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艺春秋】言归于好

 禅艺会 2020-09-22

2016年8月21日,《禅艺春秋》(周宇著)与《禅艺题记》(纯道著)两本新书在2016年上海书展上首发,签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即日起《禅艺会》将摘录书中部分精彩内容连续发布,以飨读者。亚马逊网、当当网、京东网、淘宝网等均已上柜《禅艺春秋》《禅艺题记》两书,欢迎读者直接在网上预订。

言归于好

说什么都好。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总是人间好时节。常说的是心境与自然贴近,才不算是闲事挂心头。为明天的房贷而发愁,为过时的往事而感怀,都算闲事吗?说起来,实在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是闲事,什么又不是。我不能做植物人,心里总是有事挂念的,照我的理解 :第一,这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偶然,没有全然无意义的事件;第二,在爱的原则下,万有相互效力,让有爱的人得平安。因此,一句话,这世上没有闲事。

不管有没有闲事,日日都该是好时节。《碧岩录》载,云门交偃禅师,有一天把弟子召集在一起,问他们 :“十五日以前不问汝,十五日以后道将一句来!”弟子们听了面面相觑,他就自己代答说:“日日是好日。”十五日就是月中圆满的时候,也就是比喻说,你开悟之前之后的不同。圆满之后又什么特别的呢?——天天都是好日子。

所谓“好”,未必就是快乐无忧,是满了意义的意思。如果只说万物皆空,生死都是幻想,而寂灭是永恒,这有点太过头了,成了执着于“空”的虚无主义。禅宗充分肯定存在的价值、现实的意义,是地道的中国哲学。日日是好日的态度,正如庄子所倡导的逍遥游。思虑太多,会把过去的一切都当作包袱背在自己身上,越走越沉,

而对明天的期盼又增添了分量。佛家道家一致的说法,是“放下”。圣经也说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今天不要操心明天。在另一则公案里,严阳尊者参赵州从谂禅师问 :“一物不将来时如何?”禅师说 :“放下。”尊者曰 :“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禅师说 :“放不下,担起去。”尊者言下大悟。尊者已到一念不生的不执着之境界,赵州指点他说:连“不执着之境界”这个概念也要放下。

本来,这是参禅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案例,与日常生活干系不大。但赵州的话不妨换一种方式理解——问:“未发生的事如何呢?”答:“放下呀。”问 :“既然还没发生,怎么放下呢?”答 :“既然放不下,那就拿起来吧”。无从放下,无从拿起,那么拿起的是什么?是妄识 ;对未来的种种担忧烦恼,因此也多是庸人自扰了 ;那些心头无事的人,当真是聪明——不思虑过去,不思虑将来,专注当下,是为生活的达人。

但这当下可不是植物人一般没有体验的当下 ;或者用铃木大拙的话说,不应该是像院子里乱跑的狗一般兽性主义的当下。有本书《当下的力量》恰恰就是教导猫狗禅的,认为一切思考都是苦痛的根源。佛教教诲人间是苦,然而放眼世界,连小鱼和小草都是喜乐的,这就怪了,那人间和自然的界限在哪里呢?人间这座城池的城墙,就是人心。人心之内,是苦的境地;自我之外,是乐的境地。山不转水转,人不转心转 ;心念一转,苦乐之间的阻隔也就拆掉了。小鱼小草的喜乐是蒙昧的喜乐,跟我们人所说的喜乐其实不一样 ;对人来说,有意义的喜乐才是真正喜乐的。问题的关键不是什么都干脆不思考,而是要“正思维”,以正确的发心去指导思考,这样的态度使得生活的经验变得很有意义。

维摩诘经云“一切烦恼皆是如来手中”,六祖坛经云“凡夫即佛、烦恼即菩 ”。正是意义,才能把日日都转变为好日。意义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被赋予的,而是人自己亲自构建的。就如从一滴水里窥见太阳,在一瞬间看到永恒,而在每个鸡毛蒜皮的小事里体味生命。这生命跟小鱼小草仅仅作为生物、作为生存的生命不同,显然,那必定是关于灵魂的事。


读者也可以到上海肇嘉浜路500号中科院上海学术活动中心506室购买作者签名书,联系电话:021-54255701  13917878218何老师。需要团购、批发、经销者也请联系以上电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