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艺题记】艺术之书法(下)

 禅艺会 2020-09-22

《禅艺春秋》(周宇著)与《禅艺题记》(纯道著)两本新书已经出版。《禅艺会》将摘录书中部分精彩内容连续发布,以飨读者。亚马逊网、当当网、京东网、淘宝网等已上柜《禅艺春秋》《禅艺题记》两书,欢迎读者直接在网上订阅。

《禅艺题记》

艺术之书法(下)

只有研究大师的作品,才能提高审美水准 ;只有研习导师的精品,才能提升实际水平。书法不是写字那么简单,它只属于真正懂得书法艺术精粹的那些凤毛麟角的小部分人,与他们同行,可以离大师近一点,离成功近一些。

不论是师出名门,还是无师自通,亦步亦趋至多只是站在山腰看风景,比一般人看得远些,却总也比不过站在峰巅上的人看得更多。唯有创新, 才能站到属于自己的那座山峰之上。

在中国的文化人圈子里,除了文人相轻,其实更多时候是惺惺相惜,关键是你的创新是否真的让人折服,让人敬佩。

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回望本我、敬畏生命。人们常常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渴望,选择书画, 可以描绘出内心对生命的体悟。

书法家,或早年得启蒙,或天赋得挖掘,或勤奋得硕果,若能集三者于一身,自然可以如虎添翼,终有如日中天之时。只可惜,多少人毁于 一旦,只能望洋兴叹,抱憾而止。

把职业当兴趣,当职业生涯结束之时,兴趣难以持续 ;化兴趣为职业,当无须继续上班之后,兴趣得以加强。如果无法两全,宁要兴趣,不要职业!

书法在日本的流行,中日两国的僧侣功不可没。为了传经弘法,日本的僧侣们用毛笔抄录佛经, 传递法义,且一向以书写正宗汉字为根本,在传 承中国书法上产生了风向标作用,以至于在日本 有“写不好汉字书法,连当和尚资格也没有”的说法。

日本的书道,从中国书法学来,起步要晚得多,但后劲十足,研究颇丰。对于中国的书法名家, 日本都有专题研究 ;对本国的书法家,更是论述不断,墨迹汇本丰富。遍地的文房四宝商铺、随处可见的御印所,感觉书道已经进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中。

中国的教育与媒体是成功的,它们让一部分人听到日本就反感,说到日本就反对 ;中国的教育与媒体却又是失败的,它们同样让一部分人看到日本品牌就抵制,听到日本文化就抵触,却不明白许多货品是中国制造,许多文化来自中国, 书法便是其中之一。

“印”,由“爪”(手)和“节”(节)组成, 合则手持符节,代表诚信。古人看重印玺,为了印玺可以引发一场战争,意味着印玺在,信誉即在。 若丢失印玺,如同丢失魂灵,惊恐万状。今人看轻诚信,印章满天飞,刻章广告四处张贴,便是诚信失守象征。

印,因篆刻艺术而成为美妙的符号 ;章,因印迹鲜明而成为赞同的象征。印章,本是优雅的, 却因世俗的需要而变身为图章。不少时候,图章变成为权力与丑恶的私生子,私欲与霸道的双胞胎,沆瀣一气,欲盖弥彰。这一形态,不应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中国人有喜爱盖章的习惯与偏好,一章盖下, 印纹即出,归属感顿生。上海世博会上的盖章长队与名胜古迹处的“到此一游”刻印,都是中国特有印章文化的具体体现。肖像印是文字印的延伸,文人墨客大多不拒此好。

日本的良宽禅师曾说 :“平生最讨厌厨师的菜, 画家的画,书法家的字。”因为在他看来,一旦觉得自己的手艺可以用来谋生度日,就开始要考虑如何去取悦自己的客人了,在利诱与名相作怪下, 自性顿失。如今,寡欲恬淡,超然于毁誉褒贬的 人反而更显得珍贵。

南齐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指出 :“书之妙道, 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书 法的神采与个人的神采一样,是给他人的第一印 象,对领导人来说尤其重要。如果无法超越先贤, 不如老老实实临帖学习,至少可以给后学一个诚 恳处事的榜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