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者】名山古松,几多感应?

 禅艺会 2020-09-22

又是一年端午,热浪由远而近。每到此时,我都婉拒一些邀请,避开一些指派,只想静坐家中消暑、品茶、作文。

世上很多情由,恍若夏季突来的风雨,意外之余只能感叹身不由己——对我有知遇之恩的领导,邀我去黄山品茶。

他说,首先,黄山深处较为凉爽;其次,春日采摘的毛峰经过三个月静置,早已消了火气,品赏正当时。最后,领导表达了我难以拒绝的理由——几位喜爱文学创作、喜看我作品的黄山导游,希望听我讲讲游记散文写作的要领。

年轻导游酷爱文学、热衷创作,提升我刚刚下沉的兴奋点。

品茶、座谈、说景、畅谈感受……岂一个“爽字”了得。
  

翌日朗空悠云。几位导游执意请我去黄山看松。我表示曾看过。年轻导游强调——每次欣赏黄山松,都有不同感受。

近看迎客、陪客、送客、盼客、望客之松,远望蒲团、探海、倒挂、望泉、贴壁、麒麟、竖琴名松,我思绪万千——一些媒体在形容黄山时,借助的言辞,似乎过于藻饰。说“兼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雁荡之奇、峨嵋之秀、衡山之缥缈,匡庐之清丽”。以我看来,五岳及庐山、武夷山、峨眉山、天柱山等名山,各有鲜明特征,各具文化个性。而黄山,尽管峰美松奇,恰恰少了五岳那份尊贵经历(传说五岳大帝分东西南北中各居一岳。自汉代始,皇家对五岳的祭祀,已形成制度),也似乎缺少“峨眉天下秀”的视感,缺少庐山奇瀑的美韵,缺少鲜亮竹筏起伏流转、通过武夷美峰九曲十八溪那份激情……
 

尽管“旅行家第一”的徐霞客游此山时,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仅指黄山景色有一定兼容性而已,后人用作广告词也无可厚非。我认为,黄山要看,面对五岳及多名山,更不应交臂失之。

 

在黄山,难寻历代名僧遗迹,难寻超然大隐竹院,也难寻涌起史潮的知名古迹。惟一使人感悟的便是黄山松。
 

黄山诸多名松,在蓝天白云下,呈不规则数目排列在峭壁之间。在柔和光照下,让游人视线透过游移的轻岚,赏读明秀劲拔、青翠疏朗的风韵。尤其四季形态不变、未用人工修饰、凭借天然形成的那种意境及风骨,自然让我感叹不已。

 

我一面赏松、一面扶着险路边的铁索攀援而上,偶见阵阵松风在石阶上扫荡落花残红。峰峦与溪流,恍若互诉经久与短暂、沉浮与飘零的千古过往。忽然,一团云片涌来,天色逐渐阴沉,继而飘来如纱丝雨,飘落在摇曳的林木中。我撑伞观望,游道与担夫的路已略显泥泞。古来留下重叠繁复的足迹,自然是深浅不一、曲直不同,像是人生命运的诠释。在深峡溪流边,我悄问着涌来的阵阵松涛:“你可知“龙爪”、“黑虎”、“连理”、“聚音”等松名的缘起?可知“迎客”的内心世界是否平衡?远谷的松,似乎有所听觉,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像在思索、在追忆。漫漫古道,瞬间静如止水,我的脚步声,随之变得清晰起来。
 

黄山名松,与众山之松的不同之处,就是松的枝叶齐刷刷向一边倾斜,附着着“老庄”的意蕴,莫非一直验证来客的悟性?或许在隐喻一段感悟——保全自己独特形象,须避开风刀霜剑的正面劈削、趋向温阳的光合作用?

 

黄山名松,既可在游赏者眼中,形成摄与绘的美学效应,又可深藏其缕缕哲思。既不失规整庄重,又盈透峻拔超逸,我暗叹——多睿智的绿植!
 

我用心端详着黄山松,揣度群松近似神秘的“形体语言”。迎宾松,展延修长的臂膀,面向来者不停地寒暄;连理松,双枝相拥缠绕,表述着不离不弃的甜蜜。特别是峰巅险崖边的那株古松,数枝伸向峡谷间,探寻着乱云飞渡,荫蔽休憩处的茶桌,撩拨人们的心绪,像在不停地自问:“我的臂膀,一边连着空远,一边接着人气,月上云峰时,两者都不复存在了,上苍知晓,我与谁相连?”

