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思】本自天然 不假雕琢

 禅艺会 2020-09-22

《景德传灯录》卷九“福州大安禅师者”中载有:

雪峰和尚因入山采得一枝木,其形如蛇,于背上题云:“本自天然,不假雕琢。”寄来与师,师云:“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

雪峰和尚,即义存雪峰禅师,是唐末伟大的禅师,门下僧众盛时多达1500余人,且高僧辈出,云门宗创始人文偃禅师即是他的嫡传弟子,法眼宗的创始人文益禅师则是他的三传弟子,这两宗的佛子均尊雪峰为祖庭,义存为祖师。雪峰和尚的思想影响了许多之后的禅师,他独特的审美情趣成为禅宗美学的重要支点之一。

这则公案是说雪峰和尚在山里采得一根枝木,其形如蛇,这样的枝木可能在其他人看来不过如此,但在这位伟大的禅师眼中,却是其美无比,因此格外珍视,就在枝干上题写了“本自天然,不假雕琢”的字样,可见他对大巧若拙、鬼斧神工的自然之作有多么崇敬。

雪峰和尚不想独享这份天然美意,就把这一枝木寄给了福州的大安禅师,想分享这一天意之作。果然,大安禅师与雪峰和尚志趣相投,也识得其形如蛇枝木的珍贵,赞叹起雪峰和尚是一位清净本色、懂得审美的住山人,对毫无人工雕琢、没有刀斧痕的枝木同样叹为观止。

现在,花艺师偶得一枝形态怪异、流线灵动的花材会异常兴奋,所创作的作品常常被他人认为颇具禅意,但是人们或许不知道,如此形态的插花与枝木为何就赋予了一种禅意呢?读了这则公案,或许可以解开心中的疑团,原来对于自然天成的崇敬,对于枯树怪木的欣赏,其最初的审美偏爱竟然来自于禅师,来自于禅宗美学的视角。

于是,在中国的文化基因中,进而传到日本、韩国等地,枯木、怪枝、老根、树瘤、瘦石、细砂、旧物,等等,那些有着自然天成和岁月留痕的东西,都有了本自天然,不假雕琢的美感,有了现在大家都认同的禅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