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佳节中的文化传承

 彭允好 2020-09-22

中秋佳节中的文化传承

作者:彭允好

中秋佳节,是一家团圆的日子。

一家人围坐圆桌,品美食,赏明月,把酒言欢,其乐融融,享受亲情之乐,共话美好人生。

中秋佳节,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一天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承载着全家团团圆圆完整无缺的幸福,承载着欢聚一堂共享天伦的快乐,承载着对健康平安生活的憧憬,承载着安安乐乐和和美美的祈盼。

中秋佳节最大的幸福,就是回到家的港湾,放下所有的包裹,回归宁静,回归朴实。

这里,没有金钱和利益的牵扯,没有创业和竞争的烦恼,没有办公室勾心斗角的算计,没有商业场尔虞我诈的机巧。

幸福,有时就是如此简单。

平淡是真,平安是福。再多的金钱,再高的权位,在家人平安快乐面前都显得不值一提。家人的平安快乐才是第一位的。

人伦亲情是中秋节文化习俗永不改变的主题。

父慈子孝、伉俪和美、兄友弟恭的和谐家庭关系,是每个中国人最期望的生活形态。

以亲情孝道文化为基石,以家庭伦理规范为主导的道德文化,构成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影响着中国人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已融入到中国人的观念、习俗、信仰、思维方式、情感状态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处理各种事务、关系和生活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方针,亦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

文化学者柳诒徵说:“西方立国在宗教,东方立国在人伦。”

中国人没有国人普遍信仰的宗教,却有国人普遍崇尚的伦理道德。

重视人伦情感,遵循忠孝节义,是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中华悠久文明的最优良的载体,它蕴含着中华儿女对人伦亲情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

中秋节不仅是家人团聚共叙天伦的传统节日,也是培育健全人格的沃土,传承优良家风的舞台。

中秋节最能启发人文情思,也最能勾起乡土亲情,最能唤醒内心深处的道德良知。

中国社会以家庭为最小单位组成细胞,以一个个小家庭组成大家庭,大家庭是祖国,祖国大家庭的安定团结,取决于一个个小家庭的内部和谐,取决于每个家庭的价值导向。

优质的家风传承,会给祖国的繁荣昌盛,提供源源不绝的栋梁之才,互相残害的畸形社会状态,最终侵害的是每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人人都有推己及人之心,把爱父母爱家人的情感,推及到这个社会中去,人人安乐,处处平安,邻里和睦,人与人之间诚信友善,每个人都可以安乐祥和地望着天空的同一轮明月,看着孩子们开心爽朗的笑容,看着家人幸福平安的表情,这样的中秋节才过的有价值、有意义。

正如李白诗中所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在一片国土上,共赏一轮皎洁的明月,无论君住长江头,还是我住长江尾,美好的月色让我们共同享受,美丽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维护。

期望中国社会不再有诡诈奸刁,不再有欺瞒哄骗,不再有人人互害,人人坦荡正直,诚实守信,让我们今后的每个中秋节都过得快乐、舒心、祥和、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