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牛犬孝亲看人类的本性良知

 彭允好 2020-09-22

天地之间,凡有灵有性、有血有肉、有皮有骨者,谁无父母?

母子情深、孝亲友爱,是人类的天性,也是动物界与生俱来的本能。

清代文人徐昆所著《柳崖外编》中有篇故事:

江苏沭阳县有位王屠夫,以杀牛为业。一次,他买下母子两头牛,打算先杀母牛,就把它捆起来,磨刀准备宰杀。此时有人敲门,他便放下刀出去。牛犊趁机衔起刀,来到以种地为生的邻舍孙老汉门前,用牛角顶门。

孙老汉出门一看,见牛犊嘴里有一把刀,正在往下吞,还剩下一半,不一会儿就全吞了下去,朝着他哀号。孙老汉感到惊异,这时王屠夫也因找牛犊和刀来到了孙家。孙老汉问明情况,才知道牛犊是不愿母牛被杀所以吞刀。

孙老汉心生不忍,就用双倍的钱把母牛和牛犊买下。牛犊见到母牛便叫起来,一边叫一边跪在地上。母牛也在它的旁边卧下,从头至尾舔着牛犊。孙老汉原以为牛犊肯定活不了,没想到过了几天,竟然没什么事。

后来,母牛为孙家奋力耕田多年,那头牛犊则继续耕种了二十多年,直到孙老汉的儿子那一辈才死。当这头牛犊死后,有听说过吞刀奇闻的人剖开它的肚子查看,发现那把刀在腹胃之间,被一层厚皮包着,就像新刀装在鞘里一样。

作者在篇末说:相传有牛犊为母牛潜埋屠刀,也听说在家乡发生过类似的事。而这头牛犊却为母吞刀,却令人倍感酸楚。两头牛感恩图报,在孙老汉家耕田力作一直到死,可以说母子都没有辜负救命的深恩。

这篇故事也被编入印光大师极力推崇的劝善书《物犹如此》中。

印光大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物虽异,灵蠢互形,蠢人识暗,灵物智明。五伦八德,固不让人,其诚挚处,比人更深。

母子之情是一切众生的天性,相比某些复杂多变、虚伪狡黠的个别人而言,动物界的感情有时反而更加诚挚真实,令人动容。

明代张潮的《虞初新志》引过《圣师录》中的一则故事:

唐朝的禁军大校齐琼,常陪皇上狩猎。齐琼家里养了四条出色的猎犬,齐琼总用最好的食物喂养它们。其中有一条犬在进食时,总是把食物填满嘴中,然后出去进到茂密的草丛,接着又回来取食。齐琼觉得很奇怪,就让仆人察看究竟。

原来在北墙的枯洞里,有条又老又瘦的母犬,身上长着疮,非常肮脏,是这条猎犬的母亲,猎犬正在用口中衔来的食物喂养它。

齐琼听后惊叹了很久,命令仆人用一个小箱子把这条母犬抬回,找来破旧的褥子给它当垫子,用剩饭喂养它。这条猎犬朝着主人摇尾巴,把头低下,好像心存感恩的样子。

从此以后,齐琼每当在狩猎中遇到猎物,无论擒捉追堵,这条猎犬都行动迅猛,如同一员飞将。而齐琼也因此常常获得皇上的赏赐。一年后,母犬死了,这条猎犬更加尽力。

齐琼去世时,这条犬日夜嗥吠。停棺一个多月后,即将在郊外入土安葬,就把这条犬留下看家。就在棺木入土的那天傍晚,这条犬独自跑来,不停地向棺柩叩拜,把身下跪出了一个坑,头上也流出了血。棺柩掩土尚未完毕,这条犬便死去了。

后人有诗赞扬这条猎犬:病母衔恩豢养丰,赤心报主死生同。岂唯孝犬人间少,更有棱棱国士风。

《关帝觉世真经》上明确指出:戒杀牛犬”。耕牛任劳任怨,耕种操劳,为农业生产劳尽体力;家犬忠诚护家,一心不二,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耕牛家犬,皆孝养生母,感恩图报,人为万物之灵,通晓事理,又岂能忘恩负义,忤逆不孝?

世上众生皆有灵性,无论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本性无二,并无分别。

感恩敬孝,饮水思源,孝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是做人的本性良知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