 

很少见到游人在松下留影。导游说,在松下照相,多少带些“永垂不朽”的意味,让人觉得不太吉利,所以人们多在奇岩飞瀑边拍照。可怜的黄山松,人们欣赏你,却又不愿与你贴近,与你留念。你的神奇与“长青”为何成为一种忌惮?
  

登山看松,毕竟没有临江赏月、入圃赏花那样洋溢浪漫感。然而,我认定,冬日大雪压松之时,或许会有另一番景象。那时,松针如玉,纷雪如银,黄山的整体格调将会有令人惊羡的提升。

 

我对几位导游讲了上述感受。他们说,冬雪到来之际,一定要请我再登黄山。那时,凑个小型笔会,大家用文字深情描述一番冬日雪松。

我清晰听到,身边的古松吟啸不已,像是动了真情……
  

展读

【随笔】五台石雕

【随笔】雪魔芋

【随笔】常州风雨,梳篦何在?

【随笔】鼎湖上素,余味悠悠

【随笔】一扇风,万里情

【随笔】爱莲新说

【行者】草与秸,华丽转身

【行者】古刹·名泉·品思

【行者】古刹名斋

【行者】焦山,千古文风

【行者】姑苏,彩绣如诗

【行者】雨中,景山读景

【行者】观荷心语

【行者】仲夏,尼山行

【行者】 绍兴暮雨,一寺一叹

【行者】 大佛座下,茶与诗

【行者】 内画情

【行者】 灵悦寺,古合欢

【行者】 龙泉寺,“魏老爷”

【行者】 金山,感叹中升华

【行者】 走近山寺,寻名桂

【行者】 夜游江心寺

【行者】中秋,芦苇在对述……

【行者】大觉寺,茶随禅意

【行者】伞情

【行者】“米氏云山”一陶然

【行者】菊香街,夜徘徊

【行者】武夷月色,伴岩茶

【行者】千年“筷意”,几多情?

【行者】招隐寺,鹂声悠远

【行者】湘粤,锦绣在绵延

【行者】水街,茶中有悟……

【行者】深秋,思悟美菊

【行者】红螺寺“听秋”

【行者】凌霜叶,参透禅意?

【行者】云之南,感“圆通”

【行者】书院,回荡千古雄辩

【行者】冬雪禅林,深情回首

【行者】浣花溪·薛涛笺

【行者】老门楼,梦中寻

【行者】古隆中,雪晨遐思

【行者】雪夜,迷茫古驿城

【行者】石塘夜,访名纸

【行者】品粥思古

【行者】银山奇美,塔林高深

【行者】花凌波,意超然

【行者】何园意境

【行者】腊八,那一泓温馨

【行者】谁似一盆兰?

【行者】清素之美

【行者】曹氏风筝,无尽遐思

【行者】古刹育梅

【行者】报春使者

【行者】中外红茶,一品三叹

【行者】忆梅,仰大隐

【行者】古渡烟雨、企望如潮……

【行者】拿什么解析你,观赏鱼?

【行者】遥祝珍虫  和谐吟唱

【行者】婺水之源:花聚金,茶凝翠

【行者】江南夜航,清素如锦

【行者】蓉城,那片锦澜

【行者】成语之都,史迹多趣

【行者】新安江,诗情在摇曳

【行者】红艳杜鹃,古今吟唱

【行者】古桥名刹,吃茶去

【行者】广济寺品砚

【行者】 雨夜,杏花村抒怀

【行者】 心中自有“桃花源”

【行者】羑里城,春雨如烟

【行者】烟雨船点,史话悠悠

【行者】雪裙仙子

【行者】鸟啼鸣,我感悟

【行者】乌江畔,烟雨飘

【行者】浣沙溪畔,诗意凄美

【行者】竹院雨,莼羹鲜

【行者】雨村山径,独徘徊

【行者】山中有清味

【行者】墨迹留香,幽梦得悟

【行者】清素煎饼,歌赋为伴

【行者】江城,品诗词、探疑云

【吉日】屈子故里,粽子情

【行者】千古碑刻,一段传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