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为何要入川斗马超?

 彭允好 2020-09-22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孙权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刘备取得荆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拜关羽为元勋,受封襄阳太守、荡寇将军,此时襄阳仍为曹操实际控制,由乐进驻守,所以关羽驻于江北。诸葛亮与关羽共同镇守荆州。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与刘璋决裂,攻打雒城时,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刘备乃召张飞、赵云、诸葛亮入川支援,荆州只留关羽驻守。

雒城围困近一年才被攻克,刘备乃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共围成都。当时马超正在汉中依附张鲁。马超向张鲁借兵,打算反攻凉州。马超领兵围攻祁山三十天,未能攻下,随后夏侯渊派张郃引援兵赶到,马超撤军回了汉中。张鲁的部下杨白等因为害怕马超的才能,想要加害于他,马超逃入氐中。刘备于是派李恢说降马超。

建安二十年(215年),夏,刘备听说马超要来投,高兴的说道:“我得到益州了!”于是派人去迎接马超,且偷偷把自己的一支军队给马超,让马超率兵合围成都。马超率领兵马径直到成都,屯兵于城北,城中所有人都因为马超威名而惊恐,不到十天的时间,成都军民就崩溃了,刘璋随即开城投降。

刘备派简雍劝降刘璋后,遂领益州牧,以关羽董督荆州事。并启用蜀中诸多人才,迁升马超为平西将军,并命他总督临沮军事,由于刘备无法追封马超更高爵位,马超的爵位还是之前的都亭侯。

关羽听说马超归降刘备,但对马超并不是很了解,于是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才干与谁人可以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的性格,于是回信答道:“马孟起(马超)文武兼备,勇猛超群,不愧一代人杰,是英布、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不及美髯公超凡出众、卓尔不群。”关羽看了诸葛亮的回信后十分高兴,还把它交给宾客幕僚们传阅。

《三国志·关羽传》中的记载原文: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关羽为何作书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武艺人品?暗示要入川与马超比武?

有人认为是因为关羽骄横跋扈、忌贤妒能、不能容人。理由是原文中讲“亮知羽护前”。“护前”是什么意思?词典中有2种解释:一种解释是:护短,袒护以前的过失,不肯认错。因为这段话出现的语境是关羽在询问诸葛亮,并非为某件事进行解释,何来护短一说,这一解释与此语境不符,可以忽略。

另一种解释是:争强好胜,争先居前。这种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争强好胜是许多武将的性格特点,遇到高手技痒难忍,总想分个高下,自古及今,这类的武将比比皆是。

如《三国志·朱桓传》记载:“桓性护前,耻为人下,每临敌交战,节度不得自由,辄嗔恚愤激。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部曲万口,妻子尽识之。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及桓疾困,举营忧戚。

说的是,吴国名将朱桓性格好勇争先,耻于落在人后,每次临阵对敌交战,受到节制约束不得自由时,他就动辄发怒激愤。然而他轻财好义,且强记能力好,与人见过一面,几十年不会忘记,他的部下万余人,他们的妻小他都认识。他爱惜养护官兵,赡护他们的亲属,俸禄财货,都与他们共同分享。及至朱桓病重,全军忧伤悲戚。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说,“朱桓以勇烈著闻。” 

元代大儒郝经云:“朱桓以胆勇称,隐然敌国有古大将之风。

这与史书对于关羽的评价也有几分相似,如傅玄称关羽“勇而有义”、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万人之敌,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

由此可见,“护前,耻为人下”只是众多武将共有的性格特点,在冷兵器时代,身先士卒、奋勇争先也是武将勇烈、建功立业的重要因素,岂能将性格的特点与忌才妒能的品行混为一谈?


 

南怀瑾在《武圣关壮缪遗迹图志》序也对此做过解释:

后之论者,据传所谓“亮知羽护前”一语,谓公有忌才之嫌。复以“省书大悦,以示宾客”,量其器度之不广。殊不知公与刘先主,崛起草莽,世途之辛苦艰难,人情诚伪莫测,备尝备知。方其独当一面,威负重镇,乍闻西陲降将,而又非创业故旧,衡之国策,岂可不有此一问,以定全面战略之机,何忌之有?至于传称“亮知羽护前”者,盖谓诸葛亮深知公情重故旧,嫌疑新降之意,故以老友轻松游戏之笔,以释其疑。书称“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足以见诸葛孔明与公情谊之亲切,故出之于戏言之句,因之而有公之“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之举。实非器局狭小之态,洵为君臣朋友相得无间之情事。倘徒依文解义,不究其微言之妙,则其诬也,固亦当然矣!

况且,刘备刚刚西定益州,关羽肩负董督荆州大小事务的重任,又怎能因为一时逞强好胜而置军国重任于不顾呢?这与历史上关羽熟读《左传》,深明春秋义理的风格也相违背。

翻查裴松之注引用的一段文章,似乎可见端倪。

山阳公载记曰:超因见备待之厚,与备言,常呼备字,关羽怒,请杀之。备曰:“人穷来归我,卿等怒,以呼我字故而杀之,何以示於天下也!”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明日大会,请超入,羽、飞并杖刀立直,超顾坐席,不见羽、飞,见其直也,乃大惊,遂一不复呼备字。明日叹曰:“我今乃知其所以败。为呼人主字,几为关羽、张飞所杀。”自后乃尊事备。

这段话是说,马超投降刘备之后,刘备对马超非常厚待。但马超却对刘备丝毫不顾及君臣之礼,当着刘备的面还常称呼刘备的字。这让恪守礼义,早年间也曾“稠人广坐,侍立终日”的关羽非常生气。于是与张飞定下计策,在第二天大会上,杖刀立直,马超大惊,果然就此收敛。

虽然裴松之对这段故事存有异议,但作为晋时著作郎乐资所撰的《山阳公载记》,对于《三国志》原书所录史实有很大的补正作用,而且多为信史。所以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马超虽然“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但同马超唱过对手戏的人却有种另一种评价。如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的杨阜曾评价说:“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又说“超强而无义”。如刘璋账下治中从事的王商也评价说:“超勇而不仁,见得不思义,不可以为唇齿。

《典略》也记载:(马超)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

马超投靠刘备是穷途来投,形势所迫,是否真心?是否忠诚?人品如何?尚未可知。且马超自恃勇力,又是名门之后,当时仅仅四十岁,虎狼之年,血性方刚,假如刘备帐下没有人能镇得住马超,日后必然会留下祸端。而无论从名气上还是个人战力上,能够镇得住马超的人非关羽莫属。所以关羽千里之外,作书与诸葛亮,借言比武或询问武艺人品,其实正是起到敲山震虎,远程威慑的作用。




感谢您关注关公文化彭允好,微信公众订阅号:yiguangong。微信号:ggwhpyh。我们致力于研究关公文化、弘扬关公精神、升华关公形象,以关公文化的忠、孝、仁、义、节、勇、诚信为楷模,广泛交谊,沟通四海。讲信义、重承诺,崇尚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关公文化QQ群:108825658.关公文化彭允好13032137960也是微信号。德促会会员申请热线:400-990-8095,电话:13120995995。崇德尚义者一元起即可成为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