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调》——一种作为阶层的区分

 稻读公社 2020-09-22

说起“格调”这个词,很多人是要皱眉的,仿佛是一眼就看到了这个词的阶级性,而在所谓的民主社会,阶级是一根刺。美国人保罗·福塞尔却在他的书里大谈格调,暂且不论其他人的眼光,我还比较欣赏这类天马行空的想法。 先谈谈保罗·福塞尔这个美国人。他是一名文学教授,也是一名文化批评家。因为善于从细节观察生活, 所以视角非常敏锐。从《格调》一书中来看,不得不夸奖他的言辞犀利,却又不刻板。

▲保罗·福塞尔

发现这本书也是一个偶然,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偶然。 我们所千方百计想要避开的这些关于“社会阶层” 的东西,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关注。遇见一个人,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打量一个人,不说如何细致,但总会大致观察,从而去判定一个人,也不论好坏,第一印象,每个人都有。或许不到“社会阶层”这么严肃的地步。所以品评一个人,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事情,不管你承认与否。

这本书是来自作者对于美国社会阶层的一些细节品评。 诚然,与我们还有一些差别。但从整体来看,确有可取之处。作者认为,金钱不是衡量一个人社会阶层的全部筹码。 “有一点最开始就要弄明白:区分这些等级的决非只有财富一项标准。”不可能只根据金钱,“一位工人说得尤为正确,‘因为谁也不会确切知道你这方面的情况。’”与金钱同样重要的因素还有风范、品味和意识。

▲乔治·奥威尔

乔治·奥威尔说过:“从经济上说,毫无疑问只有两种等级,富人和穷人。但从社会角度看,有一整个由各种阶层组成的等级制度。每一个等级的成员从各自的童年时代习得的风范和传统不但大相径庭——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他们终其一生都很难改变这些东西。要从一个人出生的等级逃离,从文化意义上讲,非常困难。当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露面时,一脸吃惊地回头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当然他指的并非金钱。” 由此可见,格调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格调反映的是生活品质。如果说和金钱一点关系都没有,未免太武断。但确实是,金钱无法全权决定格调。因为格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修养,并非耳濡目染,却能根深蒂固。

有人觉得这话听起来像酸葡萄。每每听到新闻里报道拾破烂的老汉在图书馆看书,我就觉得葡萄一点都不酸。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用他的格调活着,且与金钱没那么有关。就像秋日里,孩子们在满地金黄的银杏叶之间流连忘返,你却不厌烦地拉着他们离开。格调,是审美的考验呐。钱能换物,却换不到美。金钱与美孰轻孰重?天地的大美你从来不看而已。 最难得的是,作者一直都是坦诚布公谈社会阶级的。

人性的多面,绝不会因为回避而减少,不如勇敢。尽管我们对政治和法律平等公开表示欣然接受,但就个人的感知和理解而言——其中绝大部分很少表露——我们纵向地将事物进行分类,并坚持价值观上的差异至关重要,无论我们就平等发表什么看法,我认为每个人在某方面正日渐体会到奥斯卡·王尔德曾谈到过的一点:“人类的平等博爱井非仅仅是诗人的梦想;它是一个令人十分沮丧和深感羞辱的现实。”似乎,我们从内心深处需要的是差别,而不是聚作一团。差别和分离令我们兴趣盎然,融合则令人油然生厌。 王尔德大师这话走心啊。勇于承认这种“诗人的梦想”是大师的气度。人心向暖,但也险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显示优越感的这种虚荣好像也是。很奇怪,嫉妒说来就来。有人说,永远不要考验人性。我觉得在理,因为人性实在是潜力无限,只怕你承受不来。

总的来说,这本书隶属我所认为的有趣范畴。如果对于生活缺乏细节观察,不如试着学一学书中的观察角度,都说细节体现美。会观察会感受才知道美。所谓社会阶层,看过就看过了。所谓格调,还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适应。我会觉得有趣,除了书中本身的语言幽默,还因为作者的想法比较耐人寻味,甚至是一丝玩味。当我们谈论格调的时候,但愿不是在讨论金钱和权利。毕竟,美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之一吧?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美]保罗·福塞尔 著  石涛等 译

等级是什么?为什么约翰·肯尼迪在电视上看到理查德·尼克松时一脸吃惊地冲他的朋友说:“这家伙一点没档次”? 等级是刻意忽视也无法否认的现实存在,不仅体现在容貌、衣着、职业、住房、餐桌举止、休闲方式、谈吐上,也不仅仅是有多少钱或者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很难说清楚,但正是这些细微的品质确立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评判等级的标准绝非只有财富一项,风范、品味和认知水平同样重要。 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