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台山的高度

 禅艺会 2020-09-22

昏暗、潮湿、霉味,以及没有清风空调和干净厕所的尴尬,常常让人进入传统寺院后进退两难。现代寺院的环境应该改变 “我有什么,你就必须接受什么”的旧观念,努力营造一些现代人乐于去的新道场,创造“你要什么,我就建造什么”的新理念。——纯道题记


中台山,因为一座中台禅寺而存在。在惟觉长老决定在台湾南投埔里镇附近这片农场园里兴建新道场前,这座山恐怕连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因为它仅仅是一个山脉中的小山头而已,也许只有生活在这里的山民才知道如何去称呼它。就像一块石头,如果它被雕刻成了佛像,就注定要被人膜拜;如果它只是被当作水桥上的一块垫石,那么它只能被人踩在脚下,或者终年沉没在河水之中。中台山,转身成为台湾一个著名的佛教山头之后,人们便纷至沓来,如同一座圣山,从此改变了命运。

1994年,在中台禅寺奠基之时,惟觉长老就想好了要建造一座不一样的寺院。如果说传统的中国寺院是一种平面的内庭院式布局,那么,这次长老的想法是要造一座竖起来的寺院。在他看来,这样的形态更符合 “直了成佛”的顿悟法门,以及“因次第尽”的渐修精神。于是,惟觉长老请来了台湾101大楼的设计者李祖原居士,一起商量 “‘垂直寺院”的构造次第。中台禅寺的高度,从一开始就成了两人商量与策划时的重要话题:如何做到?做到如何?

人们走进汉地的寺院里,通常情况下是 “我有什么,你就必须接受什么”但是,这通常不太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在一些古刹中,昏暗、潮湿、霉味,以及没有清风空调和干净厕所的尴尬,常常让人进退两难,尽管 “苦修”两字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能要求太多,但一个不太适宜居住与清修的环境,必须让人先要克服太多心理纠结之后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这难免常常让人产生不必要的犹豫。惟觉长老和李祖原居士决定,要造一座现代人乐于去的新道场,“你要什么,我就建造什么。”

六年之后的2001年9月1日,呈现在众人面前的中台禅寺,果然与众不同,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它自建成起就已经成为一个标杆,成了设计与建筑新寺院的人们绕不开的考察借鉴之处。从远处看,一个稳固的金字塔结构,显然让人明白设计师从埃及获得了最初的灵感。穹顶与禅杖的安排,又让人联想到了伊斯兰教与东正教建筑的外表。高挑的大厅与罗马柱一般的形象,又把人们拉到了古罗马的氛围之中。它的建筑内涵融合了中西工法,还有古代丛林的风格,将艺术、学术、宗教和文化融为一体,却不失禅宗风格,令人为之赞叹。是的,中台禅寺,是一个集世界宗教建筑的集大成者,一个之前没有过的模样出现了。保守者认为,它过于现代与突兀;现代派则觉得,它是全新突破与再造,并将成为未来寺院发展的新模板。

如今一百四十米高的中台禅寺,就像一位从中原来到偏僻一隅的修行之人,静坐于群山之中。中台禅寺的主体建筑高度,足以让众多寺院管理人闻所未闻。中台禅寺除了建筑令人赞赏,硬件设施也相当完善,完全照顾到了现代人大规模同修的各种需求,明亮、宽大、宁静、新型、优质,中央送风系统与整洁干净的卫生,让人完全没有了在舒适与卫生方面的后顾之忧。中台禅寺因此荣获了2002年 “台湾建筑奖 ”和2003年 “国际灯光设计卓越奖 ”。

相仿传统寺院,进了山门,首先是天王殿,其次是大雄宝殿,以及其他殿堂的平面布局;中台禅寺不过是把这一切给 “竖”了起来,进入主体建筑,就如同进了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依旧是天王殿。弥勒菩萨居于正中,背后则是身着甲胄、合掌擎剑的 “韦驮菩萨”,四大天王则分镇在殿堂四周,以山西黑花岗雕制。四天王像高达12米,重有100多吨,每尊天王皆有四面头像,象征一即四、四即一,四大天王的金刚之相让人震撼。从天王殿直上阶梯即可到达大雄宝殿,这里便是主体建筑的二楼,一尊由印度红花岗岩雕琢而成的释迦牟尼佛像镇坐于殿堂中央。大雄宝殿整体的空间设计以红、灰为主色,象征佛陀现身于五浊恶世,普度众生时的景色,侍立两旁的多闻阿难尊者与苦行迦叶尊者代表着修行的精神。

