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议论文写作如何运用古诗文,方法示例这都有

 人生底色看语文 2020-09-22

高考作文写作的资源,最丰富的宝库,莫过古诗文。无论是语文课本,还是课外积累。其灵活新巧的构思,意蕴深远的字句,不但哺育了一代代文化人,也在向学子们发出召唤。意义都知道,关键如何用,在哪儿用?

技巧的背后,更重要的是体悟思维。

1.用在题目

人漂亮,在眼神。作文好坏,在题目。

1)标题

高考作文题目的拟定,可以考虑用和主题关系密切相关名句做标题。可以直接用,更多是化用。前者,如江苏“话长话短”言论类材料作文,有考生以刘禹锡《秋词》“我言秋日胜春朝”为题目,阐述“这个时代的表达,需要个性与创新”的主题,就很贴切恰当。更多的时候为了贴切恰当,需要把名句稍微进行一下“改造”,也是好方法。如名句“不以成败论英雄”,可以改成“勿以分数论英雄”,以此应对“教育的奖惩”漫画类材料作文,述“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也十分恰当。

2)小标题

北京卷2015年命题《深入灵魂的热爱》,有考生选用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三句诗,作为小标题,抒发了对于自家后院里的那棵芍药的爱,充满文化气息。

这里要特别一提,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其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许这位考生是就是从这里获取灵感的。写议论文的广大考生,也可以如此操作。

2.用在开头

古诗文向来有简洁之美,作文也向来有先声夺人之说。

巧妙的在作文的开头,引用恰当的古诗文,会轻而易举的达到以上两个效果。

16 年全国卷II“语文素养大家谈”,有考生是这样开头的:陆游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列宁也说:“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由此可见,躬身实践太重要!没有千里迢迢的涉水跋山,哪有处事的胸有成竹?没有体味生活的墨雅书香,又怎有力透纸背的绝妙构思?其论点是“社会生活实践对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题目为《咀嚼生活的墨雅书香》。作文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哪个环节都重要,但从阅卷的角度来讲,开头是最重要的。这位考生就处理得很好。

3.用在文中

高考作文不仅考文采,更考查理性思辨。许多古典诗文,正好能满足这两个要求。从议论文的角度说,用好它们至少有三个好处,充当论据,彰显文采,展示文化内涵。

16 年江苏卷优秀作文《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片段: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乐观与通达,也是个性与创新。从古到今,有太多的悲秋怀古,似乎一到秋天,人的心境就会转凉,尽管温度与夏天差别并不大。……“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也有“物换星移几度秋”“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只有这一声啼鸣,唤起了后世对秋的审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成排的雁、鹤不同于以往,成了欣欣向荣的象征,成了最美的秋词。这就是创新,有文采的创新。

在论述“‘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表达是一种个性与创新”之分论点时,考生引用了辛弃疾、王勃、范仲淹等人的作品,和刘禹锡“秋词”进行对比,既凸显作者的观点,又使得语言凝练含蓄,展现出了深厚的底蕴,自然会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

4.用在结尾

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阅读题里面考过。比如深化主旨,令人回味,余韵悠长等等。结尾句所有的妙处,引用古诗文都可以达到。而且还要多加一条:可以彰显文化底蕴。

16 年高考山东卷 “我的行囊”,一考场佳作《背一只行囊,行万里路》的结尾如下: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行往远方的路上,背一只行囊,没有子美“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悯,没有太白“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无论富足与否,我们终需出发。背上行囊,不管准备怎样,迈开双脚,走好万里路,你准备好了吗?

这样的结尾,总结了观点,照应了标题,又非常有文气。

 古诗文名句,如颗颗明珠,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光彩迷人。认真去背,好好去用,他们都是你的财富,而不是累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