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者】老门楼,梦中寻

 禅艺会 2020-09-22

北京街巷很多明清民居,尽管随着时代进程被毁损、被铲平、被刷新、被改建、被“整容”……依然有少量原汁原味的院落。三合院、四合院、大杂院的门楼,为住户的“脸面”。

儿时,在古建民居群较为齐整的西城区后罗圈胡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铅灰色调院落、蜿蜒深长胡同、伸出墙外的老树枝杈,游走吆喝的推车小贩……构成老北京民俗的素描。

那年月,胡同的大小院落,都有大小有别、形态各异、精简不一的门楼。当年,我尚年幼,不知门楼的讲究。直到在“国字头报社”编辑旅游文化版面,饱览古建筑资料,方知北京胡同的门楼分为广亮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门、西式门等。仅次于王府大门的广亮门,其特点,是门扉开在院门中柱的位置,过道亮堂宽敞,如“穿堂屋”。明清时代,出入此门的院主人,大多为朝廷高官。其次,便是金柱大门。此门看点,是门扉从中柱往外移1米多,建在院门“金柱”位置,故称“金柱大门”。当年,门内主人的级别地位,虽低于“广亮大门”院主人,但也是京城有一定声望的名门大户。蛮子门与如意门,皆为家境殷实人家。墙垣门与西式门,基本上是维系基本生活的小门小户。

一家一户的门楼,从上檐的砖雕、木门镶嵌的“门铁”门墩、门联,可折射主人身份。遗憾的是,我当年仅是“顽童一枚”, 从未关注多家门楼房脊、垂脊、戗檐、滴水层面表现的砖雕艺术。那是用灰砖组合的“水墨画”,以主题寓意,超脱出“灰色覆盖”,让内涵跃于色感之上。我依稀记得,胡同一家很气派的门楼上刻画人物、山水、舟车……老人说,那是历史故事的情节。有的门楼上,以砖雕组合的是花瓶、方尊、蒜头瓶、盆景、笔筒、茧形罐……以线条为外形的砖雕,其纹路更是讲究,包括八仙纹、八宝纹、国字纹、万字纹、长寿纹、祥云纹、绶带纹、连珠纹、树疤纹和缠枝纹等,一组看似刻板的砖线,竟然让苍劲松柏、傲寒梅花、清丽兰花、高洁荷花凸显出勃勃生机。

老院的孩子,从不仰头观赏门楼上檐的雕塑。因为,门楼下的门墩,既方便把玩骑乘,也各显“萌态”。当时,一位在大学任教的邻居看我凝视门墩,便向我讲述、解读青石门墩刻有的图案。从那天起,我始知门墩上的蝠(福)、鹿(禄)、桃(寿)、穗(岁)、瓶(平)、鹌(安)表达的寓意。也明白设计者是通过镌刻多类图案,向院内老少表达祝福。

说来惭愧。我直到而立之年,直到深入采写京城胡同文化,才明白我曾居住的胡同不同寻常——东面邻巷,是《红楼梦》贾琏偷娶尤二姐金屋藏娇的“小花枝巷”;(红学家论点)西面不远,留存蔡锷将军在北京居住的老院;南行入街,可见末代王爷溥杰府邸;北面直行,是航海先驱郑和七下西洋后叶落归根居住的三不老(三宝)胡同。纵横交错的深巷,门楼、门墩、门联各具格调。朱红、深灰或是橙黄的木门,门环黑中透亮。我家门楼上所刻的图案,是灵气十足的猴子,下面是拔檐,雕绘的是竹叶与回字。门楼前的门礅,为兰花底座,鼓形侧立,平面刻有很生动的花草。春雨潇潇的清早,我常依偎光滑的门礅上,看着门楣上缓缓爬行的蜗牛;夏日当午,我有时坐在门楼阴影下,望着胡同口的方向,盼着《中国少年报》那一缕油墨香味早些钻入鼻孔;秋夕,静静的门楼下偶尔飘进一片片金色的叶子,我轻轻把它拾起,细数着日渐枯竭的叶脉;当门环、门礅被冬雪半覆时,我在门楼边,堆起了俏皮的雪人……静止但多情的门楼,承载了我的笑声、畅想与企盼。

转瞬40年,白驹过隙。当我重新走入儿时的胡同,见明清古建在“城改”中面目全非、浓妆艳抹,岂不令人扼腕!

