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苗|以爱之名,传承经典 ——读《诗经》有感

 稻读公社 2020-09-22

一本《诗经》,既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浪漫生活,又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生存之道。先人为我们留下的,不只是漫长的历史,更是在浩瀚的时间之海中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

文/龚轩逸

这个假期,我通过这本书,对中华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我国周初至周末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被誉为反应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书中的每一个汉字,都凝结着当时人们的心血,书中的每一笔,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诗经》

然而,眼前的现实有时不免令人心寒。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多种文化的碰撞下,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也越来越少。作为生活在这个美好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网络上的奇闻逸事,更应该回过头,重温经典,守护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虽亡羊补牢,然为时未晚!我们仍有机会,让我们的文化薪火相传。

以史为鉴,可以明理。从古时以儒道法家等为代表的百家争鸣,到古文运动,再到近代的新文化运动,我们的文化从未停止过步伐。这其中,我最敬佩的便是鲁迅先生。他弃医从文,用一支笔点醒了当时的无数中国人。我们爱国,爱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地上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更是那些无形的文化经典。

以诚为鉴,可以明智。即使是现在,也不乏文人志士为守护经典发声。冯骥才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中华文化的传统,从各地的故居,到各民族的文化,他的身影在无数守护传统的活动中频频出现。再比如,之前广为传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以及最近热播的《国家宝藏》,这些电视节目的意义,除了娱乐之外,更多的是教会人们如何传承、如何守护。

以爱为鉴,可以明心。每个人的爱是小爱,大爱永远是由每个人的爱凝聚而成的。或许是每天背一首古诗,或许是多翻翻字典,又或许是在课业之余多关注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杂志新闻,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多的爱,体会它的奥妙。无论是多姿而优美的汉字,还是充满风情的古诗词,抑或是饱经风霜的宝藏,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上的荣耀与骄傲。

愿我泱泱中华,国泰民安,经典永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