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遐想】莫负浮生

 禅艺会 2020-09-22

烦恼如屋 笼罩众生

假如我去问一百个人,你有没有烦恼,我相信,这一百个答案都会是:有。包括我。

每个人都有心头的烦恼与无名,为车,为房,为暧昧情感,为职位高低,为利多利少,为名盛与否……人心敏感,利益相关,当有人侵犯到自己利益的时候烦恼,当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烦恼。人有贪、嗔、痴、慢、疑,对财、色、名、食、睡,哪个心里没有贪念?怒、恨、怨、恼、烦,哪个人的情绪里没有这些伤人的刺?恨人、怨人、不耐烦、不服人,挑别人毛病,争强好胜,嫉妒人,多怀疑,不坦诚,耽名利……种种烦恼,如盖如屋,把人笼罩其中,挣扎不出。

有人说,人的脸就是一个“苦”字,双眉是草头,眼与鼻是“十”,嘴巴是下面的口,想想看,真的是这样的。在人生的苦海里,慢慢被煎熬。我们能否从根本上找出烦恼的根源,有没有一剂灵药,彻底治愈烦恼之疾?


正视而不逃避

人在人世间,各种因缘际会,要处理不同的关系与利益,面对各色人等,不可能时时是春风,处处是祥和,总有一些”恶人”,“恶因缘”,制造出烦恼的端由。不能逃避,那就去正视,看明白烦恼的来处,认清它的本质,理清这乱麻一样的生活,找到心的宁静安乐,以禅家的戒定慧为灯,烛照烦恼的炼狱,才能真正化解。“在极乐世界修好多好多年,不如在这个五浊恶世修一天”。人的自性即佛,佛性是太阳,烦恼是乌云,乌云太多,遮住太阳,乌云散去,太阳重出,我们的智慧和慈悲,才能重见光明。 

当烦恼来的时候,以感恩的心情来应对,不恐惧,不困扰,静心观之;不动气、不上火,淡然面对;于是,一切烦恼都成为奔赴着来解脱我们、成就我们修行的种子,保持此心,如如不动,满心欢喜。借烦恼了一份业,视烦恼为我们的了业菩萨,业如了,心圆满。看清自己,知道种种烦恼真没那么重要,放弃庸人自扰,寻回本洁净的心性。明心。


烦恼就是菩提

烦恼的滋味是苦涩的,却能成为智慧的培养液,转化为精神上的财富。佛经上把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称为“菩提”。没有烦恼如何有菩提?     

"一行禅师的14条戒律"之六中说道:不要让怒火或嗔恨在心中停留得太久。一旦怒火和嗔恨生起来了,要修慈悲观,这样我们才能够深刻地理解那些引发怒火和嗔恨的人。学会用慈悲的眼睛来看待其它的众生。当恼怒或怒火升起来的时候,保持觉照,尽力去理解它。一旦我们理解了,我们就能更好地遗忘和懂得,笑看与化解。

莫负了浮生

生活中虽然充满烦恼,但生活也从不会停止前进,所以每个烦恼中人都有理由问一句:果真值得那么烦恼吗?清人的《半半歌》里说:“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悠闲,半里乾坤展宽……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最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缓隐便,半少却说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对人、对事、对社会,不那么苛求,留一点淡然与知足,一下子就把过去对名利、物欲的强烈欲望打掉了一大半。

那些不能破除无明的人,把烦恼放到心的熔炉里反复熔炼,烦恼缠身、缠心,无法挣脱,就好像用无明锁把心锁住,用烦恼绳把心系住,又好像用块大石头把心压住,让心压抑、苦闷,低落,无奈,喘不过气来,没有窒息之感吗?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

戒、定、慧三药,有药到病除的神效,领悟更多的智慧之光,而光明愈多,烦恼的愁云就愈无存身之地。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所谓‘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妄想的心也止了,攀缘的念也绝了,这就是真富贵。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不讲是非,不生烦恼,不发脾气、不妒忌障碍,慢慢拔心出离苦海。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自净其意”,你、我、他(她)的精神在道德上的净化,是个人修行和社会变革的实践枢纽。我们的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事业就能做到多大。《坛经》说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呢?“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维摩经》说“无以大海,内于牛迹”,大海岂能为小小的牛脚印所能容纳?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广度,这份广度,还消融不了痴人心头的那烦恼的刺?

路在脚下 菩提花发 

佛陀喻烦恼为毒蛇、垢染、枷锁、缠缚等,又喻为幻化,烟云、菩提、佛种等,为什么?终于明白,茫茫人世,烦恼如条条毒蛇缠绕着众生的身心,令人恐怖不宁;修行途中,烦恼如道道悬崖魔障,但同样又是这一堆堆烦恼,经过修炼,转成清净庄严的莲台,把我们化生为超凡大圣。 

修行并不艰难,难在不明路,不懂得道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被动地被笼罩在无明中,这片无明就如漫漫长夜,走不出这片夜,就永世不得解脱。以正念智光去点亮,光明显现,方知此地原来是故乡。故乡并非夜阑外,亦非出于光明后,你我原在其中,早在其中,不垢不染,本自光明,如是观察,渐渐心朗,眼前烦恼便如烟云散去。暗去明来,无明去则法身显,转烦热为清凉。道在烦恼中,除此更无道。 

《维摩诘经》曰:“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是以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修行正如此,不与外界碰撞,心中无量烦恼种子,无处生起现行,清净轻安境界容易获得? 

《维摩诘经》中文殊菩萨曰:“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如是,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一块土石要塑成庄严的佛像,要经过无数次的敲打,一个修行人要把无常臭秽的凡躯、烦恼污浊的妄心,转成超越万相的法、报、应庄严三身,岂可不经受烦恼烈焰中的千锤百炼?

《坛经·疑问品》中说,“淤泥定生红莲。”就在我们脚下这个污浊不堪的婆娑世界,要通过不懈的菩萨行实践,转变内心,散发光明,照亮当下这个世界。

《大智度论》有个比喻,说烦恼是柴薪,而菩提智慧则是火焰。所以烦恼越多,转变为学佛的力量时,就像柴薪越多火焰就越旺。如果用牛粪与鲜花来比喻“烦恼即菩提”的关系,则牛粪是烦恼,智慧是鲜花,没有牛粪的滋养,鲜花又何能盛开?

放慢生活的节奏,把心里装满的东西“乌云”烦恼挤出去,沉住气,慢慢地铺陈开烦恼,不再恐惧厌恶,在适意的节奏里完成自己与心灵的对话,完成对心灵的呵护与观照。为自己泡一杯茶,听一曲佛教音乐,听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感觉自己心神在充实,在成长,于是快乐。

云在青天月在瓶。我心始终在,菩提花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