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不懂的“灵活配置”和重仓股,中融旗下基金业绩蹊跷垫底

 全球财说 2020-09-22

今年股市不好,但仓位最为自由的灵活配置型基金,理应最为踏实。因为他们的仓位腾挪空间高达0-95%。这意味着,市场不好,你可以空仓呀!

只要你有眼光,判断对了市场,空仓睡大觉,就可进入今年的赢家行列。什么,你不会空仓?你担心踏空,那控制一些仓位也行呀!

要真的啥都不会,你还当基金经理干嘛?别说,还真就有这样的基金经理。其中,中融基金公司比较典型。

中融旗下新发的灵活配置基金多数跑输同类,跑输业绩基准。翻看基金操作轨迹,更让投资人对基金经理的能力,及基金公司的风控捏一把汗。

实际上,和中融旗下基金同期(即2017年)成立的灵活配置新基金,有的表现不错,如华安沪港深机会、博时汇智回报,成立至今的盈利都超过了20%。

然并卵,中融旗下的三只灵活配置基金,不但没能给投资人赚取任何收益,反而出现大额亏损。

这三只新灵活配置基金,孔学兵管理了两只,都大幅跑输业绩基准。那么,基金合同中允许的仓位灵活调整空间,他是怎样应用的?

事实表明,今年3个季度,上述基金的股票仓位都高高在上,完全无视大盘调整。

如此高的仓位,将自己完全暴露在系统性风险之下,承受枪林弹雨。你以为自己是铁人吗?说这是两只灵活配置基金,倒不如说这是两只指数基金。

如果是指数基金倒还可以理解,因为指数基金是被动型管理方式,况且它的年度管理费是0.5%。但上述两只管理费是1.5%,拿着基金投资人贡献的3倍的费用,却带来缩水的业绩,基金公司咋就对糟糕的基金经理视若无睹呢?

更奇怪的是,两只基金名称不同,按理说投资范围应有差异,比如,根据契约,中融物联网主题重点投资于“物联网主题”股票,而中融核心成长投资于“核心成长”(特定垄断资源或不可替代性技术的生产或经营条件、具有较高进入壁垒或者较强定价能力,所属行业具有高成长性以及较好的发展前景或较强的盈利能力的公司)股票。

还有,两基金发行时间先后相差7个月。显然,这是两只不同的基金。

但两基金却具有同样垫底的经历,源于基金经理将两只基金不仅配置的仓位相似,重仓股也高度重合。近4个季度末,两基金重仓股重合度分别是7只、7只、7只、8只。

基金经理真的是懒呀,从仓位到重仓股都懒得管。就像一个糊涂中医,对不同的人,照方抓药,照葫芦画瓢。

如果不是懒,莫不成是为了互相抬轿子,却同时掉进了坑里?

不知中融从机制上是如何管理基金经理的,投资总监又干嘛去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怪事,今后如何避免呢?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