳光,怒斥他已经走入魔道,强令华山门人必须围绕“气”来练功夫。在这种高压态势之下,有谁敢于创新,有谁敢说真话? 而魔教则不然,从没人规定门人必须学哪种武学,只要能力足够且志同道合,就欢迎入教。比如谢逊,自述“我在二十三岁那年离开师门,远赴西域,结交了一群大有来历的朋友,蒙他们瞧得起我,当我兄弟相待”。谢逊是教主阳顶天的情敌的徒弟,阳顶天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阳顶天看重的是谢逊的能力,不仅不因此给谢逊穿小鞋,还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护教的“金毛狮王”,这一岗位,大致相当于大公司的事业部总经理,位高权重。在阳顶天临死之前,还留下遗书让谢逊暂时主持教务,相当于把谢逊当成接班人了。从能力上来看,谢逊文武双全,又能够团结明教里面的各派势力,既不像杨逍那样孤傲清高和惹是生非,也不像殷天正那样有巨大权力野心,正是执掌明教的上上之选。再比如杨逍,精通“弹指神通”还会很多明教中人都没见过的武功,这些武功显然也是源于家族或者其他高人,并非进入明教后所学。 再次,名门正派的人普遍自视清高,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的行为套上了重重枷锁。而魔教中人则没有条条框框,只要达到目的即可手段脏一点都无所谓。比如,任我行在少林寺中,明明是个身陷重围插翅难逃的局面,但通过威胁手段逼着方证和尚同意三场比武定胜负。而在第一场比武之时,任我行突然使诈要杀余沧海,而慈悲心肠的方证和尚飞身来救之时,任我行拼着自己性命不要冒险成功把方证和尚拿下。方证明明握了一手好牌并且是个稳赢的局面,硬是被自己的迂腐打了个稀巴烂。 反过来,魔教中人就没那么多的道德限制了,笑傲江湖的后面,魔教的鲍大楚、莫长老等人奉命抓岳不群回黑木崖,他们的计策是:掘个极深的陷坑,上面铺上树枝青草,不露痕迹,然后点了岳不群老婆的穴道,将她放在坑边,再引岳不群到来。这一方案当然算不得是光明正大,但是对付岳不群这样武功极高的伪君子,也算是个好办法了。虽然实际上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最后总算还是抓住了岳不群。 伪君子岳不群的教导 名门正派中人的另一个特点是认死理,为了一些无关根本的路线问题能争个你死我活。笑傲江湖里面,华山派就为了一个“气高于剑”还是“剑高于气”就闹得两派生死相搏,最后虽然气宗胜利,但也是元气大伤。消灭剑宗的后果是大量招数失传并且失去了大量高手,留下一个伪君子掌门,在面临嵩山派和魔教这样的强敌的时候就不堪一击了。 而魔教里面一般都是赤裸裸的权力斗争而非那种路线之争,比如任我行通过巨大努力终于打败东方不败夺得教主之位,但上位之后,他并没有杀掉或者驱逐之前效忠东方不败的教众,而是收服人心为自己所用。这样对魔教而言,只是换了个一把手,还能维持跟之前一样强悍的战斗力。 任我行的目的只是夺权,而非杀人 最后,从组织的成长和生命力上来看,一个组织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整体战略以及组织成员对于战略的认可和执行水平。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的宗旨是“驱除鞑虏,光复汉人江山”,而教众均能高度认可这一目标。在这一远大理想的感召之下,明教在即将被六大门派屠灭之时,所有人“个个神态庄严,丝毫不以身死教灭为惧”。这种有信仰作为根基的组织,纵使一是受挫,他日必当卷土重来。 而名门正派里面,大家只对“消灭魔教”存在共识,并没有下一步的社会改造计划。比如名头最响的武当派,对“侠”的定义无非是救救人、行行善而已。灭绝师太虽然有“驱除鞑虏”的理想,但从未付诸实施。 在笑傲江湖之中,魔教中虽然有内部权力斗争,但是这个组织的目标还是不变: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相较而言,名门正派普遍希望的是维持既有的江湖地位,很少有强人能够带领门派走上巅峰的。笑傲江湖之中,少林、武当的各种筹谋和努力,为的就是维持自身在江湖中的领先地位,保护自己不被魔教和嵩山派挑战,总体偏保守,属于面临外部挑战做出的应激反应。华山派、泰山派不仅缺乏远大理想,内部还有剧烈的派别冲突。嵩山派是表现最优秀的,但其种种作为其实就是一个小号的魔教,反而能够佐证魔教体制的高效。 反过来说,魔教的宗旨决定了自己就是要与朝廷为敌、与名门正派为敌。在规模、资源不足的情况之下,魔教为了自身能够生存和发展,可不就得一个抵两?可不就得每一个长老和教众都能迸发出强悍的战斗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