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适度·关怀·慈悲 讲述:徐丁壹 执笔:褚亚玲 净慧老和尚的佛法,如漫天花雨,润泽万物,我受益的,又何止一二。 结缘·解惑 2002年的下半年,大学毕业后没多久,我成立了一家绿化公司,就我自己一个人,也没有别的员工。我是一个苦孩子,开始的时候很艰难。2003年9月,坚持了一年多,才拿到一个单子。我组织人设计、施工,环节很多,很艰苦,但我下定决心,一定把所有事情做好。 可是,困扰我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许多事情,刚毕业也不理解。例如明明正常的事情,办起来却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我怀着满腔热情做事,但会遇到别人的不理解,甚至误解或刁难。这是我很不解的,我心里有许多疑惑,需要答案。 2005年8月,朋友告诉我明海大和尚在席殊书屋讲《人生哲学与禅》,我很向往,去听了,那天人很多,后来的人没有座位,师父很慈悲,说往前来。我就坐在大和尚的脚下,大和尚那天讲了许多典故,他的观点我听后特别受启发。 大和尚说,我们能聚在这一个屋子里,有这个房子,有我来讲,你们来听,这是有缘分的。咱们有这个缘分了,下次到柏林寺,因为有这个缘,后续的缘可能就更多一些。 2005年9月,我去柏林寺再次见大和尚,聊了一个多小时,感触又很深。我发心为寺里做点什么,万佛楼、佛学院后面有块空地当时荒着,我发心给种上了柏树。那时要掏出一、二万元,还是有点困难。通过这次结缘,大和尚很高明,感觉到我想发心,但知道我可能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当时我的状态、气度、心境是极其复杂的。面对复杂的社会状态,我还有些应接不来,心里有时郁闷。慈悲的大和尚慢慢帮我调理心态。 2006年3月12日,植树节,我想做点有益的事,就组织了个活动,我和石家庄经济学院联系,组织了部分学生到柏林寺里去种树,共种了大约300棵柏树。那天氛围很好,每一个人都受益。 有一次大和尚说,老和尚要回来,给他的官房院里种些冬青吧。那一次,我见到了老和尚,慈爱恺切,融化万物,如光照寒冰。 摄受·慈悲 再见老和尚的时候,是2012年四祖寺的大金塔奠基仪式上,我们一行见到老和尚,每次见到,都能感觉到他的气场、摄受力,柔和但强大。坐在老和尚对面的时候,他能把我的思绪打乱,不让我再想多余的问题,能让人“断念”。就像以前一直在相续想这个念头的时候,他一下子就给我断掉了。以前不专注,好像一见到他,马上就专注起来,放下此前的所有问题,专注面对老和尚。如果说此前我们的头脑中都是千头万绪,但是见到老和尚,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我的心性是散乱的,老和尚就能一下子把我散乱的心再打乱,到没有想法的时候,就是另一种专注了。 坐在那里安静地听老和尚和别人说话,我也是有领悟的。他的眼神,目光所及,特别祥和,关注到所有的客人,都很周到,大家遂都很自在。这份功夫,轻易也学不来啊。 还有一年,在柏林寺指月楼有个迎接仪式,我给老和尚顶礼,老和尚非常欢喜。一如以往,被他强大的气场包围,感受着他的安详慈悲。 师父圆寂后,影师通知我开车去湖北。最后一次见到老和尚,他躺在床上,并没有什么变化,很慈祥很自在很祥和,荼毗仪式前,道智师往塔里放檀香木,一条条往里放,我们给老和尚顶礼,心里很难受。 师父坐在龛里,宛如生前。我抬头看到天上的异象,天上的繁星,五彩光,如莲花般的云朵,心里顿觉光明。 后来请师父舍利的时候,我们公司去了两个司机轮流开车,请回师父的舍利。目前柏林寺要建师父的舍利塔,我正在组织设计。大和尚告诉我,不要急,一定要做到最好。我正组织在全国征集调研,塔周围的景观一定要雅致,因为,寸寸分分,都是对老和尚的纪念。 领悟·适度 老和尚《净慧禅语》这本小册子,多少年来我一直随身带着。翻看这个小册子的时候,就好像是老和尚在我对面,他的笑容,他的眼神,他的状态,尽皆浮现,对我慢慢讲来。 从社会生活来说,信任是禅,关怀是禅,平衡是禅,适度是禅。……禅只有超越了一切,才能够指导一切。禅只有超越了一切,才能够提升一切。在我们这个空间,没有一个人身上没有禅,没有一点点的空间没有禅;是它,又不是它。禅,是三界中的源头活水。我们住在城市里的人,要知道什么是源头活水,简直是神秘得不得了,只有住在大山里的人,才知道源头活水是什么,才知道那个来源的重要性,才知道那一溪流水,是永远都不会停止,永远都不会腐败,永远都具有流动性。 老和尚这些法语,我的受益是非常非常大的。 适度这个原则,真是重要。做某件事、谈某个生意的时候,和对方见了一面,我会有一种直觉,如果有80%的把握,就努力去做,如果觉得把握不大,就随缘去做,如果认为有机会,我们就根据价值机会,再去跟踪。这个要适度。 在我和人相处谈生意的过程中,了解对方的思想并良性回应,这个要适度。对方认为我是特别善良诚实的孩子,和我交流的时候,他的眼神不想骗我又不能告诉我真相,这种复杂的心情,我能感受到揣摩到,这种适度的关怀让我感恩,。在与人交流互动的时候,用心的体谅到别人的适度很重要,给予一种适度的反应也很重要。当我问他一个问题,我看着他,他回答我——他的回答,他回答的时间,回答时候的思索,在抉择怎么告诉我,告诉我哪个答案,选择哪个方式告诉我,在他的头脑中是经过一系列选择的。我对他的诉求,他用最适度的方式告诉我。对方有时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没有机会了。有时会暗示下一次有机会再合作,我暗示他不要太为难,是为他着想,是一种关怀。关怀对方的抉择,不要太贪著。 有时,对方不能告诉我这件事,但他不等于骗我,因为关系很复杂,他也在平衡这些事情。我们感受他的为难,如何巧妙地把话题引开,下次再合作别的机会,特别诚恳地道别,让对方不为难、让他很舒服,这样才能建立信任。缘不具足的时候,用善巧的方法去改变这种缘,未来的就是善缘。事情一直不断在变,我不知道以前的一种什么业现前的时候,这件事情就是不成的。因为他信你,为以后留下一些空间。这种表达,一定要适度。 这些人生的经验与领悟,都缘自净慧长老的法语。 褚亚玲专栏『禅行』展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