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丨古镇里的足迹

 garyhyz 2020-09-22

  古镇里的足迹

  作者:王一武

  九街十八巷还在,房子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但是,不管时隔多久,回到楚江圩这座古镇时,总有一些寻找不到的东西,勾起我们一次又一次追忆。比如:那一条条青石板路,那一栋栋土木结构的青砖瓦房,那一直想寻找而找不到的繁华,以及街头的吆喝,客栈的招牌和酒馆的幡旗都一一封存在过去的尘埃里了。

  楚江圩——这座湘南古镇始建于唐朝,成街于明洪武年间,兴盛于清,没落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民国时期号称零陵县的小南京而享誉四方,那时的楚江圩比当时的冷水滩还要热闹,一天到晚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同时,那东南西北四条向外延伸的官道,东经梁木铺抵达衡阳,南经接履桥通往零陵、宁远、道县,西可通往蔡家埠和东安,北可通往宝庆府(今邵阳)。可以说,那时的楚江圩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就连那条湾湾的楚江,也使得楚江圩三面环水,在它径流的东、西、北三面有四座石拱桥,飞架两岸,构成这个古镇的韵律。

  小时候,我听爷爷讲,清末时,楚江圩是江南一带的棉、纱布、染布贸易集散地,仅染布作坊就有三十多家,工人两千余人,所产棉布远销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各地。那时,三十多家伙铺生意天天爆满,有的伙铺在下午就挂出“本店已客满”的牌子来谢客。在那九街十八巷里还有铁匠铺、裁缝铺、豆腐铺、米铺、理发铺、商行和银行,而且各个铺子里人进人出,忙忙碌碌、生意火红。而每天来这里从事商务活动的,挑盐歇脚的,慕名来访的人可尽情享受楚江圩朴实的民风和那优质的豆腐、绿豆粑粑、油炸粑粑等特色小吃。

  可是,当我今天又踏在楚江圩古镇的土地上,已感受不到昔时的盛景,脚下的路也不再是乌黑发亮的石板路,这使我心里产生的惋惜像是亏待了我们的先人,扼杀了他们留给我们的古朴与盛名。走在现在的水泥路上,我心想,那时,先人们为了建设这座古镇,为了建设九街十八巷,他们采集、加工一块块青石板铺成路面,连接千家万户,他们心里的那份喜悦肯定超过我们用水泥硬化路面的心情,他们的付出的艰辛也要比我们多得多;走在现在的水泥路上,我那份怀古的情感,使我想扒掉路上的这层水泥,看看前人的脚印是怎样豪迈地走在九街十八巷的石板路上,看看他们淌下的那些汗水被泥土掺和后,结下多少盐分。然后,做一条鱼荡漾在他们的生活里,穿着他们纺织的布衣,吃着刚出锅的油炸粑粑,打点好自己那家伙铺。如果,真的这样,我会将那块被马蹄踩踏的青石板补修完整,然后,慢游在街上,踩着比先人更早的足迹,过一段古代人的生活,并到东门街看看下棋怎么落子,再到新街看看喝酒的自在,然后,经过亭子井到北立坊听听织布机的旋转和客商讨价还价的声音。其它的地方我不去了,我要回家照看伙铺里的生意。等我有钱了,我不盖高楼大厦,要盖就盖一栋小木屋,与古镇融合到一起,过自然舒适的生活。

  可惜,我不会穿越,甚至不能复制一座古镇给各位看官。我现在只能去看看楚江圩这座千年古镇,寻找唐宋元明清丢失的一些足迹,虽然我触摸不到他们生活的根须,可也能乘着心的轨迹,感受出昔日的喧哗和市井的生活,这也算是陷入四四方方现代生活的我用一些微不足道的可悲的记忆呈现这座古镇的往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