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艺茶道】序6:自古高僧爱斗茶

 禅艺会 2020-09-22

由禅艺文化丛书编委会推出的2017年新书《禅艺茶道》与《禅艺插花》,将于8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2017上海书展上首发,欢迎读者参加首发签售活动,现场感受三位作者的精彩演讲与点评发言。

《禅艺茶道》序言(6)

六、自古高僧爱斗茶

禅门茶道是起源于佛教寺院的一种茶道,茶被赋予了更多精神内涵。自古以来的僧人多爱茶、嗜茶,并以茶为修身静虑法门之一。为了满足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建在山林中的寺院大多有自己的茶园;同时,在古代也只有寺院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

关于茶的传说历来形形色色,对于禅与茶的结合,在佛门中就有这样的传说 :认为茶叶的起源与达摩祖师的修行过程有关。相传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参禅,九年不睡,中间困顿,为防瞌睡,揭眼皮堕地而成茶树,达摩祖师偶食其叶后,便困意全无,精神舒畅。这当然是十分有趣的故事,却无法证明真有其事,无非想说明禅与茶的结合是有渊源和缘起的。不过,后来的禅师确实在打坐时常用茶汤驱赶睡魔, 养助清思。

佛教禅寺大多建在高山丛林中,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环绕在寺院周围的茶园天然与寺院相伴相生,因此早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一说。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 :“从来名士能萍水, 自古高僧爱斗茶。”寺院茶事活动为茶道的精神体系与表现形式提供了基础与方向。

唐代仰山慧寂禅师有一首无题诗 :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  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

刻画了一个不持戒、不坐禅,却整天饮茶、做农活的僧人,体现出了学禅不拘泥于形式,而在于领会禅意的思想。饮茶是僧人生活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敦煌变文集》卷三载唐人《茶酒论》说:“明(名) 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五灯会元》卷九载:“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慧寂说自己是“酽茶三两碗”, 显然也能见出这种“和尚家风”。

在佛教的带动下,公元十二世纪时,朝鲜半岛上的著名寺院都提倡饮茶之风,僧侣们更频繁地饮茶,不断在各种礼佛活动中用茶,在日常修行生活中亦经常饮茶。真觉国师欲拜普照国师为师,刚到山下 时已被普照觉察,随口吟道 :“呼儿音落松萝雾,煮茗香传石径风。才入白云山下路,已参庵内老师翁。”欲参悟赵州“吃茶去”之旨。涵虚和尚在祭文中则写道 :“一杯茶出自一片心,一片心即在一杯茶。”

丁以寿先生认为禅茶之名始于近年,而茶禅观念肇始于中唐,茶禅之名定于清。对于禅茶的概念,兼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禅茶研究中心主任的杭州灵隐寺方丈释光泉认为,禅茶是僧人在寺院借以传递禅定内涵与境界的茶,应该包括三个要点 :生产环境出自寺院,生 产主体应是僧侣,目的是传达禅定的内涵与境界,三者缺其一就难以称其为禅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