院落坚实的女儿墙不见了,当年,很齐整的老屋被低俗、低档的新式建筑所替代,有的四合院,在木门外加了道厚厚的铁制防盗门,庭院自建房挤挤插插,新建的简易房、随意堆放的杂物,把旧邻们的对视和问候隔断,小院依然很静,但静得令人不安。偶有向我探询之声,细听,是外地口音! 

我试着打探了几位旧相识,他们都以摇头作回应。我只好走出院门,蓦然仰头,想在儿时常倚的门楼下作片刻追忆,但我来的太晚了!哪还存在那古色古香的门楼!矗立在我眼前的,是近年用粗砖劣瓦草草堆砌的所谓的“门楼”。

在失落惋叹中,我又想起,胡同深处,还有一座颇具艺术感的门楼。40多年前,我出于好奇,曾在那座门楼下骑跨石狮,被院中小主人呵斥。自此,我在路过那里时,总离那对石狮远远的。尽管院主人听闻此事,表示歉意,多次请我随意骑跨憨态可掬的石狮。

我凭着记忆走到那座门前,石狮已无,门楼虽在,却是残破不堪。更可叹的是,精雕细刻的门楼已被红砖封砌到顶,变作了一家房屋,当历经数百年的古门楼沦落为很蹩脚的住宅时,京味文化在呻吟、在暗泣,我似乎听到门楼在哭诉。

几个过路人看我望着门楼发呆,走过来问我是不是要拍摄这座门楼。我摇头不语,心里酸酸的想离开了这条胡同。

当然,京城城区依然完整保留着一些漂亮的门楼。但那不是我熟知的门楼。我不敢想象,那疏朗的小院、通畅的胡同连同那陪伴我10余载的门楼,是否还能进入我的梦中?

【作者简介】冯新生(笔名:心声,网名:京城散人)中国散文家、新闻纸媒资深记者。多家影响力网媒专栏作家。曾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首),获奖若干。文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华天宝》《游出滋味》《行者手记》。人民日报、央视网转载多篇作品。北京广播电台文艺台曾播放系列配乐散文。著述简历入载《中国文化名人大辞典》。

展读

【随笔】五台石雕

【随笔】雪魔芋

【随笔】常州风雨,梳篦何在?

【随笔】鼎湖上素,余味悠悠

【随笔】一扇风,万里情

【随笔】爱莲新说

【行者】草与秸,华丽转身

【行者】古刹·名泉·品思

【行者】古刹名斋

【行者】焦山,千古文风

【行者】姑苏,彩绣如诗

【行者】雨中,景山读景

【行者】观荷心语

【行者】仲夏,尼山行

【行者】 绍兴暮雨,一寺一叹

【行者】 姑苏,彩绣如诗

【行者】 大佛座下,茶与诗

【行者】 内画情

【行者】 灵悦寺,古合欢

【行者】 龙泉寺,“魏老爷”

【行者】 金山,感叹中升华

【行者】 走近山寺,寻名桂

【行者】 夜游江心寺

【行者】中秋,芦苇在对述……

【行者】大觉寺,茶随禅意

【行者】伞情

【行者】“米氏云山”一陶然

【行者】 菊香街,夜徘徊

【行者】武夷月色,伴岩茶

【行者】 千年“筷意”,几多情?

【行者】招隐寺,鹂声悠远

【行者】湘粤,锦绣在绵延

【行者】水街,茶中有悟……

【行者】深秋,思悟美菊

【行者】红螺寺“听秋”

【行者】凌霜叶,参透禅意?

【行者】云之南,感“圆通”

【行者】书院,回荡千古雄辩

【行者】冬雪禅林,深情回首

【行者】浣花溪·薛涛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