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者】 绍兴暮雨,一寺一叹

 禅艺会 2020-09-22

戊戌年立秋已过,京城暑热未褪。因采风而入江南,适逢连日阴雨。由此,溽热之间,偶见几缕难得的清凉。

江南绍兴的老街旧巷,一旦融入迷离雨景,便悄然屏蔽与之纠结的时尚元素,重现秦汉魏晋唐宋遗痕。建城2500余年的古城,保留城貌建构古朴,市井人家从容,难能可贵!

江南绍兴,过眼多少次烽烟战火,目睹多少铁马金戈?或被物欲横流、天灾人祸缠绕,或被优雅文风、豪迈呼唤拥揽,一时间,明灭多少豪杰?面对时大时小、时来时往的雷雨,我一面仰天发问,一面追寻朱自清、徐志摩的散文意境。

夏日黄昏雨,已然冲淡花雕、女儿红、麻鸭、茴香豆的气味。我不想沉醉于油布伞、石板路、石拱桥、乌篷船、木楼茶幌、流波桨影、临河老柳,戏楼评弹……更不愿在节奏散乱的雨滴中乱了方寸,贪恋灯红酒绿。因为,我此行探访之处,是与书圣王羲之密切相关的名城古刹——戒珠讲寺。

我国诸多古城、各处名山,知名寺院多不胜数。多年习惯逢寺礼拜、遇佛进香的我,对“讲寺”略有所知……

寺,分皇寺、官寺、律寺、讲寺等。位于绍兴蕺山下的戒珠寺,就是侧重于讲经说法的“讲寺”。这地带,原为王羲之到山阴(绍兴古县名)当地方官时所置的别业。直到“偶然纠结”、“一番悔悟”,“舍宅为寺”,最终成为寺院。唐代定名为戒珠寺,为越中名刹……

我怀崇仰之心走入山门,新奇感油然而生。与诸多名山古刹所不同的是,寺院山门内,没有设置“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弥勒菩萨塑像,而是端坐一位头戴纶巾、身穿朝服、脸色白净、留三绺长须的官员,两个侍童分列左右,一边侍童捧着一叠书,另一边侍童抱着一只鹅。近前细看,这位端坐的官员,正是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一代书圣王羲之。

穿过山门,见寺前有鹅池、墨池,寺内有山门、大殿、卧佛殿、上方院、竹堂、雪轩……令人欣然的是,千百年来,尽管古寺建筑屡毁屡修,欣幸当年的老殿尚在,遗迹尚存。

骤雨初歇,夜幕落下,古刹前的石阶,辉映点点灯彩。我面对暮雨青灯、追思史话,一幅远去的情景,渐行渐近……

 王羲之一生爱鹅。笔法字形,曾借助鹅群引颈高歌、掉头理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之形态,运笔出神入化。生于山东临沂的他,自幼便在祖屋门前挖池、放水、养鹅观赏。到绍兴定居之后,在兰渚山下的兰亭继续开池养鹅,而今,在兰亭留下“放鹅遗迹”一景。

书圣心地良善,常扶危救困。那日,游走绍兴老街,见一位老人抱着一捆扇子拼力叫卖,但买主寥寥、生意惨淡。他走上前来,在几把扇子上题字。路人见此,抢购老人扇子。老人的生意一度红火,绍兴题扇桥之名,由此而来。而后,一些达官显贵、富商巨贾,不断找王羲之题字、写对,不愿趋炎附势的他,面对一脸贪婪的豪富,伫立于一座石桥之上怒掷毛笔、拂袖而去,转身走入一处弄堂。被书圣抛出的毛笔飞出数十米,恰好落在桥下一块石头上,石头形状如同笔架,而后,此石得名笔架石。那桥,也改名为笔架桥。人们把王羲之掷笔后进入的弄堂,称作笔飞弄,至今,仍为街景。 

书圣一生有大得,也有大悔。一天,他正在书房里玩弄一颗明珠,有个和尚找他聊天。王羲之把和尚请进书房时,见一只大白鹅摇摇摆摆地迎着和尚叫,老和尚见了很高兴,用手抚摸,称赞不已。这时,王羲之到另一室沏茶,随后亲自端茶示敬,与和尚品茗闲谈。和尚走后,王羲之发现书桌上的明珠消失,怀疑是和尚所窃。再与之见面时,面露不悦之色。老和尚日后得知原委,深感郁闷、千口难辩,于是悬梁自尽。数日后,那只大白鹅忽然死掉。王羲之的家人在厨房拔毛剖肚时发现,鹅肚里有颗明珠。原来,是那只大鹅,那日误把明珠当食物吞入腹中。

王羲之想到自己那幅“脸色”,懊悔不已。从此,绝了“玩珠之癖”。为表示悔过之心,他把整座住宅、田园、山林一并捐给佛门,并以该宅为寺,亲笔题写横匾“戒珠讲寺”。在此常常悼念僧人,自我悔过。

我凝神赏读书圣这几个题字,较比其他墨迹,明显力道不足。从字的“形神”上,似乎折射出题字者内心纠结与失落。十分凑巧的是,那年,戒珠讲寺于农历三月初三造好,恰逢清明节,也是“兰亭集序”面市周年。因此,书圣的后人连同仰慕者,每到农历三月初三这天,要来到寺里祭扫一番。之后,绍兴的蕺山也被称为“戒珠山”……

边想边走、边走边看,不觉已经走出戒珠寺,走出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我一路在想:书圣一生,为世人留下了多部名帖、多幅墨迹,留下了令人追怀的多处胜迹,也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但愿这声叹息,随着戒珠讲寺那声声梵音、缕缕青烟警示后人——即便是名人,即便技艺超群,即便聪颖过人,也不能少了胸襟,缺了雅量…… 

想到此,又是一阵风雨袭来。绍兴古街,灯火再度迷茫……              

【作者简介】冯新生(笔名:心声,网名:京城散人)中国散文家、新闻纸媒资深记者。多家影响力网媒专栏作家。曾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首),获奖若干。文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华天宝》《游出滋味》《行者手记》。人民日报、央视网转载多篇作品。北京广播电台文艺台曾播放系列配乐散文。著述简历入载《中国文化名人大辞典》。

展读

【随笔】五台石雕

【随笔】雪魔芋

【随笔】常州风雨,梳篦何在?

【随笔】鼎湖上素,余味悠悠

【随笔】一扇风,万里情

【随笔】爱莲新说

【行者】草与秸,华丽转身

【行者】古刹·名泉·品思

【行者】古刹名斋

【行者】焦山,千古文风

【行者】姑苏,彩绣如诗

【行者】雨中,景山读景

【行者】观荷心语

【行者】仲夏,尼山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