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维文旅:旅游小镇发展背景解读

 北京绿维文旅 2020-09-22

18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刺激了以定居为目的的城镇化进程和以旅居为目的的旅游业的发展。19世纪,发达国家城镇化达到较高水平,人们开始关注城镇的休闲、娱乐和旅游功能。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刺激了全球城镇旅游的崛起,城镇旅游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

在我国,旅游小镇作为推动中国旅游业二次创业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大力支持,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快速推广。2005927日,云南省发布《关于加快旅游小镇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旅游小镇概念第一次被提及。2010年6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确定规划建设22个特色旅游小镇。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旅游小镇作为促进产业提升、加速产业融合、实现扶贫扶农、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在2015年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镇概念之前,各地也一直在推动小城镇的建设,每次都不乏旅游小镇、休闲小镇的身影,但其发展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2016年国家层面借鉴浙江经验,紧锣密鼓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旅游小镇作为其中最具人气聚集作用的一种发展形式受到各地的高度关注。

目前,国内旅游小镇的发展势头迅猛,各类旅游小镇不断涌现,如旅游各要素齐全的旅游综合体、依托于著名景区的大型服务综合体、具有统一品牌的特色乡村集合体、旅游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建制镇等。这些不同主题、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旅游小镇,通过旅游产品的高品质、特色化开发,能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成为旅游发展空间的新主体、新市场。其蓬勃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两大有利条件:一是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及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基础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及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两条经济线索,再结合强有力的国家政策的支持,正在推动"旅游+城镇化"建设走上快车道。

可以预见,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普遍受关注的领域。旅游作为绿色低碳的生态产业、朝阳产业,城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旅游与旅游城镇的融合发展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对中国旅游业来说,过去近40年旅游经济的增长点是处于社会空间结构两极的城市与乡村旅游,而未来中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将是中等空间范围的城镇旅游。

一、城镇化发展背景——小城镇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破题良方

在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镇化阶段,我国的城镇发展迅速,城镇化率也有了显著提升,2016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57.35%。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随着我国经济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阶段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转变,这一阶段的城镇化逐渐呈现出一些弊端:第一,以工业为基础推动的城镇化通过工业的聚集,吸引农民工进城,是一种异地城镇化模式。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这一模式引发了福利保障、留守儿童、城乡二元结构等各种会问题。农民并不能真正的转变为市民,也不能完全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第二,小城镇及农村并未被有效的纳入城镇体系中,其发展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多年来城镇化的推进,形成了以城市群为聚集、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以卫星城镇为支撑的同城化、群落化结构,小城镇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及经济问题。第三,工业与行政聚集两条城镇发展主线亟需突破。经过改革开放后将近40年的发展,有产业资源及行政优势的区域,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发展,而那些既无产业基础又欠缺行政资源的区域,是以后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区域,也是难点突破区域。

据此,我们认为在未来城镇化过程,小城镇必将成为主战场,也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破题良方,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

二、旅游业发展背景——旅游业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旅游产业的经济本质,是以游客搬运为前提,产生游客在异地(或异住宅生活区域)进行终端消费的经济效果。这一搬运,把市场搬运到了目的地。游客在目的地,不仅要进行旅游观光等消费,还涉及交通、饮食、娱乐、游乐、运动、购物等等,进一步还将涉及医疗、保健、美容、养生、养老、会议、展览、祈福、培训、劳动等等的非旅游休闲的延伸性消费。因此,旅游产业的价值要远远超出一般消费产业的拉动价值。旅游带动的不仅仅是目的地消费、GDP及农民与居民收入提升等经济方面的增长,还可带来就业扶贫、文化品牌价值提升、环境生态改善、和谐社会建设等一系列良性社会效应。认识到旅游业对扩大消费、调整结构、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态的巨大综合效益,2009年国务院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如今,中国正处于“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广泛“515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旅游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入出境旅游总人数3.0亿人次,同比增长3.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

旅游不仅带动消费经济的发展也带动投资的风向,2016年旅游直接投资达到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05%,预计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尤其突出的是,民营旅游投资积极性高涨,占旅游投资总额的59%,继续超过半壁江山。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中国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中国现阶段,旅游市场基础更加厚实,产业投资和创新更加活跃,旅游业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经济社会效应更加凸显。

三、国家地方政策背景——强有力的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

2005年云南省首提旅游小镇概念后,旅游小镇成为了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十余年来国家及地方,都针对旅游小镇出台了一些政策。国家将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的建设纳入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旅游+城镇化”战略,汪洋副总理、李金早局长也均在公开讲话中提到加快旅游小城镇建设,另外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出台的一些重要政策,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均可见旅游风情小镇的字眼。地方在推进旅游小镇建设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各地方出台的《旅游十三五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都将旅游小镇作为当地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带动架构。其中,浙江、安徽、江苏三省,针对旅游小镇出台了具体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20167月份以后,关于特色小镇的概念及相关配套政策出台后,旅游小镇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以浙江为代表的特色小镇,要求非旅游类小镇按照3A级景区建设、旅游类小镇按照5A级景区建设。发改委在《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按照不低于3A级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旅游景区。从2016104日公布的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中来看,文旅产业主导型的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超过了一半。

1-1首批127个特色小镇中各类型小镇占比

虽然第二批特色小镇在申报之初,就对其数量进行了限制,但据2017727日住建部公布的276个名单来看,纯旅游发展型特色小镇占比24%,加上占比18%的历史文化型小镇,文旅型特色小镇的比例达到了42%,仍然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导类型。

四、市场发展背景——休闲度假推动下的需求旺盛

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旅游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消费升级趋势显现。旅游消费升级下,需求呈现多元化。健康旅游、体育旅游、邮轮游、养老旅游、游学游、私人订制游、购物游、房车旅游等多元化需求兴起。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游客的旅游心理需求与行为方式呈现出了新特点,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成为人们旅游的首要目的。旅游现在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的刚需,消费者旅游需求旺盛,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是,带薪休假制度尚未完全落实以及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休闲度假、文化体验需求与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形成了矛盾,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出游意愿和出行体验,降低了旅游者的满足感。

旅游小镇的开发是侧供给改革下旅游升级的重要形态。旅游小镇以文化为灵魂,以休闲旅游为吸引核,既满足了消费者周边旅游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的需求。旅游小镇休闲业态的打造将带动旅游从景点旅游到全业态旅游的转变,从单一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养生等综合型旅游形式的转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