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试题分析及例文示范

 人生底色看语文 2020-09-22

今天简单讲一讲全国2卷的作文试题,由一位语文学得不错的刚刚走出考场的同学撰文,并提供一篇例文。


教师简评

2020年全国Ⅱ卷作文试题,与疫情有关,文体是演讲稿,主题可以是大爱,可以是人类文明共同体。看到试题的真身,不少人高兴起来,觉得今年的高考试题又没有跑偏。
确实,这样的主题,这样的文体,还有可以用的素材,大家都练过。
这就意味着,进了考场,同学们都有话说,不难写出作文来。
一些语文不太好的同学,更高兴,但是如今作文的比拼,越来越不会止于“知道”的层面,也不是单靠“套路”和“素材”就能“搞定”的。
毋庸置疑,除了墨子的话,其余名言诗句大家都很熟,把握内容看起来真的不难。
但其实也不容易,所谓难题,有时就是许多容易的题叠加起来达到的。
这道试题,就是这样的——看着不难,写起来却很不容易。

名言的同与异,是宽度,更是广度深度。 

今天人生底色看语文不多讲,发一篇学生的文章,这位同学倒是写的全面,从写作须知,到解读题干,再到写出例文。
有板有眼,颇有老师的样子。读起来也是,确实有一种和我们老师看高考的不一样的感觉。
喜欢这样有些清新的文字,除了要适应屏幕的阅读特点,段落多分一点,文字将一字不改。

学生的分析及例文

写作须知:
这道作文题表面要求宽泛,实则精细。在写作之前一定细审题干,如本题题干中“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要求,即与往年高考“结合材料内容”有所不同。
但细审题干并不意味着死抠字眼,面对与自己平常练习的不同的题干也不宜胡思乱想,题干是答题的一个标准,只要我们对它作出正确的阐释,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发挥,相信我们一定会在这一道题上取得至少不会为学科拖后腿的成绩。
解读题干:
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老生常谈,在作文中要引用大部分题目给出的材料(否则有套作嫌疑)。
并且,有一点很重要,无论如何考生都要尽力争取把作文写完,因为一篇未完成的作文和一篇完整的作文在阅卷者眼中,各自应得的分数有天壤之别,至于具体,相信各位考生都明白,在这里自不必多说。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这是出题人善意的提示。文体要求已经给出,由于本题题干限定,立意一定紧贴材料(可有适当延伸),角度则见仁见智。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不要忘记自己“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和所在场合。选择标题要审慎而行,自认语文素养水平有限的考生一定保守选择,一个出彩的题目固然吸引人,但若一味追求文采忽视内涵和逻辑,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不少于800字——应试作文字数在850-900之间为最佳,平时训练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先做到逻辑和内容层面的提升。

作文试水:

以下是一篇例文及其分析。
题目:携手同心,共创未来

亲爱的各位青年代表们:

大家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今年年初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的新冠疫情也正印证了这句话。

在我有幸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受邀前来参会之前,我蜗居在家,看着屏幕上各国相互援助的温暖景象,越发感觉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句话的真实。

在种种挫折艰险困难面前,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站在同一片大陆上,携手并进是最好的发展方式。而作为青年人的我,希望与同为青年人的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类文明的繁荣昌盛。这也是我今天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来到这里的原因。 
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墨子的先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大意就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要像看待自己一样看待别人。

墨子的思想得以流传至今天,但实际上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这种思想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未也不可能得到实践的贯彻。而现在则不同。
 我们回望过去,看到沉疴重负,沉默无言。我们放眼当下,看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的深情厚谊,看到“山和山不相遇,人与人要相逢”“黎明时我们将获胜”的温暖慰藉,看到各式各样的飞机汇聚在同一机场,人与人之间最原始而必要的关怀在不同时刻被重塑和传递。

我们展望未来,未来可期,等待我们去创造。我们有幸共渡难关,有幸相聚在这个生机蓬勃的时代,共谋社会发展大计,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但相同的是,无论在哪个时代,社会中的青年都是一股激浊扬清,砥砺前行的积极力量。

而我们作为当代青年,也应该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重视彼此间的合作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携起手来推动自己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为全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相信这也是大家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的初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考场思路:

1、“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也就是说写作文的时候要同时突出“共同发展”“青年”和“(共创)未来”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虽然这三个内容本身联系紧密,但要同时突出依然让人感到头大。所以我在重要的题目选择上选择了突出共同发展创造未来,而在文章首尾着重表现了青年人的重要性。
这种写法相对保守,可以降低写作难度,避免考生在三点上使用相近篇幅分散论证导致论证深度不足。
2、对材料的分析——材料一为总括,材料二三分别为世界对中国和中国对世界,强调合作,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破题相当合适。
但我想要选择一种纵深的写法,尝试把时空连接起来,通过不同时代的对比来表现携手共进的必要,顺便亦可直接通往对未来的期许。
唯一需要插入的模块就是古代,材料一又恰好包含了一句中国古代的名言。这样把材料拆开来用颇有断章取义的嫌疑,但若利用得当亦是无妨。
3、关于结构——为了营造文章的纵深感,我曾在大纲上草拟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节点连接而成的行文脉络,但最终没有这样写,因为材料本身强调的并非过去未来的合作,反而更集中于家国天下人间大爱精诚合作,都是当今时代的命题。
思及此,我最终把想要书写的时间嵌入一个分段,努力使它成为连接三个重点的一个节点。
最后稍微注意下首尾呼应和照应标题。
以上为一位昨天才走出考场的同学,对2020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题目的分析。
更多阅读:
高考作文,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务必挖掘所有指令按要求完成任务
高考英语,强调句的用法及考点归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