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花样年华》成电影圣经?不只是王家卫,更有我们的感同身受

 影评匠 2020-09-22
  • 作品:花样年华

  • 导演:王家卫



人生就是一场遇见,突然间你觉得全部的光都指向你,但是遇见的时候彼此的脚步和相对的空间都没有停,慢慢的遇见变成了错过,我们把这种时光和人生经历称为“花样年华”,这是我心中的《花样年华》。最初我把这部电影当做爱与背叛,当做禁忌之爱,当做艺术实验去看,但发觉这种感觉都是局限的,局限在一定的人生阶段。当我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当做一条线段去看,生和死就鲜活的挂在两端,我发觉《花样年华》中讲述的周慕云和苏丽珍就是线段里最璀璨的一个点,整个生命因为那个点的亮光而夺目异常。

《花样年华》中最精彩的是我们没有看见的,看见的都是被束缚的。

遇见是情感叛变的起点,那天周慕云和苏丽珍家同时搬房子,画面中有两人打招呼的情节,但是没有他们彼此的爱人出现;结局时我们看到周慕云和苏丽珍,都把对彼此的爱藏在心里活生生的分开,他们的爱人依然没有出现。我们看到的周慕云和苏丽珍在第一次遇见时大概也会对彼此有感觉,但是他们紧紧地束缚自己的情爱,成了《花样年华》中的经典。假若我们把这两次的没有出现脑补出来,是什么样子?我想大概是这样的:第一次时,周慕云的妻子看到苏丽珍的丈夫帅气,苏丽珍的丈夫看见周慕云的妻子漂亮,他们大胆的去爱慕了,约会、上床、明目张胆的向彼此的爱人宣告不忠。

两种生活的态度,不同的爱情观念,成就了两种爱情的悲喜剧。那种被赞誉的、惋惜的大概只是个人或在电影中才被歌颂,而浪荡不羁的,随性的享受着尘世的欢乐。我们是周慕云的妻子、苏丽珍的丈夫,还是周慕云和苏丽珍自己?我认为这是我们能够对比的点,电影不能给出我们评判,但是电影营造的时空给我们类比的标准和参考物。

不知道看过许多遍《花样年华》的人,会不会和我一样有这种感觉:电影里讲述的不是爱情,而是该怎么过好一生。更直白的讲,就是我们该不该拿尘世的道德规范、旁人的评价作为必须的生活原则,爱了究竟该怎么去处理,追求遇到阻挡的时候,该怎么去判断追求时付出的代价值得不值得?我认为凡是这种判断,我们都要想想未来,未来我们会不会想起这些事,这些事会不会让给我们苦恼和惦念。

《阿飞正传》、《重庆森林》、《2046》。《旺角卡门》凡是王家卫的电影,都像是在思考一个人生的话题。恍惚的镜头充满着诗意,但又确确实实的来自现实。每一个镜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对照,但我们的现实和王家卫的电影又有罪本质的不同——诗意的思考。

《花样年华》中诗意的思考主要表现在主体人物的隐藏,明明那个背叛的故事是四个主角,但王家卫故意不给我们去看见,而是把承受者的痛苦与纠结呈现给我们,承受者放佛在责怪背叛者,但是彼此又不愿意去相信是自己的爱人先去做了那个勾引者。爱是纵容,爱是背叛,爱是放手?没法判断,因为周慕云和苏丽珍似乎就是一对绝配,没有那两个背叛者,就没有这对爱的遇见了。人的一生没有谁对谁错,在于谁选择什么,谁承受什么,一切都是自己的心甘情愿。

在写影评这个事上,我并无天赋,只是一个匠人。匠人想买猪排骨吃,但是差您的一个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