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武夷岩茶认知上的几个误区

 茶人老武 2020-09-22

你在北方的寒夜里大雪纷飞

他在南方的艳阳里四季如春

我却在武夷山的冬天里坐看行云流水

当欲春的胚芽吐露武夷岩茶的萌动

那些早该翻篇的武夷岩茶谣言

却还在新年里漫天飞舞

十三夷敲黑板辟谣

那些年你对武夷茶的误会可大了

岩茶还是陈的好?


    清代中叶文人周亮工在《闽茶曲十首》中的一首有写到:“雨前虽好但嫌新,火气难除莫近唇。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其意为新茶虽好,但火气难除,不宜马上就喝。岩茶经过贮存,去了火气,滋味更醇、价格倍增,因此家家户户都以储存陈茶为荣。因此很多新老茶客在喝茶或选购时点名要喝往年产的,“岩茶还是陈的好”的传说流传甚广。

    这源于制作岩茶的工艺——武夷岩茶在制作中既晾又摇,既烘又焙,十分繁复,是所有茶类中最高超的制作方式。因而焙好后立即饮用的话,新茶火气未除会有燥感,所以一般要存放一段时间后再饮,这样滋味会更醇和。

如此看来前人的经验果然没错啊?


    不过武夷岩茶品种不下三百种,如果一概而论的话就片面了。可以肯定的是,并非所有岩茶都适合长时间存放。有的岩茶采用轻发酵轻焙火工艺,被称为“清香型岩茶”,虽然香气很好,但存放时间久了会出现“返青”的现象,原有的香气变成青涩的陈味,因此不宜久存。

    中足火功的茶则适合长期存放,但也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标准工艺制作的茶,即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按照传统工序去做,特别是焙火要焙透焙足,这样的茶存放久了反而将香气沉淀;二为品质较好的茶才有存放价值,方能体现其口感醇和,层次感强,而品质差的茶即使存放年头再久也意义不大;最后则需要正确的存储方式,存放武夷岩茶选择避光、防潮、不通风和无异味的地方为好。

    所以,岩茶是否是陈的好,要看其本身的品质以及焙火方法,更要考究其存储环境,不然珍贵的放了好几年,打开一看返青了,可就得不偿失了。

喝完不打嗝的岩茶不是好岩茶?

    “喝好的岩茶会打嗝”的说法由来已久,很多人将其谓之“茶气”。茶气有别于茶味,其实是岩茶的一种岩韵。一指茶香很强;二指茶汤很浓;三是指茶叶所含的各个成分都很足。也有从道家层面上,从精神的角度,说是茶进入人体后与人的精神活动相结合的综合作用。

    因武夷岩茶“陈三年是药,陈五年是丹,陈十年是宝。”对肠胃不适能起到一定的效用,所以饮后打嗝通气,行业内的解释是说老茶或发酵茶中的酶类物质会刺激到肠胃引起的反应,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释放出了消化道内的肠胃浊气。

    不过,就像不是所有的岩茶都适合陈放一样,也不是所有的好茶都会出现打嗝的现象,以此作为判断依据未免太过牵强。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打嗝是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指气从胃中上逆造成。热茶汤的蒸汽会随大量空气吸进体内,为了让茶汤温度适口就会吹气,这样也会把大量空气吸入体内。所谓的打嗝不过只是我们在执行“啜茶”动作时,吸进了一定的空气,引起胃部膨胀而产生的。

   所以,不打嗝的岩茶不一定不是好茶,也可能只是你啜茶啜少了呢。

茶叶很脏,第一道得洗?

    不只是武夷茶,很多在饮茶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将第一道用于洗茶,以洗掉泥尘和细菌,不单单是普通茶人,就在学术界也常常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在不少茶艺流程中把“洗茶”列成一道必经的环节。因“洗”有表示茶不够干净的意思,会给客人留下阴影,影响品茶的雅兴。

    事实上,洗茶只不过是喝茶人的心理安慰而已,其实多此一举。

    我们所认为的茶叶上的尘,主要是茶叶的茶毫和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尘状微粒,而并非灰尘。至于细菌微生物,它们的生存需要水分,而干燥的茶并不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

    像是岩茶茶汤中的泡沫物质,其实和茶水的物质成分是一样的,是完全可以饮用的。形成泡沫的原因主要是岩茶的外形和茶中含有的生物碱遇沸水冲泡而形成。而且岩茶作为最卫生的茶类之一,几乎全程不落地生产,在环境条件、加工设备等方面都十分讲究。

    所以岩茶在第一道冲泡时,为保证茶汤的观感,将遇到的泡沫刮掉就可以直接喝了,不必执着于洗茶这件事。容易出汤的茶,反而是第一泡好喝,我们洗掉的很可能是味道最好的一泡。

    而且我们洗茶的时间过长的话,倒掉的茶汤中还会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氨基酸、生物碱等营养物质,就大大降低了岩茶的保健功效。


要十三夷说

若把武夷岩茶的岩韵片面等同于

一杯陈年老茶

讲究地洗过了

下肚打了个嗝

是为

喝了杯好茶

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以上谣言可别再传了

2018 武夷岩茶依旧爱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