五楼的大壮严殿,供奉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两侧分别供奉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九楼大光明殿,全白的殿堂中央供奉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象征人人本具的清净自性。在这两个楼层中,分别设有大禅堂和上禅堂。禅堂与向后延伸的佛殿,具体呈现以禅修见性的 “因” ,圆满法、报、化三身的壮严 “ 佛果”。作为禅宗寺院,禅堂是中台禅寺的重要修行场所,摆放整齐划一的蒲团,即使没有修行者坐在上面,依然散放着壮严清净的气氛。

位于十六楼的万佛殿,挑高三十九米,万尊铜铸药师佛及八十八佛,陈列于周围墙面,形成金碧辉煌的万佛墙。大帷幕玻璃与药师七佛塔,是惟觉长老与李祖原居士为增益万佛殿的庄严与巍然而精心建构,使得整座殿堂宛如十方诸佛护佑之佛国净土。药师七佛塔以精致工法不含铁钉接榫而成,表现出传统飞檐、斗拱的建筑特色,在缅甸柚木古铜色泽及淡淡的柚木清香中,更加显得沉稳且庄严。这种建筑之内的佛塔构造,成为一处创新之作,这座佛塔因此也成为了建筑之中最高大的一座。七佛塔处在中台禅寺中轴线的中心,站在远处的山坡上望去,帷幕玻璃之中的七佛塔清晰可见。就像人们要避风避雨避地震一样,如今这座万佛塔没有了风雨的侵扰,也可以解除潮湿腐烂的后忧。

中台禅寺的顶层是一个金顶,意喻摩尼宝珠,象征人人本具的圆满性德。天花穹顶以中台拈花图腾为中心,环绕渐层的彩绘莲花图案;墙面为不锈钢镀钛蚀刻的佛陀六度本生故事,诉说菩萨累劫修行的慈悲愿行。站在穹顶中央的地板上发声,可以聆听到与众不同的回声,就像把美好的愿景回响给众生一样空灵与透彻

中台山位于台湾岛的中部,它既是一个地理方位,也是一个心理定位。惟觉长老寄望所有的佛教徒,心中要永远藏着一个灵台,供奉着佛陀,学习着佛陀,中台即有心中灵台之意。对于中台山与 中台禅寺的高度,长老显然不希望仅仅停留在地理上的海拔与物理上的标高之上,他希望可以变成一座在信众心目中真正有着崇高地位的一山一寺。

来到中台山的人们,从建筑构造和环境营造上,应该能够体会到长老的一片苦心与用心:中台禅寺的主体建筑是一幢独立大楼,从中心主轴三身佛殿直至金顶,象征着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主轴两侧的大小天梯与菩萨殿,则表达着佛祖不忍众生受苦的慈悲,一步一脚印地 “广行万行”,终至圆满的 “因次第尽 “的渐修精神;建筑群落边的华林苑、鹿野苑等园林,曲径通幽,花木茂深,都是将艺术、学术、宗教和文化融为一体的典型的佛教丛林的风格。

惟觉长老给中台禅寺制定的寺训是: “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在长老看来,微妙高深的禅法,不离行住坐卧的践履, “中台四箴行”不但是大众日常行持的圭臬,更是实践佛法的具体准则:

对上以敬:以恭敬心降伏骄慢

对下以慈:以慈悲心对治瞋恚

对人以和:以忍辱心化解粗暴

对事以真:以真诚心去除虚伪

这一 “中台四箴行”有着儒家文化的痕迹,儒释道的互相交流、渗透、吸收,早已成为一幕华美的的千年绝唱。在惟觉长老倡导下,中台禅寺正在推行面向现代化的弘法方向,努力实现佛法的五化: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只有实现了佛法的五化,才能够保证中台山真正达到了惟觉长老所想要的高度。

中台禅寺着力体现 “从灵山单传到曹溪普传”的 “灯灯相传,光光相照”的渊源,把自己摆上 “肩负着佛法传承的使命,弘扬佛陀二千五百多年来脉脉相传的正知正见”的地位。中台禅寺记载,民国初年时一代高僧虚云老和尚 “身系五家法脉,弘扬心法”,灵源长老承法于虚云老和尚,而中台禅寺创立人惟觉长老为虚云老和尚再传弟子。中台禅寺这个 “禅宗法脉的正续”,在有缘众生中 “落地生根”,可谓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中台禅寺的现代化水平,或者说奢华程度,让人想到了中国大陆无锡灵山的梵宫,不过两者的差距在一些方面显出了 “天壤之别”:中台山是免费参观的,灵山则有高额门票挡道;灵山大佛前香烟缭绕,山门外小贩涌动,而中台山不允许上香,不从事任何商品交易。当然,这样的差别不是梵宫一处,而是大陆寺院的普遍现象。这一差距正说明,大陆佛教需要向台湾佛教学习的地方有不少。佛教的一山一寺,如果连佛教徒都要买门票才能进入,而进入之后的全部 “功课”,只是为了 “有求必应 ”,那么,所谓的修行只能是渐行渐远, “直了成佛”便只能成为空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