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高中语文, 以扎实的阅读促进写作, 告诉你提升语文能力的三个策略

 人生底色看语文 2020-09-22

今天说说小学初高中都适用的语文学习策略。

语文学习过程中,许多同学还算喜欢读文章,做阅读题有些头疼,写作文呢,这事最好别提。解决这样的问题,下文给出三个策略。

三个策略,由浅入深。总体原则是要找到读和写的结合点。读的有意思,便会想表达,这就是阅读能促进写作的根本原因。

1.抓重点练概括

小说和散文的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是重难点。要学会在深刻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简要的介绍出人物的形象。有了这个想法,一定会主动深入的阅读。

比如读完小说《武松醉打蒋门神》,有同学这样评价武松:”武艺高强,为人仗义,像鲁达,却更沉稳;重感情,讲义气,还像张飞,却更加聪明。” 尽管这样的句子很短,示出这孩子不仅理解了武松,连和他性格相同但又有差异的鲁达、张飞也了如指掌。

再比如,学习了鲁迅系列文章,有学生评价鲁迅:”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写的是文章,敌人看了却是匕首和枪;个头不高,意志是钢;用笔战斗,永放光芒。” 不单概括了文章内容,读懂了鲁迅,连文采都有了。像这样的语言,本身就是在写作。

读完文章之后能找到并完成这样的任务,语文成绩多半不会差的。

2. 会点评会鉴赏

文学作品的鉴赏点评,上课老师会讲一些,但百讲不如一练,作为学生,还是自己领悟来的最管用。

比如,阅读散文《小橘灯》时,课堂上,老师可能会讲作品的艺术特色,但文章比较长,更多还要靠自己领悟。比如对文中多次出现“小”字,同学们就应该想到,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对于文章的叙述顺序,经过老师的提醒,也要看到倒叙插叙的巧妙运用;至于作品的语言特色呢,也不要忽略作为儿童文学家,冰心在语言上的特点。

像这样,自觉地潜入作品,对作品的理解自然也就深刻得多。也就越来越能读出文章的妙处,不但答阅读题不成问题,长期阅读所体悟来的技巧,自然会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3. 会联想会引申

对小说类作品,所有同学都不会排斥,但从这些有意思的文章中学些什么东西呢?应该是联想和引申。这样非常有利于真正把握故事情节、深刻理解作品主题。比如说莫泊桑的《项链》,像这样的故事,读起来好像还可以再有一部续集,这就属于联想和引申,只有真正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才能有好的联想和引申。如果不读懂故事情节,那么引申的情节就不可能符合实际,也不可能人物性格吻合。

会联想这类题目的考查,除了鉴于阅读题目后面的发挥题,更对我们写作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语文,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就像鲁迅的一句名言,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我们也应该明白,概括,欣赏,评价,甚至组织语言的能力,并不需要单个训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于盘活已有资源,顺利完成由已知到未知的超级链接。

关注心灵,关注成长,关注学习。提供初高中学习资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