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者】焦山,千古文风

 禅艺会 2020-09-22

我家近邻清华大学东门,街边有一书屋,名“光和作用”。记得那年,我在弥散着油墨香味的页面,初识焦山。

焦山形如狮,曾被称作狮峰。山下波涌,本是长江入海口,故此,也一度被呼作“海门”。东汉末年、群雄纷起,天下大乱。一日清晨,扁舟一叶,载着饱学之士焦光由远而近,一琴一剑,遁世隐居。这位大隐没有静坐深思、倚栏吟唱,而是登山采药,以精湛的医术为乡民疗疾,以善行闻名遐迩。朝廷闻讯,三次下诏请他为官。然而,把名利看得很淡的焦光,“三诏不起”,宁可终老山林,也不愿在宦海沉浮间“摧眉折腰事权贵”。一代高士驾鹤西去后,大家感念不已,于是把他隐居的山改称为焦山。

古城镇江,焦山与金山、北固山,被合称为“三山”。山不高、地不广,但每座山都有千古名刹,都辉映史册。以虔诚心,敬访焦山掩映在绿丛中的10余座寺庵,会发现,每座寺庵皆有精通琴棋书画的名僧。就清代而言,禅僧几谷、六静和尚等,都是当代著名画家,鹤州和尚为名噪天下的拓碑大家。深沉的梵音与浓郁的墨香相互浸润,名山佳处,高悬“江苏省佛学院”的匾额,自然顺理成章。

我多年敬仰、心向往之的焦山,弟子来也!

那日,我在焦山景区之内、象山古渡码头,隔江细细端详焦山,又多了几分神秘感。晨雾锁江,水面上朦胧迷茫。轮渡开行之前,画舫上还人声嘈杂,南来北往者眉飞色舞地谈论着古往今来的是非成败,忽然,焦山传来钟声,那沉雄庄严的音响透过浓雾漫卷而来,在江天中回荡,在江涛里起伏,动人心弦,发人深省。于是,座舱静了、游船动了,人们神态凝重、目光纷纷投向焦山,是在用心灵感知那些居山临水的古刹?还是在借神奇的音符涤荡积郁已久的俗念?渡船前方,焦山忽隐忽现。

登宝山,自然要先拜寺。此山被称作“山裹寺”,在万紫千红映衬的山径上便可印证一二。焦山分布的寺、庵为数不少,却大都建在绿荫深处,游人在攀爬时举目四望,只闻梵呗与钟磬声而不见绿瓦黄墙,感觉彷徨时抬望眼,竟然发现千年古刹就在眼前,于是,有人大呼小叫,有人沉吟反思。人生之路很多情由或许也如游程,迷茫与惊喜往往就在一瞬间?

定慧寺原名普济庵,初建于东汉,清康熙年间改称定慧寺,为镇江最古老的寺院。我在古松幽篁间游走,揣摩这座名刹被四海宾朋尊崇至今、仰慕不已的原因。因为它是镇江最古老的寺院?还是因该寺的大雄宝殿为唐·玄奘的弟子所创建?或者因鉴真大师的弟子曾在此为一任住持?直到在寺内外品读了介绍后才恍然大悟:定慧寺众僧自古精研佛学,弟子难以计数,在定慧寺受业的佛子,有的在国内成为高僧大德,有的走向世界,把中国佛学弘扬到海外。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高僧森本大师到定慧寺礼佛,与住持茗山互赠字幅,森本挥笔写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茗山回赠:“寄诸佛子,共结良缘。”表达了中日双方友谊长存的祝愿。一座山寺有如此博大的胸怀,怎不令人仰叹?

从香火缭绕的古寺走出,喜爱书法的我自然要去定慧寺东侧的宝墨轩碑林一看。江流声韵不断入耳,回廊亭阁墨迹纷繁,在此间赏读是一种精神享受。一座座碑铭在我眼前移动,字体或潇洒飘逸、或端庄含蓄、或气势如虹、或遒劲老到……真、草、隶、篆笔力神韵各具风采,唐、宋、元、明多家墨迹在此汇聚!尤其那座被欧阳修称为“世以其难得为奇”、被黄庭坚称为“大字之祖”、被苏东坡评述为“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被王世祯赞美为“古拙奇峭、雄伟飞逸”的《瘗鹤铭》让我连声称奇。尽管碑铭残缺不全,依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行草的飘逸、汉隶的精致、大小篆的脉络和笔锋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书写者不留名,所爱的鹤也不知葬于何地,一切都任后人猜度评议,如此便更能引人驻足沉思。遥想当年,这位高士肯定把激情凝聚在笔下,把憧憬浸润于砚中,怎不令我再次萌发景仰之感!我似乎看到,古人们对酒当歌、挥袖狂舞的情景再现于斯。风流名士沉浮世间,不如意事多达八九又无从宣泄,满腹锦绣志向远大竟被历史暗角里的小人中伤,万般无奈,只好让积郁的心曲化作点点香墨浸入青石,以便让后人追怀时感悟一二,倒也成就了身后之名。

在焦山别峰和焦山之巅的汲江楼,我寻到郑板桥的遗迹,老人家当年一心赈济得罪豪强、弃职后在扬州卖画时曾闲游于此。这位闲游者在赏心悦目之余,能以抒怀笔调写出两幅既清雅又含哲理的名联,又一次让我仰叹再三。几杆疏竹、几方怪石、瓦屋数间、茶香缕缕的别峰庵的门上留有“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真迹。我登楼远眺,看江天一色、云飘鹰旋,恍若身在世外。满目鲜翠的汲江楼留下的名联是:“吸来江水著新茗,买尽吴山作画屏”。新茶美景与别样的胸怀、非凡的傲骨,素洁灵动的冰心、朴厚真挚的情愫互动互映,与焦山美景相得益彰,让当年摆脱官场羁绊的画家充分感受到山水之美妙,也让当下的有心人充分领略到“游有所值”的感觉。

一别焦山、转瞬数年,每每挥文之余,那里的山水寺庵与千古不散的墨香,常浮现眼前,常沉淀于心境……

展读

【随笔】五台石雕

【随笔】雪魔芋

【随笔】常州风雨,梳篦何在?

【随笔】鼎湖上素,余味悠悠

【随笔】一扇风,万里情

【随笔】爱莲新说

【行者】草与秸,华丽转身

【行者】古刹·名泉·品思

【行者】古刹名斋

【作者简介】冯新生(笔名:心声,网名:京城散人)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首),获奖若干。文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华天宝》《游出滋味》《行者手记》。人民日报、央视网转载多篇作品,北京广播电台文艺台曾播放系列配乐散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