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不断,理还乱”的“回甘”,一门放下执念的玄学!

 茶人老武 2020-09-22

喝岩茶的人都知道

“岩韵”四字要诀是“香、清、甘、活”

然而背得很溜的人

极有可能一辈子都喝不明白一个“甘”字!

讲真,关于“回甘”

喝茶的人总爱拿它说事儿

但目前研究界却对它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有些新茶客要是被问急了

极有可能会丢给你俩字

“感觉”!

(好玄幻啊)

而老茶客呢 ?

可能会解释得更清楚些

回甘

主要由苦味与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种入口时清甜微苦,在口腔内回味较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甜味逐渐超过苦味,最终以甜味结束的一种味道。

简而言之

这是一个有着化学反应的过程

但这种苦味究竟为什么会转为甘甜?

化学成绩差的请跳过以下深度解读直接看老武的科普

   观点一  

回甘是涩感转化的结果:

浙大王岳飞教授在其主编的《茶文化与茶健康》一书中称:“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它可以跟蛋白质结合,在口腔内质形成一层不透水的膜,口腔局部肌肉收缩引起口腔的涩感,从而使我们觉得刚喝下去的茶会有苦涩感。

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较合适,形成只有一两层单分子层或者双分子层的膜,这种膜厚薄适中,刚开始口腔里有涩味,稍后膜破裂后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收敛性转化,就呈现回甘生津的感觉”。

   观点二   

回甘是口腔的一种错觉,是一种“对比效应”:

这种观点认为,茶多酚、咖啡碱等成分导致茶汤入口后,使我们感到苦味,但人的感官会自动调整以适应这种苦味。等到这些苦味物质入肚后,感官依然保留这种错觉,以致会产生一种甘甜的感觉。


为了搞清楚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回甘”

科学家们竟然还出动了“电子舌”

一种模仿人体味觉研制出来的电子系统

真是煞费苦心!

然而在老武这儿

回甘,是一种境界

1、回甘与否及强弱与山场、品种、工艺是息息相关的

2、“回甘”对山场并没有苛刻的要求,好的高山茶、半岩茶甚至是环境相对优越的茶都可以有回甘

3、主要参与了回甘这个过程的物质有花青素、咖啡碱、多酚类等;以及一些呈甜味的物质:水溶性糖、果胶、部分氨基酸、部分茶色素

4、喝出岩茶的“甘甜”是一种享受,在老武看来,这是一种境界

品武夷岩茶

若是对“回甘”心心念念

即使你品到了甘甜

那也只是一种类糖的感觉

而若是放下追寻的执念

悠哉悠哉一身随性

那么恐怕就离“甘活”不远啦!

 

【END】

———   点 击 图 片 阅 读 精 彩 文 章  ———

树立正确“苦味观”,你说的“苦”真的是“苦”吗?

日内瓦钟表匠、勃艮第酿酒师...... 还有武夷山的焙茶师

没有一点点防备,我被岩茶锁了一下喉!

三招,你就可以喝到滋味独特的炭焙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