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风格|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的一次路径选择

 稻读公社 2020-09-22

从这期开始,我们尝试着普及介绍一些

有关西方中世纪以来艺术风格方面的常识,

通过简洁的图文例举、要点选摘

为大家呈现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们常用的

艺术手段、媒介和风格,

也由此指出其背后的某些源起和脉流。


01

文艺复兴这是一场源自意大利,并席卷欧洲的文化运动。

我们最为熟知的便是艺术领域的全面革新,由此带来的1516世纪人文和科学的迭代更新。之所以将其叫做“复兴”,这里面就有一个“新生和崛起”的含义。当时的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借助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及审美的复兴,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也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干预之后,人们对人文和理性的力量有了全新信心和认识的表现。

著名的维特鲁威人的人体比例图。维特鲁威(Vitruvius)是公元前1世纪一位罗马工程师的姓氏,他的全名叫马可·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可能是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写作。古罗马御用工程师、建筑师,约公元前50年到前26年间在军中服役。

《大卫》是1501—1504年间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现收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该作品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其体现了人体的神圣美与大卫即将迸发出的巨大热情,从而成为西方美术史上值得夸耀的男性裸体雕像之一。

1873年,英国唯美主义艺术家佩特出版了《文艺复兴》一书,他指出:“‘文艺复兴’这个词现在一般不仅仅是指发生在15世纪的古典主义艺术的复活,就像这个词第一次被提出的那样,而是指一场复杂的运动,在这一运动中,古典主义艺术的复兴只是一个因素或征兆。对我们来说,文艺复兴是一场多元但统一的运动的名称,在这场运动中,对才智和丰富的想象自身的热爱,对以更自由、更美好的方式设计生活的渴望,已然被感到,它迫使那些有着这些渴望的人要找出理智和想象的快乐所产生的一个又一个的意义,并且指引他们不仅仅是发现这种快乐的古老且被遗忘的源泉,而且要由此预测一种新的源泉:新的经验、新的诗歌对象、新的艺术形式。”佩特对于文艺复兴(“Rinascimento”)的解释已经非常接近我们今天对该词的理解和认识了。

艺术理念,主要倾向于一种严格的比例关系及和谐的方式来表达与模仿现实,重点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感受自然的能力。同时,各类科学学科的进步,也在相继推进,比如数学、天文学和光学,都带来了对于自然的全新认识,以及恢复古典艺术的新方法。

拉斐尔自画像。拉斐尔·桑西(1483 —1520),Raffaello Santi全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常称为拉斐尔(Raphael),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他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其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万神殿。又译万神庙、潘提翁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可谓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被米开朗基罗赞叹为“天使的设计”。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更像是知识分子,而非单纯的工匠,每一件艺术作品,都会经过精心测量和研究,每一件艺术品的样式中蕴含着几个重要的特点:美、节奏、庄重感、和谐、音乐性和平衡性。最盛大的代表作就是拉斐尔在梵蒂冈签字大厅里作的壁画。在建筑学中,由维特鲁威提出的六要素也风靡起来,并在民用和宗教建筑中得到了严格执行,罗马的万神殿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典型。

好了,这次简要介绍就到这儿了!文艺复兴全面开启了欧洲人文艺术乃至更大范围一场接一场的革命风暴——“潘多拉魔盒”已被打开!期待下期我们再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