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畜兽画为啥注重“画肉不画骨”,小众审美到大众审美的转变

 思明居士 2020-09-22

唐朝是个神奇的朝代,我国历史在唐朝时期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的迅速发展,思想的迅速开放,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令人震惊的!特别是在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唐朝在文化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绘画方面的进步,绘画风格一改从前,百花齐放最能形容这一变化,其中的马、牛等畜兽类绘画题材对绘画发展史产生深远意义。

一、栩栩如生的牛、马画

唐代畜兽画为啥注重“画肉不画骨”,小众审美到大众审美的转变

畜画在唐朝时是一种重要题材,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牛、马,这两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即是劳作的帮手,也是肉类提供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经济高度繁荣的唐朝,牛的数量增加更体现了农耕技术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1.韩滉的《五牛图》

韩滉是晚唐时期的画家,被封为晋国公,最擅长画风俗人物、动物,最出名的就是他的《五牛图》。韩滉出身高贵,受到了高水平的教育,且师从高门,所以在艺术上的追求极高,他曾参与平定叛乱,这让他对人间的疾苦有了更深的体会,从一开始的宫廷画开始向乡间景色转变,据相关记载,韩滉的田园作品有二十多件,其中包括《田园风俗图》、《文苑图》等,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五牛图》。

唐代畜兽画为啥注重“画肉不画骨”,小众审美到大众审美的转变

韩滉像

《五牛图》现存于北京博物馆中,主要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五头姿态各样的牛,整体画面整洁,以中间的牛为轴对称分布,第一头牛呈赭黄色,突出它的沉着冷静,第二头牛黄中带着白色,回头仰望,似乎在寻找主人,第三头牛直面镜头,全身黑色,眼神中透露着坚毅;

第四头牛是黑白相间,昂头凝视着前方,最后一头牛也是赭黄色,嘴里咀嚼着荆棘草,尾巴悠闲地摇晃着,十分可爱。整幅画呈现的是乡间最普通的景象,贴切事实,又高于现实。

韩滉在用墨的轻重方面十分讲究,细节的描写精确入微,看似普通的五头牛,却表现出五种不同的性格特征,或沉稳、或强健、或迟钝、或悠闲,配色自然,风格古朴,很多学者都认为此画意义非凡。“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这是元代画家赵孟頫对这幅画的评价。

唐代畜兽画为啥注重“画肉不画骨”,小众审美到大众审美的转变

《五牛图》

2.韩乾的《牧马图》

韩乾是玄宗时期的画家,少年时家境贫寒,在酒肆做小工,后来得到王维的资助,开始学习画画,他擅长画人物、鬼神、肖像,其中最擅长画马,学习十年终于有所成就,师承曹霸,韩乾学习刻苦,常常外出写生,所以他笔下的马活灵活现,十分逼真,曾被称赞为:“古今独步“。

韩乾留世的作品很少,其中的《牧马图》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内,画中一男子骑着一匹白马,右侧有一匹黑马,这黑白之间更体现了韩乾画工之深,将马的细节和比例表现得十分到位。更有一幅传世精品---《照夜白图》,画的是唐玄宗的坐骑照夜白,切实表现了马的健壮和桀骜,现在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中,经多名专家研究,确定是五代时期的仿品,韩乾大师的真迹恐怕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唐代畜兽画为啥注重“画肉不画骨”,小众审美到大众审美的转变

韩乾《照夜白图》

二、精彩纷呈的唐代绘画

唐朝时期的绘画作品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各个派别的画家都争相比拼,鞍马、畜兽等题材的作品是其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类,与之相匹配的就是花鸟图,中唐时期的花鸟图逐渐走向成熟,这也逐渐脱离了与畜兽题材的画同时出现的法则,开始出现单纯的花鸟图,在构图、用色以及意境的设计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专门画水禽类的周滉、以鸡闻名的张昱、李察等人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师。

1.“画肉不画骨”的新方向

唐朝时期畜画单独成科,自成一家,这其中的翘楚就有韩乾、阎立本、尉迟乙僧等人,畜画中最有名的就是马鞍画家,当时的大唐盛极一时,四方国家皆来朝拜,为与唐朝帝国交好,礼物自然是免不了的,越是奇珍异宝越是能体现诚意,所以西域的一些国家就进献很多当地的良马异兽,这也自然成为唐朝画家写生的最好对象。

唐代畜兽画为啥注重“画肉不画骨”,小众审美到大众审美的转变

善画之人良多,《中国绘画史》在这一篇章记载颇多,“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韩乾以自然为师,这对后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亲近自然成为画家的必经之道,画风写实逐渐兴起。

“画肉不画骨”正是韩乾提出的,这是畜兽画探索创新的代表思想之一,注重写实也是这类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传世的畜兽图中,马匹或牛多是健壮肥硕的,看不到明显的骨骼,但却有一气呵成的美感,更加栩栩如生,贴切现实,这其中的用墨、力度、构图等浑然天成,只有经过千百次锤炼之后才能挥手即出,《牧马图》也成为后世画家纷纷临摹和学习的重要作品。

唐代畜兽画为啥注重“画肉不画骨”,小众审美到大众审美的转变

《牧马图》

2.巅峰时期是唐朝畜兽画

畜兽的绘画是难度较大的一个类别,唐朝的畜兽画继承了前朝的经验,唐朝以前的畜兽画并没有大的变动,多是以线条拼凑为主,棱角分明,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绘画方式,隋朝时期开始有了写实的萌芽,直到唐朝,这类画独自形成派别,画法开始固定,写实成为主要的绘画方式,逐渐达到登峰造极的状态。

唐朝时期的画师不再只是局限于临摹和凭空想象,而是真正的走出房间,仔细观察动物之后开始创作,既保留了前朝的古风特色,又在细节上创新探索,这是新思路形成的重要一笔。唐朝之后的畜兽画再难有很大创新,数百年之间,人们多是效仿唐朝时期的大师作品,怕是再难有唐朝那般盛世。

三、总结

唐朝的畜兽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在国际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畜兽画之所以会在唐朝发展到顶峰于当时是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时的各种文化元素碰撞下,艺术家们的思想开始不受束缚,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华,争奇斗艳之下必将催化文化的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类智慧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唐代发展历程》

2、《历代名画记》

3、《唐代明画录》

4、《中国绘画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