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行】更好地为佛教“打工”

 禅艺会 2020-09-22

更好地为佛教“打工”

口述:胡栋梁  执笔:褚亚玲

十年激励终不负

2002年,秋,我第一次得识净慧老和尚。

那一天,我到柏林禅寺为父亲做超度法事,法事结束后,我在柏林寺的院子里,正见老和尚自己拉着一个旅行箱对面而来,那是他刚从北京回来。高大的身材,矫健的脚步,挺直的腰板,望去一点也不像60多岁的人。我们赶紧上前跟老和尚打招呼,要帮师父拿箱子,师父连连摆手,说,“不用不用,你们有事去忙吧。”

二00四年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净慧老和尚主持了真际禅林的开光仪式,明憨师带僧众正式入驻真际禅林。老和尚主持了皈依仪式,那一天我正式皈依,老和尚声音之慈悲,宝相之庄严,举手投足之严谨,都让人赞叹。

我从1985年就开始跟着父亲做生意,1990年开始自己独立支撑生意,事业成功,也才不过20出头,那时候年轻张扬,不懂佛法,没有人引路,许多事不知道对与错,成功之后,是没有约束的对物欲的攀比以及追逐。

2000年,我的父亲在这一年去世,事业也陷入全面的困境。但我不明白因果,也没有去反思。

直到遇到净慧老和尚,明憨大和尚,在他们的指引下,仿佛在暗夜里看到远处的灯光,这才循光明而来,一步步地走近。十年间,老和尚一次次对我的激励,都是我人生中价逾黄金的财富,推动我,向前走。

生活中培养功夫

我经常读《禅》刊,师父有本著作《守望良心》非常好,师父的思想给我的启发很大,老和尚指引我们:佛法它不是一个知识,是实践。佛法的正见,固然是要从学习当中来,但是佛法的正见如果仅仅只停留在学习,那正见不稳定。所以,只有见地没有功夫,容易产生邪见。反过来,只有一点点功夫,完全没有正见的引导,又会增长无明。这两者就是如鸟两翼,缺一不可。这个“功夫”不仅仅是打坐,打坐是功夫里边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很少的一部分,功夫一定要在具体的生活环境当中来培养、来锻炼。一个人的修行,只能够在蒲团上有点功夫、有点定力,到了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依然故我,烦恼无明一大堆,那没有功夫,那种功夫敌不住生死。因为生死是在日用的一切环境当中来正确面对。生死它不是指,到了我们眼睛闭的那个时候才是生死,生死是在每一刹那,每一个心念当中。能够把这每一个刹那的心念处理好了,能够正确面对,末后一着自然大放光明。每时每刻每个心念的问题处理不好,末后一着没有希望。所以说这个功夫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叫做历境炼心。老和尚提出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善用其心、善待一切”,都是如何面对生死、面对生活的最切要的修行理念。

 “生活禅,禅生活”,在做人做事方面,老和尚的思想全面地“武装”了我的精神世界。我做地产开发的时候,就不再是为生意而生意。明白要先做人再做事,出发点是先为对方着想了,自立立人,才经得住考验。我知道了,要先改变自己,自己的德行到不了,是改变不了别人的,加强自己的修行,才能有感召力。

师父的“生活禅”,修行在当下,一直在激励我。

多为佛教“打打工”

2009年,河北省佛教协会换届,我被推举为副秘书长,也一直想为佛教事业做点什么。就在这一年,我动念想在我的家乡建一个寺庙,也给当地信众一个修行的场所。老和尚非常支持,他老人家对我家乡的民风很了解,他说当地信仰基础很好,建个寺庙对信众修行有帮助,也可利益一方。他开示说,建成玉泉寺那种规模、风格就可以,古朴典雅。师父还谈到,现在佛教界让人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僧才不足。

有一次开会,师父激励我们:“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努力做事。你们多做点事,多为佛教‘打打工’。”他老人家对佛教事业的拳拳关注,让人动容。

师父说的话,一直在激励我,让我不敢懈怠。

两晚一天在路上

2012年,在邢台召开第二届禅宗文化论坛的时候,前一天晚上师父从湖北出发,第二天凌晨到达邢台大开元寺,10:00钟左右到玉泉寺,吃过午饭,师父赶回湖北,晚上接见了来自台湾的客人,又连夜回到河北,及时赶到参加第二天的禅宗文化论坛。两个晚上、一个白天,师父都是在路上啊!对一个80岁的老人来说,有多么不容易。

这次禅宗文化论坛中,我还陪老和尚、传印长老、娄宇烈教授等一起去了邯郸临漳县邺城遗址,因为那里发掘出了2895件佛教造像及残片,历史时期跨越东魏北齐至唐代初期,足见河北是古代北方佛教的重地。老和尚对此次发现非常重视,说:邢台在十六国后赵时期佛寺林立,盛况空前,代表了中国佛教的第一次发展高潮,邢台大开元寺更是中国北方佛教的一个标志。这次发现是河北佛教的一件大事,改写了河北佛教的历史,这个意义不可小看。你们要好好护持佛教。

师父的身体力行,为法忘躯,一直在激励我。

2012年初冬,明海大和尚回来,老和尚非常欢喜,我一直陪着老和尚在问禅寮,然后一起到指月楼去。老和尚叮嘱明钵师:这次给我们多照几张照片。

现在回想起来,类似这样的话,老和尚过去是从来不说的。

2012年冬天,老和尚来市里,我家里装修了一个茶室,请师父来坐坐,那次师父提到,要在大开元寺建佛教文化博物馆。

2013年4月,大雪,地震,老和尚的离去,惊天动地。

老和尚对我的次次激励,重逾黄金,我永远不敢忘怀,珍视之,遵循之,鞭策自己,为佛教更好地“打工”。

褚亚玲专栏『禅行』展读

【禅行】燃亮千年“情执”的暗室

【禅行】我是一粒尘埃

【禅行】江山无恙我今重来

【禅行】菩提树(外一首)

【禅行】捻亮“愿”的灯盏

【随笔】繁繁尘世里的故人之感

【遐想】莫负浮生

【禅行】我曾经是迷失的莲叶

【禅行】心生坚信

【禅行】我有明珠一颗

【禅行】乔布斯身为“禅”者的从容

【禅行】不信人间道不成

【禅行】如珠如玉般温润的禅

【禅行】莲的禅静之美

【禅行】天涯,在指尖相触的温暖里

【禅行】谁不是过客?

【禅行】回家过年的眷恋

【禅行】寂寞蝴蝶

【禅行】情劫

【禅行】种下你的吉祥树

【禅行】匠人精神 有你有我

【禅行】开天辟地第一尼——净检

【禅行】禅这枝花

【禅行】梅花如诗  有韵天成

【禅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禅

【禅行】生命更相信寂寞的坚韧

【禅行】狼与羊的残酷爱情

【禅行】师父让我有了归宿感

【禅行】二十年无尽佛缘

【禅行】用什么来报师恩?

【禅行】如暗夜中见灯

【禅行】悬壶济世济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